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28 20: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1 青一初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9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雕刻菊花石 C.用棕叶编篮子 D.用针线制作湘绣
2.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木炭用做燃料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液氮用于冷冻治疗 D.铜用于制作导线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取用液体药品 C.塞紧橡皮塞 D.熄灭酒精灯
4.规范的实验操作能有效避免实验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加热后的试管置于试管架上等待试管冷却后再洗涤
5.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6.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7.下列物质中能制得氧气的是( )
A.氮气 B.氯化氢 C.过氧化氢 D.氨气
8.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9.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的间隔交小了
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氧气在加压后可贮存于钢瓶中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
10.下图是常见的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离子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微粒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12.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下列有关分类的知识,正确的是( )
A.纯净物:硫酸铜溶液、二氧化碳、河水 B.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空气、氧气
C.化合反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D.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QQABCYaYQ0wggiCAwAgIIMAAbARChCZ4EKwFX0ICHAoCKAQqkQBGkJCIiAJUQgMOhwVEAALAKMAAZILBgwZRNNIBAIAB=A}A#=}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 区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小木条
C 比较石蜡和水的密度大小关系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D 闻气体气味 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直接闻
14.原子、分子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5.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酒精能用作燃料,说明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质的用途
B.铁生锈、食物的腐烂都包含了物质的缓慢氧化
C.氧气和液氧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相同
D.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二氧化锰能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空 2分,共 28分。)
1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 1.25 克/升,(空气密度为 1.293 克/升)。熔点-210℃,沸点~196℃,在 0℃
时大约一体积水可溶解 0.02 体积的氮气。氮气常温时很稳定,在高温时不但能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如锂、
镁、钙、铝、硼等)化合生成氮化物,也能与氧气、氢气直接化合。氮气主要用于合成氨、由此制造化肥、
硝酸、炸药等。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体,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气氧化。
此外,用氮气充填粮仓可达到安全地长期保管粮食的目的。液态氮可作深度冷冻剂。工业上大量的氮气从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实验室可用以下方法制备氮气:加热氯化铵饱和溶液和固体亚硝酸钠的混合物来制备
氮气,生成物之一是亚硝酸铵,它不稳定,受热即分解成气和水。
(1)写出氮气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
(2)亚硝酸铵不稳定,受热分解成氮气和水,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上述实验室制氮气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氮气的密度比空头大,易溶于水
C.氮气是制造氮肥和硝酸的原料
D.氮气常温下能和很多金属反应
17.2023 年我国钢铁产量为 10.2 亿吨,占全球钢铁产量的 53.7%。湖南钢铁集团年产钢铁 3000 余万吨,位
居全球钢铁企业第 13 位。钢主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铁的含量在 98.2%-99.1%。
(1)钢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2)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催化”是构建分子的巧妙工具。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两位在催化领域有较大突破的化学家。
(1)溯古:1817 年化学家戴维发现:煤气(主要含一氧化碳)和空气在高温的铂丝表面持续反应。欲证
明铂丝是此反应的催化剂,除了证明铂丝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外,还需要证明铂丝在反应前后的质量
和___________不变。
(2)观今: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
原理示意如下图:
上述反应反应物中涉及的微粒为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B. C
{#{QQABCYYaQ0wggiCAwAgIIMAAbARChCZ4EKwFX0ICHAoCKAQqkQBGkJCIiAJUQgMOhwVEAALAKMAAZILBgwZRNNIBAIAB=A}A#=} }#}
19.保鲜膜通常有适度的透氧性和不透湿性,能调节被保鲜品周围 O2
和 H2O 的含量,从而起到保鲜作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鲜膜主要是
聚乙烯保鲜膜,它是以石油中提炼出的乙烯(C2H4)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不易降解。用从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制成的保鲜膜具有良好的可降
解性。在可降解测试中,海藻酸钠保鲜膜 20 天后基本降解完毕,而聚
乙烯保鲜膜基本没有变化。科研人员以 4℃环境下储藏的鲜切西瓜为
样品,测试了海藻酸钠保鲜膜对西瓜品质的影响。研究其保鲜效果。
其中,用海藻酸钠保鲜膜和聚乙烯保鲜膜分别包裹的西瓜,储藏期间
微生物生长的情况如图(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微生物数量越多)。用
海藻酸钠保鲜膜包裹的 100g 西瓜每天减少的质量见表。
测定时间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 第 6 天
质量/g 3.5 2.7 3.1 2.4 2.5 1.5
表 100g 西瓜每天减少的质量
目前,科研人员还在致力于海藻酸钠保鲜膜性能改进的研究,以推进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实际应用。依据文
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C2H4 分子中含有________(填数字)种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海藻酸钠保鲜膜比聚乙烯保鲜膜易降解
B.保鲜膜通常有适度的透氧性和不透湿性
(3)微生物的滋生是引起水果腐烂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图数据可作为海藻酸钠保鲜膜的保鲜效果优
聚乙烯保鲜膜的证据之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液态空气的简易流程如图: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净化装置除了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外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________(填序号)。
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水
(2)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液氨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发生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文字表达式每个 3分,21题第 1小题 1分,其余每空 2分,共 27分。)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A B C D E F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1 分)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选填字母)
(3)若用装置 F 收集 O2,气体应该由_________(填“a”或“b”)端导入。
(4)若用 D 装置收集的氧气因含较多空气而不纯净,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QQABCYaYQ0wggiCAwAgIIMAAbARChCZ4EKwFX0ICHAoCKAQqkQBGkJCIiAJUQgMOhwVEAALAKMAAZILBgwZRNNIBAIAB=A}A#=} }#}
22.为探究分于运动现象,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图 1 进行的实验一段时间后,A 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 2 与图 1 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实验延伸】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微型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二者接触会反应产生白
烟,白烟是氯化铵(NH4Cl)固体。
(3)用长柄 V 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 V 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
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________(填“发
生”或“没有”)改变。
(4)由图 3 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氧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填“快”或“慢”)。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下列装置来探究磁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
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一:有氧气剩余;猜想二: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如图 1 组装好实验装置,用高能激光笔分别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红磷
燃烧直至熄灭,白磷无明显变化;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
照射,白磷被点燃。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
(1)结论 1:猜想 Ⅰ 正确
结论 2:课本上“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严谨的,其理由是 Ⅱ 。
【拓展延伸】如图 2 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
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2)在图中 Ⅲ (选“A”、“B”、“C”、“D”或“E”)点时红磷燃烧停止。请你解释曲线 DE 段氧
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Ⅳ 。
(3)小组同学查看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气压变化情况,发现红磷燃烧后虽然氧气被消耗,但装置内气
压并没有立刻减小,而是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气压先增大的原因: Ⅴ 。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能够较精确地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药品是铁丝,利用铁的锈蚀(铁
与氧气、水的缓慢氧化),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消耗至 0.2%。将足量细铁丝绒固定于试管底部,并倒
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 3),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Ⅵ 。
{#{QQABCYaYQ0wggiCAwAgIIMAAbARChCZ4EKwFX0ICHAoCKAQqkQBGkJCIiAJUQgMOhwVEAALAKMAAZILBgwZRNNIBAIAB=A}A#=}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