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提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提高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8 15: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一章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现代生活中的饮品各式各样,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豆浆
C.雪碧 D.牛奶
2.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
B.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
C.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
D.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
3.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由此可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不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
5.有一物体重力为50牛,将它放在一个未装满水的容器中,水溢出了15牛,则下列关于该物体受到的浮 力的说法中正确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5牛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15牛
C.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15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及三种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7.如图所示,将边长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6cm,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6N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6N向下的力
C.木块的密度是0.6g/cm3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8.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  )
A.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
C.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大 D.甲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大
9.铝、铁、铜三个实心球分别用细线拴好,吊在弹簧测力计下,三个球浸没在水中不碰底不碰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则这三个球的重力关系是(ρ铝<ρ铁<ρ铜)(  )
A.铁球受到的重力大 B.铜球受到的重力大
C.铝球受到的重力大 D.三个球受到的重力一样大
10.如图甲所示,高5cm、重5N的长方体物块被弹簧固定在烧杯底部。现向烧杯中匀速缓慢加水,水位高度 H 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弹簧每受到 1N 的力伸长或压缩1cm,弹簧体积及所受浮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时刻,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B.t ~t 时刻,弹簧的长度变化了 15cm
C.t 时刻,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10N
D.该物体的密度为
11.下列四个相同的容器 中,液面高度相同,D容器中的液体(和水不相溶)比水的密度大,如图所示。当四个容器中的冰熔化后,A、B、C、D四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分别变为h1、h2、h3、h4,则(  )
A.h4>h1=h2>h3 B.h1=h2=h3=h4
C.h4>h1>h2>h3 D.h1=h2=h4>h3
12.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如图1,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会沉下去一些,但浮力不变
B.如图2,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C.如图3,一个潜水艇模型处于悬浮状态,若从试管中抽掉少量气体,则试管将会稍下沉,最终悬浮
D.如图4,学生用形状规则的圆柱体塑料杯自制的浮力秤,浮力秤的刻度特点是上大下小,刻度均匀
13.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相等,放入水中后,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分别为各自体积的1/3和1/2,则(  )
A.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3
B.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3:2
C.甲、乙两物体所受的浮力之比为2:3
D.甲、乙两物体所受的浮力之比为4:3
14.已知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可表示(  )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15.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2
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
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感觉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
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分数也不变。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二、填空题
16.地球上的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其中绝大部分的水分布在   中,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上的   资源。
17.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F乙(填“>”“<”或“=”,下同):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   P乙。
18.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填“a”或“b”)管中的气体。
(2)通过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9.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溶质的质 量分数对 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 置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 H2O2 溶液(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 装置测算生成 O2 的质量(圆底烧瓶内气 压变化在安全范围),绘制氧气质量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实验前需准备不同浓度的 H2O2 溶液若要配制 100.0g 质量分数为 2.4%的 H2O2 溶液,需质量分数为 30%的 H2O2 溶液    g。
(2)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从曲线 a 、 b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编号 H2O2 的质量分数(%) H2O2 溶液的体积(mL) 对应曲线
Ⅰ 3.4 10.0 a
Ⅱ 2.4 10.0 b
Ⅲ 1.7 10.0 c(待绘制)
(3)在图中画出曲线 c 的大致位置及趋势    。
三、实验探究题
20.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一组同学提出了4种猜想。
小华: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小红: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冬冬: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玲玲: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他们找来了体积相同的A、B两块实心金属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仪器。按照图中所示规范地完成了实验,记录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次数 金属块 物体重力(牛) 液体密度 克/厘米3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厘米3) 测力计的 示数(牛)
1 A 5 1.0 20 4.8
2 A 5 1.0 60 4.4
3 A 5 1.0 100 4.0
4 A 5 1.2 100 △
5 B 3 1.2 100 3.8
(1)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A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60厘米3时,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   牛;表格中标有“△”的位置的数据应该是   。
(2)通过分析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为了验证冬冬同学的猜想,他们选择了第   次实验数据,他们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填“无关”或“有关”)。
(4)要验证玲玲的猜想,同学们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他们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他们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   。
21.某学习小组自制“浮力秤”,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它是由浮体和外筒构成的,浮体包括小筒和秤盘。已知小筒的质量为50g,筒内装入100g的细砂,底面积为 可浸入水中的最大深度为20cm,秤盘的质量为10g,外筒是足够高的透明大筒,容器壁厚度可忽略不计。
(1)小筒内装入细沙的作用是   。
(2)小筒上的零刻度线距小筒底部的距离h是多少
(3)下表是“浮力秤”模型评价量表,请选择任意一个指标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浮力秤”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没有刻度
指标二 最大量程超过500克 最大量程在300-500克 最大量程小于300克
四、解答题
2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求: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瓶浓硫酸中含溶质多少克
(2)欲配制5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水?
