第三单元检测卷(一)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检测卷(一)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8 14: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都行秦政法”;史学家夏曾佑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这说明了秦朝(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机构,其中掌管军事的是( )
A.丞相 B.转运使 C.太尉 D.御史大夫
3.秦朝这套制度打破了以血缘宗族为基础的诸侯地方统治格局,使中央权力能直接渗透到基层社会组织——乡、里、亭等机构,扫除了以往诸侯势力的屏障。“这套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4.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材料评价的是秦朝(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
5.秦始皇在进军岭南时,为转运粮饷,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这一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漓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统一。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骊山陵
6.“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表明长城的修建有利于( )
A.促进边疆开发 B.加速人口迁徙
C.抵御匈奴南扰 D.消除民族矛盾
7.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戈、铜鍪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
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 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
8.秦朝建立后,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并且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这些举措( )
A.密切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加强了对基层百姓的控制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9.史学家顾颉刚认为,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秦始皇的“制裁”措施是( )
A.修建长城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10.图中“ ”处的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率军反秦
C.刘邦率军起义 D.项梁领导起义
11.某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道:“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说书人描述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勤于政事 B.戒奢从俭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13.《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 )
A.“推恩令” B.盐铁专卖
C.休养生息政策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4.“汉文帝下令免除全部田租……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汉景帝免除一半田租,实行三十税一。”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措施相关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5.汉文帝、汉景帝在初春或在初夏的农忙时节赦免罪人。除此之外,他们还释放奴婢,下诏免官奴婢为庶人。这些举措( )
A.解决了北方匈奴袭扰 B.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促进了经济恢复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 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赢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春秋后期的各大诸侯国中、战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有利条件。(10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大量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徭役非常繁重,荆罚非常严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秦朝暴政的表现。(9分)
材料二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慵。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摘编自秦朝民谣
(2)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是滥用民力,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功及后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观点。(8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秦朝灭亡带给你的启示。(3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6分)
材料二 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贾谊的“民本”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的。(6分)
材料三 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大一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综合上述材料,统治者重视“民心”“民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分)
第三单元检测卷(一)
1. A 2. C 3. D
4.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A项正确。
5. C 6. C
7. A 解析根据题干“发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戈、铜鉴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葬中所没有的”可知,秦朝时期的岭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秦式物品,这说明秦朝的统一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A项正确;这些随葬品的出现无法表明各地的墓葬形式得到了规范,排除B项;墓葬的随葬品与中央集权的巩固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墓葬中的随葬品,与岭南建筑风格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 D 解析根据材料“秦朝建立后,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并且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和所学可知,秦朝采取的政治、经济、交通等举措均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秦朝的这些举措并非专门加强南北方交流,排除A项;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内容并非仅仅针对基层社会,排除B项;“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等与边疆地区的开发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9. B 10. A 11. A 12. B 13. C 14. A15. D
16.(1)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秦国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
(2)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萌芽并有所发展;以秦国原有制度为基础;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17.(1)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下进攻,但它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言之有理即可)
(3)治理国家应该爱惜百姓,以民为本,不能严刑重罚,加重赋役,否则将使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只会自取灭亡。(言之有理即可)
18.(1)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贵君轻。
(2)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民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3)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