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往事依依》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往事依依》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9 09:56:59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作者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史铁生怀念母亲之作,在歌颂母爱的伟大、无私之外,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无限怀念和深深的自责、悔恨之情。课文以“看花”为线索,分别写了作者“拒绝和母亲看花”——“答应母亲看花”——“主动和妹妹去看花”三个片段,同时这也是作者人生态度转变的心路历程,通过这三个片段既把母爱的伟大细致地刻画出来,字里行间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自责之情,两种复杂的情感交织,真切动人。文章的语言朴素、自然,平凡的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文中景物描写简洁生动,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能由实到虚,展开联想想象,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自己的影响;同时,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诗歌,大多学生耳熟能详,易于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内容,领悟“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和激励作用。(重点)
2.品味精美语句及其蕴含的丰富感情,体会作者的依依之情。(重点)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1. 你能说出含有“依依”的词语或诗句吗?
明确:杨柳依依、依依不舍、依依惜别、别情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家》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苏轼《湖上夜归》
过渡:那么,课文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含义?
“依依”解读
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同学们结合刚回忆的往事,请结合百度词条和文章的关键信息,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百度词条]依依”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
①留恋,不忍分离: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分开。例如,在清代的林觉民《与妻书》中就有相关记载,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留恋。
②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常用来形容柳枝或其他细长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的景象。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③依稀;隐约:表示某种事物或情景若隐若现,不十分清晰。
本文中的“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作品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她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3.预习字词
徜徉(chánɡ) 浩渺( miǎo) 雕镂(lòu) 搜索枯肠
险峻(jùn) 水泊(pō) 狼狈(bèi) 历历在目
逃窜(cuàn) 婵娟(chán) 绚丽 眼花缭乱(liáo)
镌刻 慷慨 角色 鸦雀无声
记忆犹新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身历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任务一 话“依依”往事
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说说作者在课文中回忆了哪些往事?这些往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并完成表格。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看山水画和《水浒传》:乐在其中,身临其境;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诵《千家诗》:沉醉意境,美不胜收;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听老师吟诗:深深感动,开阔境界;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忆老师教诲:铭刻在心,受用不尽;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如果按时间段归纳,可归纳为:小时看画(山水画+图像水浒传)、童年读诗(《千家诗》)、初中听讲(《南乡子》+《南归》)。
2.有同学认为第5段中“听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和“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中的诗”都是在讲听老师上课,两件往事重复了,可以删除其中一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老师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所教内容 古诗 白话文
诵读课文的特点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 把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学生的感受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被深深感动
对我的影响 从此爱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明确: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总结:这些往事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一步一步接受文学的熏陶,一步一步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往事就这样为作者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任务二 品“依依”情话
过渡:有人说,回忆性散文中其实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存在着两种感情,一种是过去的感情,一种是现在的感情。正因为过去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刻,所以当作者后来回忆往事时,依依之情自然而然地从笔端流淌出来。
3.几件往事,看似平淡,读来却耐人寻味,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依依”情深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用“我选择_______这句,因为________”的句式回答。(提示:可以从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修辞的手法、诗句的引用等角度去思考。)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明确:“年华似流水”运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不少”与“几件”,“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突出强调“几件事”不会因时间流逝而遗忘。
②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明确:“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读书带给我的益处;“编织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与“看不上眼”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千家诗》的魅力。
③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明确:“沉浸”有投入其中之意,详细描绘读《千家诗》益智怡情,给“我”的生活带来浓郁情趣,体现了《千家诗》的魅力以及带给我的影响之大。
④老师入情人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明确:“雕镂”一词原指雕刻,在文中生动地写出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之大。
⑤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明确:直抒胸臆,篇末点题,“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
4.老师想用这样一句话小结:“往事依依,在那小屋的山水画里,有我热爱大自然的款款深情”,同学们,你能不能也用这样一个句式(“往事依依,在那___________,有我____________的款款深情”),说出自己对“依依往事”之情的理解。
明确:往事依依,在那《评注图像水浒传》的插图里,有我好读书、善品味的款款深情;
往事依依,在那充满意境的《千家诗》里,有我享受美好生活的款款深情;
往事依依,在那注满情思的眼睛里,有我热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款款深情。
任务三 悟“依依”期望
一篇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抒发自己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还对读者寄语着无限期望。结合背景,纵观全文,找出作者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背景链接: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的一再邀请,于老师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她最想对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明确: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6.结合这一句话,思考: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想通过回忆往事给青少年什么建议?
