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该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装置不做任何改动),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高锰酸钾中混有氯酸钾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2.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食盐
C.收集氧气 D.检查气密性
3.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的 B.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 D.一种催化剂可以应用所有反应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能加快分解速率,所以能加快分解的物质一定是
5.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先垫上石棉网,后加热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先将滴管伸入液体,后挤压橡胶胶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催化剂可以增加产品的质量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验满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
B.稀释浓硫酸,要将水慢慢倒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验满
D.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
9.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实验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并采用排水法收集从视频中看到的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B.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药品:先让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收集气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10.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试管口应该向上倾斜
B.试管口应该放一团棉花
C.有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D.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气密性检查
C.液体读数 D.收集气体
1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口处
B.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向上放置
C.锥形瓶内的导管口应刚刚露出橡皮塞,不能伸入太长
D.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二、填空与简答
13.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宏观:有 产生,产生的气体能 ,属于 变化。
微观: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 ,过氧化氢分子本身 ,化学性质 。
14.将白色固体A和黑色固体B的混合物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把红热的银白色的金属细丝D放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E,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B ;C 。
(2)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A→C ;D→E 。
15.比较氧化铜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3mL5%的双氧水注入试管中,再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小组同学注入双氧水开始实验。实验中造成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的原因是: 。
(2)由氧化铜催化的反应、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慢、原因是: 。根据相同时间内注射器内氧气体积的不同,可比较出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16.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 该气体为氧气
木条无明显变化 该气体为空气
17.化学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市售制氧器有三种:
(1)一种为便携式制氧器,采用加压液化氧气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便携式制氧器储存氧气的原理: 。
(2)一种为分子型家用制氧器,工作时气体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
①请在方框中画出微粒图示 。
②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据上图所示工作原理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 (填“大”或“小”)。
(3)还有一种为化学制氧器“氧立得”如图1,工作原理如图2,将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加入反应仓的水中,发生两个反应:;生成的继续分解产生氧气。图2中,可通过观察加湿过滤仓中 判断氧气排出的速率。
(4)反思与交流:家用制氧器用过碳酸钠而不用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过碳酸钠是固体且较稳定,易于携带
B.过氧化氢溶液不稳定,易分解,不易存放
C.过碳酸钠不用加入二氧化锰就能快速产生氧气
18.下列A-E为气体发生装置,F-G为气体收集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选用B作为该反应发生装置时,为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调节的旋钮是 (选填“a”、“b”或“c”)。
(3)用装置C制气体时,液体药品要加到使仪器②的下端形成液封,目的是 。
(4)和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①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 (填“>”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C C C C B D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A
1.D
【知识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2.D
【知识点】气体发生、收集装置、过滤、气密性检测、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D
【知识点】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
4.C
【知识点】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原子结构、元素的概念
5.C
【知识点】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间接加热的仪器以及石棉网的使用、气密性检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6.C
【知识点】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7.C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及验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液体药品的取用
8.B
【知识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浓硫酸的稀释、氢气的检验和验纯、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9.D
【知识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气密性检测、物质的加热
10.B
【知识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1.C
【知识点】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测、固体药品的取用、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12.A
【知识点】氧气的制取中装置的选择
13. 大量气泡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化学 氢原子和氧原子 改变 改变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4.(1)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
【知识点】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
15.(1)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
(2)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
【知识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气压变化的分析
16.复燃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及验满、根据结论反推现象
17.(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 物理 大
(3)产生气泡的快慢
(4)AB
【知识点】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其他制取氧气方法的相关考查、氧气的制取中装置的选择
18.(1)锥形瓶
(2) a
(3)防止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 >
【知识点】置换反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常见仪器及制材的辨认、气密性检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