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湘夫人习题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
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课前反馈
学生巩固全文词句
二、?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
?B、葺之(qì)??紫坛(tán)骤得(zhòu)
?C、潺湲(chán)白薠(fán)芳馨(xīn)
?D、九嶷(ní)?麋鹿(mí)?薜荔(pì)
1D 嶷yí 薜b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B、麋何食兮廷中,蛟何为兮水裔?
?C、?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
?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 A、“渺渺”为“眇眇”B、“廷”为“庭” C、茸为葺D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北渚(zhǔ) 袅袅(niǎo) 眇眇(miǎo)
B.沅水(ruán)? 薜荔(bì?lì)? 澧水(lǐ)C潺湲(chán?yuán)?云汀(tīnɡ)?九嶷山(yí) D.水裔(yì)?屋椽(chuán)?馨香(xīn)
答案: B 解析: B.沅yuán。4.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白 荒忽 芳椒 庑门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
C.容与?遗赠?衣袂?辛夷 D.哀宛?迂缓?偕逝?润饰答案: C 解析: A.—;B.嘉—佳;D.宛—婉。5、查阅诗中带点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帝子: 渚(?? ):眇眇(? ?):袅袅(?? ):白薠(?? ):聘望:夕张: 萃(? ):蘋(? ): 罾(??);沅:澧( ): 茝(?? ):荒忽: 潺湲(???? ):
帝子:指湘夫人,传说她是古帝唐尧之女
渚(zhǔ)水中小洲 眇眇(miǎo)眯眼远望
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 白薠(fán)即薠草 聘望:放眼远望 夕张:为黄昏会面张罗
萃:(cuì)聚集 蘋(pín)一种水草
罾(zēng)一种用竹竿或木棍做支架的方形鱼网
沅:沅水 澧(lǐ)澧水:都是通往洞庭湖的大河
茝:(zhǐ):同芷,香草、即白芷
荒忽:通恍惚 潺湲(chán yuán)水流不断的样子
二、阅读题1、阅读屈原《湘夫人》中的一段文字:????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问题:A.诗中“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借举止抒情B.诗中“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其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这里以鸟儿、渔网失其所,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其抒情方式是因情造景。C.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答案:答: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2、阅读《湘夫人》中的文字:????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请回答:??A.上述文字中的“帝子”、“予”分别指谁?答案:“帝子”指湘夫人,“予”指湘君??B.上述文字中运用到了哪些抒情方法?答案:运用了直接抒情、融情入景、借举止抒情、因情造景这四种抒情方法??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体现了怎样的心情?答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出浓郁的愁情。
小结
反思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湘夫人习题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
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活动设计
一、课前反馈
学生巩固全文词句
二、、简答题1.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答: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二层次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第三层次是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第四层次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5.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6.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7.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_答案: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三)课外拓展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四、小结
五作业
小结
反思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 ?B、葺之(qì)??紫坛(tán)骤得(zhòu)
?C、潺湲(chán)白薠(fán)芳馨(xīn)?D、九嶷(ní)?麋鹿(mí)?薜荔(p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B、麋何食兮廷中,蛟何为兮水裔?
?C、?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 ?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北渚(zhǔ) 袅袅(niǎo) 眇眇(miǎo) B.沅水(ruán)? 薜荔(bì?lì)? 澧水(lǐ)C潺湲(chán?yuán)?云汀(tīnɡ)?九嶷山(yí) D.水裔(yì)?屋椽(chuán)?馨香(xīn)
4.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白 荒忽 芳椒 庑门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
C.容与?遗赠?衣袂?辛夷 D.哀宛?迂缓?偕逝?润饰5、查阅诗中带点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帝子: 渚(?? ): 眇眇(? ?):
袅袅(?? ): 白薠(?? ): 聘望:
夕张: 萃(? ): 蘋(? ):
罾(??); 沅: 澧( ):
茝(?? ): 荒忽: 潺湲(???? ):
二、阅读题1、阅读屈原《湘夫人》中的一段文字:????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问题:A.诗中“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
B.诗中“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其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 C.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答案:
2、阅读《湘夫人》中的文字:????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请回答:??A.上述文字中的“帝子”、“予”分别指谁?答案:
B.上述文字中运用到了哪些抒情方法?答案: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体现了怎样的心情?答案:
三、简答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四、课外拓展
1.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
《湘夫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
?B、葺之(qì)??紫坛(tán)骤得(zhòu)
?C、潺湲(chán)白薠(fán)芳馨(xīn)
?D、九嶷(ní)?麋鹿(mí)?薜荔(pì)
1D 嶷yí 薜b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B、麋何食兮廷中,蛟何为兮水裔?