23.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mL)。右图所示是一种测定肺活量的实用装置。图中筒A为倒扣在水中的开口薄壁圆筒,测量前,先排尽圆筒内空气。测者做最大吸气,再通过 B 做最大呼气,呼出的空气通过导管进入筒 A 内,使筒 A 浮起(不计空气质量,且圆筒足够长)通过筒 A 露出水面的高度 H 换算成不同的肺活量,当高度 H 为零时,为该装置能测量的肺活量最小值。例如,小强用上面的肺活量仪测肺活量,测得 H=18厘米,已知筒 A 的质量为 200 克,横截面积为 200cm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薄壁圆筒 A 漂浮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牛。
(2)请计算小强的肺活量是多少?
(3)下列做法中能够增大仪器的测量范围的有 。(可多选)
A.其它条件不变,换质量较小的薄壁圆筒
B.其它条件不变,换直径较小的薄壁圆筒
C.其它条件不变,换长度更长的薄壁圆筒
D.其它条件不变,换体积更大的薄壁圆筒
24.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有…物块A,其体积为500 m3,密度为1.30 / 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液面。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25.如图1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 底(容器足够高)。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2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 用h表示,则图3表示拉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
(1)图象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什么状态?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C
A.果粒橙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误;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误;
C.雪碧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2.D
A、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可以得到较纯净的软水,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可以得到较纯净的软水,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可以得到较纯净的软水,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盐,煮沸后不能使用,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3.C
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即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克,则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为微溶;
4.B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非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饱和溶液能够再溶解其它溶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如果溶解度减少,那么一定会析出晶体;如果溶解度增大,那么不会析出晶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如果它的温度发生改变,即溶解度发生改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5.B
原来容器内没有装满水,则放入物体后,水面先上升到容器口,然后才会有水排出,因此物体实际排开水的重力肯定大于15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该物体受到的浮力肯定大于15N。
故B正确,而A、C、D错误。
6.C
木棍在三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G;
因为木棍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三个浮力大小相等,即F甲=F乙=F丙;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与V排成反比;
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所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7.B
A.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浸入水中的体积):V排=Sh浸=(10cm)2×(10cm-6cm)=400cm3,
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00×10-6m3=4N.故A错误;
B.使木块完全浸没还需要的压力等于露出部分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
则F压=F浮′=ρ水gV排′=ρ水gV露=1.0×103kg/m3×10N/kg×(0.1×0.1×0.06)m3=6N,故B正确;
C.木块漂浮时,根据浮沉条件得木块的重力G木=F浮=4N,
木块的质量为,
木块的体积为V木=(10cm)3=1000cm3,
木块的密度:,故C错误;
D.漂浮时,木块底部浸入水中的深度h=4cm=0.04m,
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D错误。
8.A
9.C
当球在水里保持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G-F浮,
因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所以G铝-F铝=G铁-F铁=G铜-F铜;
三个球在水里浸没,
那么它们排开水的体积都等于自身体积,即V排=V=;
那么得到:G铝-=G铁-=G铜-;
G铝-=G铁-=G铜-;
==;
因为ρ铝<ρ铁<ρ铜,
所以G铝>G铁>G铜。
10.C