明确:一方面,启发青少年要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做一名懂得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任务四 延“依依”情怀
延读下面两篇文章,从依依往事中感受作者对先生的态度、对童年生活的浓浓情感。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
《鱼鳞瓦》肖复兴
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难怪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在我的童年,即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基本上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因为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还在,而且占据了城市的空间。想贝聿铭先生看见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这才是老北京,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色彩和力量吧?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七、话题延伸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打开它,你会发现无限可能。让书籍成为你最好的朋友,陪伴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愿你的心灵因阅读而丰富,因思考而深刻,成为那个既有知识又有温度的人。在成长的路上,愿你我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八、作业布置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都可以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的文学熏陶,对于我们的成长多么重要。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经历让你印象深刻,写一段文字,与大家共享你的美好体验。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你能说出含有“依依”的词语或诗句吗?
杨柳依依、依依不舍、依依惜别、别情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家》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苏轼《湖上夜归》




学习目标
1.梳理内容,领悟“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和激励作用。(重点)
2.品味精美语句及其蕴含的丰富感情,体会作者的依依之情。(重点)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难点)
“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同学们结合刚回忆的往事,请结合百度词条和文章的关键信息,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百度词条]依依”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
①留恋,不忍分离: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分开。例如,在清代的林觉民《与妻书》中就有相关记载,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留恋。
②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常用来形容柳枝或其他细长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的景象。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③依稀;隐约:表示某种事物或情景若隐若现,不十分清晰。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她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徜 徉 浩 渺 雕 镂 搜索枯肠
险 峻 水 泊 狼 狈 历历在目
逃 窜 婵 娟 绚丽 眼花缭乱 镌 刻 慷 慨 角 色 鸦雀无声
记忆犹新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chánɡ
yánɡ
miǎo
lòu
jùn

bèi
cuàn
chán
liáo
juān
kānɡ
kǎi
jué
与“鹊”区别开。
字词清单
搜索枯肠:
身历其境:
历历在目:
油然而生:
乐在其中:
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
形容竭力思索。
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
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字词清单
任务一 话“依依”往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说说作者在课文中回忆了哪些往事?这些往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并完成表格。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任务一 话“依依”往事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学生时代
初中读书时
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
读《千家诗》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
老师谆谆教导
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沉醉意境,美不胜收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铭刻在心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2.有同学认为第5段中“听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和“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中的诗”都是在讲听老师上课,两件往事重复了,可以删除其中一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老师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所教内容
诵读课文的特点
学生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影响
白话文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
把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被深深感动
从此爱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古诗
国文老师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动作描写
表现出老师读书时的沉浸、陶醉,教学富有感情,朗读慷慨激昂,感染着我们。
代课的国文老师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神态描写,“凝注”写出了老师教学的专注,富有深情,学生的“鸦雀无声,被感动了”也能从侧面展现出来,国文老师朗诵卓越,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
这两位老师带给了作者很深的印象,培养了作者读书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促使作者阅读更多的书籍,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身。
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任务二 品“依依”情话
3.几件往事,看似平淡,读来却耐人寻味,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依依”情深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我选择_______这句,因为________”的句式回答。
提示:可以从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修辞的手法、诗句的引用等角度去思考。
任务二 品“依依”情话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年华似流水”运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不少”与“几件”,“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突出强调“几件事”不会因时间流逝而遗忘。
②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读书带给我的益处;“编织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与“看不上眼”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千家诗》的魅力。
③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沉浸”有投入其中之意,详细描绘读《千家诗》益智怡情,给“我”的生活带来浓郁情趣,体现了《千家诗》的魅力以及带给我的影响之大。
④老师入情人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雕镂”一词原指雕刻,在文中生动地写出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之大。
⑤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直抒胸臆,篇末点题,“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
结合你对“往事依依”的理解,仿照示例,写一段总结语。
示例:往事依依,在那小屋的山水画里,有我热爱大自然的款款深情;
任务二 品“依依”情话
往事依依,在那___________,有我____________的款款深情;
往事依依,在那___________,有我____________的款款深情;
往事依依,在那___________,有我____________的款款深情。
任务三 悟“依依”期望
一篇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纵观全文,作者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背景链接: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的一再邀请,于老师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她最想对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结合刚刚的话,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想通过回忆往事给青少年什么建议?
一方面,启发青少年要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做一名懂得生活的人;
另一方面,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任务三 悟“依依”期望
任务四 延“依依”情怀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
《鱼鳞瓦》肖复兴
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难怪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在我的童年,即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基本上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因为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还在,而且占据了城市的空间。想贝聿铭先生看见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这才是老北京,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色彩和力量吧?
作业布置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都可以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的文学熏陶,对于我们的成长多么重要。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经历让你印象深刻,写一段文字,与大家共享你的美好体验。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