?C、?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
?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 A、“渺渺”为“眇眇”B、“廷”为“庭” C、茸为葺D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北渚(zhǔ) 袅袅(niǎo) 眇眇(miǎo)
B.沅水(ruán)? 薜荔(bì?lì)? 澧水(lǐ)C潺湲(chán?yuán)?云汀(tīnɡ)?九嶷山(yí) D.水裔(yì)?屋椽(chuán)?馨香(xīn)
答案: B 解析: B.沅yuán。4.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白 荒忽 芳椒 庑门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
C.容与?遗赠?衣袂?辛夷 D.哀宛?迂缓?偕逝?润饰答案: C 解析: A.—;B.嘉—佳;D.宛—婉。5、查阅诗中带点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帝子: 渚(?? ):眇眇(? ?):袅袅(?? ):白薠(?? ):聘望:夕张: 萃(? ):蘋(? ): 罾(??);沅:澧( ): 茝(?? ):荒忽: 潺湲(???? ):
帝子:指湘夫人,传说她是古帝唐尧之女
渚(zhǔ)水中小洲 眇眇(miǎo)眯眼远望
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 白薠(fán)即薠草 聘望:放眼远望 夕张:为黄昏会面张罗
萃:(cuì)聚集 蘋(pín)一种水草
罾(zēng)一种用竹竿或木棍做支架的方形鱼网
沅:沅水 澧(lǐ)澧水:都是通往洞庭湖的大河
茝:(zhǐ):同芷,香草、即白芷
荒忽:通恍惚 潺湲(chán yuán)水流不断的样子
二、阅读题1、阅读屈原《湘夫人》中的一段文字:????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问题:A.诗中“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借举止抒情B.诗中“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其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这里以鸟儿、渔网失其所,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其抒情方式是因情造景。C.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答案:答: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2、阅读《湘夫人》中的文字:????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请回答:??A.上述文字中的“帝子”、“予”分别指谁?答案:“帝子”指湘夫人,“予”指湘君??B.上述文字中运用到了哪些抒情方法?答案:运用了直接抒情、融情入景、借举止抒情、因情造景这四种抒情方法??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体现了怎样的心情?答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出浓郁的愁情。
一、简答题1.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答: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二层次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第三层次是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第四层次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5.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6.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7.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三)课外拓展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涉 江□?屈 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淹回水而凝滞 ?淹:停留B.吾方高驰而不顾? 方:刚刚C.乘鄂(è)渚(zhǔ)而反顾兮?乘:登,指登岸D.云霏霏其承宇?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解析: B.方:正在。答案: B9.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衬托出其高洁的品质。10.“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写诗人因地点生疏迷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现出他对前途渺茫,感到惶惑苦闷的心理。11.最后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运用对比和比喻,痛斥了楚国朝政的混乱和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诗人不可遏抑的悲愤之情。【参考译文】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年纪老了这种爱好仍然没有衰减。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之冠。披挂着夜晚发光的明珠,佩带着珍贵的美玉。社会混浊没有人了解我,我却正在大步驰骋义无反顾。用青龙驾车,两边配上白龙,我同重华一道去游玉树的园圃。登上昆仑山吃那玉树的花,我要跟天地一样长寿,跟日月一样光华。我为楚国没有人了解我而悲伤,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江。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在秋冬余下的寒风中叹息惆怅。让我的马走上山冈,让我的车来到方林停放。我乘着篷窗船上溯沅水,船夫们一齐摇桨击水前行。船慢腾腾地不肯向前,在回旋的水流中停滞不进。清晨从枉渚出发,晚上歇宿在辰阳。只要我心地正直,放逐在僻远的地方又有何妨?进入溆浦我又迟疑不决,迷失方向不知该往哪里去。深邃的树林幽远昏暗,这可是猿猴的住处。山岭高峻遮住了太阳,山下阴暗不明而且多雨。霰雪纷纷扬扬地无边无际,浓云密布,好像连接着屋宇。可怜我一生毫无乐趣,寂寞孤独地居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心意去附和世俗,当然会忧愁痛苦终身不得意。接舆装疯剃去头发,桑扈走路时赤身露体。忠诚的人不一定被任用,贤能的人不一定得到职位。伍子胥遭到灾殃,比干被剁成肉泥。整个前代都是这样,我对现在的人又何必埋怨责备?我将遵守正道而毫不犹豫,本来会终身一再陷入黑暗的境地。高尚的鸾鸟和凤凰,一天天地离得更远;渺小的燕雀和乌鹊,把巢筑在殿堂和庭院。芳香的露申和辛夷,死在草木丛杂的深林;腥的臊的一齐用上,芳香的不能靠近。阴和阳颠倒了位置,我生活的时代不合适。怀抱着忠信却这样失意惆怅,我将要飘然远走他乡。
一、简答题1.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答: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二层次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第三层次是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第四层次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二、阅读题1、阅读屈原《湘夫人》中的一段文字:????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问题:A.诗中“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借举止抒情B.诗中“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其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这里以鸟儿、渔网失其所,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其抒情方式是因情造景。C.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答案:答: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2、阅读《湘夫人》中的文字:????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请回答:??A.上述文字中的“帝子”、“予”分别指谁?答案:“帝子”指湘夫人,“予”指湘君??B.上述文字中运用到了哪些抒情方法?答案:运用了直接抒情、融情入景、借举止抒情、因情造景这四种抒情方法??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体现了怎样的心情?答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出浓郁的愁情。
;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一、基础知识积累
一、1. 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屈原,名平,字 原 ,战国中期 楚 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 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 》与《诗经》中的“ 国风 ”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它特点 “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2、字音辨析眇眇?(????)????袅袅(????)?????罾?(??????)?????裔??(????)麋鹿(?????)???搴(??????)??????薜荔(?????)?????门楣(????)