根据乙图可知,t1~t2时间内,水位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变得更快,是因为物块占了部分体积,因此t1时水面刚刚到达物块下表面,t2时水面升高速度减小,则水面刚好到达物块的上表面(即物块刚好浸没)。
A.t1时刻,物块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弹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即弹力向上,那么弹簧被压缩,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t1时刻时,物块下表面距离烧杯底部5cm,即弹簧的长度是5cm;
当t2时刻时,物块上表面距离烧杯底部20cm,下表面距离烧杯底部:20cm-5cm=15cm,
所以现在弹簧长度是15cm,则这段时间弹簧伸长了:15cm-5cm=10cm,故B错误;
C.t1时刻时,因为弹簧受到5N的压力,所以它缩短了5cm,这时弹簧长5cm,则弹簧的原长为5cm+5cm=10cm;
t2时刻时,弹簧的长度是15cm,所以它伸长了5cm,即产生向下的拉力5N;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物体这时受到的浮力:F浮=G+F=5N+5N=10N,故C正确;
D.物块的体积:
物块的密度:,故D错误。
11.A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冰熔化前后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判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变化,即可判断出高度的大小关系。【解答】A.冰块原来漂浮,而熔化成水后相当于在水中悬浮,即浮力不变,V排也就不变,液面高度不变;
B.原来漂浮,冰化水后水面不变,后来木块还漂浮,浮力不变,V排也就不变,液面高度不变;
C.冰化水后水面不变。其中的铁钉原来漂浮,后来下沉,浮力减小,故V排减小,则液面下降;
D.原来漂浮,后来还是漂浮,则浮力不变。原来排开的液体体积,冰熔化后的体积为,则后者大于前者,即液面上升。
那么液面高度为:h4>h1=h2>h3。
12.D
A. 轮船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的重力不变,浮力也不变,但海水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变大,V排会变小,因此轮船会上浮一些,A错误
B. 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使浮力增大来实现漂浮的,自身重力不变,B错误
C. 若从试管中抽掉少量气体,会使得外面的水进入试管中,试管的重力变大,导致重力大于浮力,试管会下沉,最终会沉底,C错误
D. 浮力秤是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通过放入物体后液面离塑料杯0刻度的距离h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从而算出浮力,设塑料杯的底面积为s,即G=F浮=ρ液gV排=ρ液gsh,其中ρ液gs均为常数,故可以得出G与h成正比,刻度均匀,D正确
13.A
当物体漂浮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力=G;
ρ水gV排=ρgV;
ρ水V排=ρV;
解得:;
则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那么二者的密度之比:,故A正确;
那么可知,当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则甲乙的体积之比为:,故B错误;
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它们的重力相等。当二者都漂浮时,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1:1,故C、D错误。
14.A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且消耗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 ①溶质的质量先减少,然后再随温度恢复,由温度变化析出的质量再溶解,溶质质量增加,但最终小于初始值,正确;②溶剂的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不会增加,错误;③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变化相同,正确;④溶质质量分数先因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恢复后,等于原始值,错误。
15.B
①错,因为溶液也有有色的,像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①错。
②对,因为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错,因为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糖水和盐水混合在一起,仍然是溶液,故③错。
④错,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如果温度不变,该溶质就不会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就不会变,故④错。
⑤错,溶液具有均一性,一杯调好的糖水各部分的浓度是相同的,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是味觉适应了,故⑤错。
⑥对,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说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变,则溶液质量分数也不变,故⑥对。
16.海洋;陆地;淡水
17.=;>
(1)根据图片可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不变,则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
(2)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ρ乙。
18.(1)a
(2)氢和氧组成
(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9.(1)8.0
(2)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解越快
(3)
(1)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x,
100g×2.4%=30%x;
解得:x=8g。