二、品读诗歌,探究主旨及技巧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分析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
(2)“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
答案二、品读诗歌,探究主旨及技巧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讲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着。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第一段: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2、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分析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A、知人: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安定边境。屈原一心革新政治,努力使楚国强盛起来,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他为追求理想,虽九死而忧未悔。
B、逆志:《湘夫人》一诗,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慕和追求之情。文中既表现湘君为追求爱情的矢志不渝的执著与痴情,又表现了他与恋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哀怒与惆怅。
C、探究言志的契合点
诗中写道“闻佳人兮召予”,这里的“佳人”就是“美人”,而是古诗中的一个常见的诗歌意象,常用来比喻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或政治抱负,比如在模块一中学到的《赤壁赋》中的“望美人兮天各一方”,其实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曾多次用
“美人”比喻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因屡遭迫害,所以理想化为泡影。因此他在《离骚》一诗里才体现出为理想上下求索的执着和壮志未酬的悲情。而《湘夫人》一诗所表现的是湘君为了爱情坚持不懈的追求,思而不见的愁苦。这样“佳人”一词,就成了诗人“言志”的契合点,抓住它,我们便不难看出在湘君追求美人的哀怨之中无不折射出屈原为理想九死未悔的悲愤情。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解读——供讲课用: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三、比较赏析
回顾《诗经·蒹葭》,简要说明这首诗与《湘夫人》所展示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
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苍苍,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湘夫人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
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二、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楚辞”及《楚辞》:1、“楚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用“骚体”指“楚辞”2、特点: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多用语气词“兮”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3、《楚辞》:作品总集名,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编辑。四、诗文学习: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2、生字词的巩固:北渚() 眇眇() 袅袅() 白薠()骋()望 蘋()中 罾() 潺()湲()麋() 水裔() 江皋() 西澨()葺() 荪() 兰橑() 薜()荔()擗() 櫋() 庑()门 九嶷()袂() 褋() 澧浦() 搴()3、讲解1-2段词句:分析诗歌:1、诗歌《湘夫人》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湘君和湘夫人彼此深深地眷恋着对方,却不知什么原因,两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2、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幽怨 哀婉。4、其实诗歌的开头就给我们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基调,请同学找出是那句诗?就是“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5、这句诗是如何奠定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的呢?诗句中有三个意象:秋风、秋水、秋叶。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并且,这三个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秋风荡秋水,秋风扫秋叶,秋叶随秋水,秋水飘秋叶,三者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形成了一幅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叫“融情入景,以景染情”。6、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诗人写这一组反常现象有什么作用?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暗示会合无缘,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7、既然是错乱的现象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会存在。这种写景方法我们称为什么?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小结
反思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湘夫人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
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
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课前反馈
学生巩固全文词句
二、新课讲习
讲解3-4段词句
分析诗歌:1、诗歌《湘夫人》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湘君和湘夫人彼此深深地眷恋着对方,却不知什么原因,两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2、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幽怨 哀婉。4、其实诗歌的开头就给我们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基调,请同学找出是那句诗?就是“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5、这句诗是如何奠定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的呢?诗句中有三个意象:秋风、秋水、秋叶。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并且,这三个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秋风荡秋水,秋风扫秋叶,秋叶随秋水,秋水飘秋叶,三者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形成了一幅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叫“融情入景,以景染情”。6、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诗人写这一组反常现象有什么作用?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暗示会合无缘,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7、既然是错乱的现象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会存在。这种写景方法我们称为什么?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8、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9、既然湘君对湘夫人思而不见,为何诗中出现了他忙忙碌碌迎接湘夫人的场面?幻想,表达湘君思念的迫切。10、第三段内容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诗人运用描写的手法,极力展开铺陈,营造了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相会之处: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11、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并分析其作用?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这些香草,构成了一个唯美的境界,整首诗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得高洁优美。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12、“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抒情主人公为什么有这一举动?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透露出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13、抒情主人公为什么又要拔取杜若送给湘夫人呢?虽然表面的决绝,而内心的想念是无法抑制的。湘君的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最终恢复了平静。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14、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同意。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这于屈原是多么的契合: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湘君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透露出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四、诗文结构: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写湘君怀念湘夫人的心理活动。铺叙湘君幻想与湘夫人相会的情景。写湘君离开约会地点的行为和心境。
小结
反思
课件33张PPT。湘夫人屈原学习目标·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 原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洞庭湖君山 斑竹斑竹——湘妃竹问: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湘君、湘夫人。
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
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幽怨、哀婉赏析第一二节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下。 登白薠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晚上已经张设好了罗帐。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1、阅读第一段,说说本诗的开头描写了
怎样的景象,对全诗起什么作用?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开头两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望而不见,情感有极大地落差,湘君心中充满愁思。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融情入景 三四句写沅湘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的凄凉、冷落的秋景,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怅惘、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找出诗中使用比兴手法的诗句,说说它们是什么
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隐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沅有芷兮澧有兰比兴1、芷、兰象征高洁的君子,用来赞美湘夫人。
2、沅水有芷的陪伴,澧水有兰的陪伴,可是公子没有如期赴约,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赏析第三四节麇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到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一同前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用荪草饰墙壁啊用紫贝铺砌庭坛。用拌着椒草的泥土涂墙。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剖开蕙草做的幔帐已经安放。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缤兮并迎,
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褋兮澧浦。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搴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4、湘君为何用这么多的香草来装饰房屋?铺陈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如海深情。主旨探讨 湘君的“愁”源于爱而不见的爱情悲剧。除此之外,诗歌是否别有寓意?
有人认为, 《湘夫人》表现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知人论世 屈原当时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这首诗隐喻了诗人不被楚怀王所知,不能返回朝廷的不幸遭遇。27思想内涵:
通过对湘君爱情心理的生动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勾勒出一个苦恋者的感情历程,呈现给读者一个凄楚的爱情悲剧。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他虽处境困窘,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知人论世艺术特色 (1)融景入情
(2)比兴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1、一词多义坛荪壁兮紫坛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遗遗余褋兮澧浦
小学而大遗逝将腾驾兮偕逝
时不利兮骓不逝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疏石兰兮为芳
王怒而疏屈平
以金龙进上,细疏其能疏庭院土筑的高台赠送遗漏、忽略往,去跑死散布疏远分条陈述文言知识2、词类活用①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罔薜荔兮为帷
③合百草兮实庭
④目眇眇兮愁予
名词用作动词 起波名词用作动词 编织 形容词用作动词 充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发愁 3、通假字罔薜荔兮为帷“罔”通“网” 编织 当堂训练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翻译)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翻译)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翻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翻译) 课件20张PPT。湘 夫 人屈原
宣化一中 赵文昕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 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墓屈原祠屈原铜象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 (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橑(lǎo) 楣(méi) 薜荔(bì lì) 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1、帝子降兮北渚
2、与佳期兮夕张
3、罾何为兮木上
4、蛟何为兮水裔
5、朝驰余马兮江皋
6、葺之兮荷盖7、时不可兮骤得
(水边的浅滩)(张设罗帐)(鱼网) (边) (边) (编草盖房子) (轻易)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在黄昏张设罗账。鸟儿啊为何聚集在水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第一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运用比兴(主要是“比”)的手法,鸟儿本应在树梢上,渔网本应在水草里,而这里用不合乎逻辑的现象来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用事物的错位,暗示湘君内心的焦虑,与美人的期约恐怕不能实现。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第二段 本段讲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男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为麋鹿觅食庭院,为何蛟龙来到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第三段
第三段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上面用荷叶覆盖。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剖开蕙草张挂在屋檐。
第三段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拿来白玉压住坐席,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了湘君建筑水屋的过程?
1、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2、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铺垫。
3、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对象—— 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铺陈
第四段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中,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边。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
? 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
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
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
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
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