(2)根据表格可知,a比b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大;根据右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比b产生的氧气多,那么得到结论: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解越快。
(3)根据(2)得出的结论可知,c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20.(1)0.6;3.8
(2)3、4;1、2、3
(3)4、5;无关
(4)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1)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A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60厘米3时,A物体的重力为5N,测力计的示数为4.4N,那么此时它受到的浮力F浮=G-F拉=5N-4.4N=0.6N;
在第4组数据中,A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2×103kg/m3×10N/kg×100×10-6m3=1.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浮=G-F拉=5N-1.2N=3.8N;
(2)如果小华的猜想正确,那么即证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就要控制浸入液体的体积和物体重力相同,而改变液体的密度,故选3和4;
如果小红的猜想正确,那么即证明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就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重力相等,而改变浸入的体积,故选1、2和3;
(3)为了验证冬冬同学的猜想,那么需要控制液体密度和浸入体积相同,而改变物体重力,因此选择实验4和5;在两组实验中,虽然物体的重力不等,但是受到的浮力却相等,因此它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4)要验证玲玲的猜想,同学们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他们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21.(1)使小筒能竖直漂浮在水面。
(2)此时 F 浮=G 总=(100+50+10)×10 -3kg×10N/kg=1.6N; 浮力秤没有称物体时浸入水中的体积:V排 = = = 1.6 × 10 4m3; 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 = = = 0.08m=8cm 即零刻度距小筒底部的距离为 8cm
(3)选指标一:指标一为优秀。 当放上质量为 m 的物体时,有 G 秤总+G 物=F 浮=ρ水 gV 排。 即:m 总 g+m 物 g=ρ水 gSh 则:m 物=ρ水 Sh﹣m 总,故物体的质量与浸入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浮 力秤的刻度是均匀。 选指标二:指标二为待改进。 浮力秤放物体后排开水的最大体积:V 排=V 小筒=Sh=20cm2×20cm=400cm3=4×10-4m3,此 时浮力秤受到浮力为:F 浮=ρ水 gV 排=1.0×103kg/m3×10N/kg×4×10-4m3=4N, 称量的物体最大重力:G 物=F 浮-G 秤总=4N-1.6N=2.4N , m 物=2.4N/10N/kg=0.24kg=240g<300g
22.(1) 浓硫酸的质量为:1.84g/cm3×500cm3=920g;
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920g×98%=901.6g;
(2)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为x,
500g×19.6%=98%x;
解得:x=100g;
需要这种浓硫酸的体积为:;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0g-100g=400g;
需要加水的体积为:。
23.(1)2
(2)因为漂浮F浮=2牛
F浮=ρgV,V=2牛/(10牛/千克×1000千克/立方米)=200mL
肺活量=200mL+18×200mL=3800mL
(3)C;D
(1)圆筒漂浮在水面上,
则测量前倒扣于水中的圆筒A受到的浮力等于圆筒的重力,
即F浮=G=mg=0.2kg×10N/kg=2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得,
圆筒A排开水的体积:;
则小明的肺活量为:V=V排+SH=200cm3+200cm2×18cm=3800cm3=3800mL。
(3)肺活量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在此装置中,是通过圆筒A排开水的体积来体现的,圆筒A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则人的肺活量越大,所以,要想增大该仪器的测量范围,应该增加圆筒A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gV排可知,应该适当增加圆筒A受到的浮力,而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应该增加圆筒A的体积或增大圆筒的长度。
24.(1)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
所以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G=mg=ρVg=1.30×103kg/m3×(500×10-6m3)×10N/kg=6.5N;
(2)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所以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
则液体的密度为:;
查表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液体密度小于或等于物体A的密度,当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时,
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为40%;
加水的过程中,硫酸质量不变,设加水后溶液的总质量m。
m×40%=5kg×60%;
解得:m=7.5kg;
故至少加水的质量:7.5kg-5kg=2.5kg。
25.(1)漂浮
(2)木块的体积为:V=(0.1m)3=1×10-3m3;
那么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
(3)根据图3可知,当木块完全浸没时,细小的拉力F=4N,
那么木块的重力:G=F浮-F=10N-4N=6N;
则木块的质量;
木块的密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