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长春第二十二中学 张平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符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读文,通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内心体验,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发展。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陋室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长春版)七年级上第二十课
《记*铭*说*志四篇》的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翻译,教师讲解来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本课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教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提问法。
学法: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分析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
教学步骤:1、诗词导入,引发兴趣 2、介绍常识,初读课文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4、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5、分析课文,体验感情 6、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引发兴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文《陋室铭》。
(说明:通过诗歌了解刘禹锡其人,出示PPT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常识,作者,初读课文
同学们还了解那些与刘禹锡有关的情况呢?
1、了解“铭”这种文体。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这种文体是用韵的。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2、找同学补充介绍刘禹锡的情况。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学听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在文中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找出韵脚。
4、学生个别读。找三、四名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
(说明: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
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文章篇幅短小,读来琅琅上口,但这些文字究竟蕴含怎样的深意呢?我们来翻译课文。
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在课本上标出。
2、解决疑难。
(1)学生提出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
(2)两三个同学为一组,合作解决。
(3)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教师点拨。
3、同学翻译整篇课文。
五、分析课文,体验感悟。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作者觉得陋室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突出了陋室怎么的特征?
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否矛盾?
(6)诸葛、子云各指谁?作者在文中提到他们有何用意?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8)作者借山有仙人、水有神龙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思想的手法叫什么写作手法?
六、师生共同归纳主题:
文章主旨:作者托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七、小结课文,归纳板书
?
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现手法: 托物 言志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修辞手法:对偶、对比、反问、引用
八、课堂达标(小试牛刀)
?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九、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八仙过海)
1、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你是否与作者的观点一致?
3、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十、练习与作业(拨弦试音)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表达一下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呢?
结束语: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也许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历史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
课件27张PPT。陋室铭长春版七上20课授课人:张平单位:长春市第二十二中学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陋室铭——刘禹锡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铭返回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刘禹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背 诵
翻 译解释下列字词惟吾德馨:只是;德馨,品德高尚。香气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案牍:公文,文书。斯是陋室:这;
1、何陋之有:有 何陋
宾语谓语宾语前置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在于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著名灵异扰乱耳朵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身体劳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到 铺上研读课文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山 水比喻类比
山 仙
水 龙陋室 德馨3、作者觉得陋室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突出了陋室怎么的特征?陋室不陋景——环境优美人——交友高雅事——生活闲适突出陋室的清幽、宁静、高雅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景物人格化
对偶 以静为动 恬静 雅致
作者的喜爱之情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否矛盾?
修身养性 自娱自乐 固守 安贫乐道
官宦之家 寻欢作乐 鄙弃 世俗生活
6、诸葛、子云各指谁?作者在文中提到他们有何用意?自比古代贤人,希望像他们一样高雅脱俗获得尊敬与景仰。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直接引用孔子语言的下句,反诘点题。“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8、作者借山有仙人、水有神龙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思想?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思想的手法叫什么写作手法?文章主旨:作者托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 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托物言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小结课文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现手法: 托物 言志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修辞手法:对偶、对比、反问、引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洋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山——仙名水——龙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小试牛刀: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八仙过海1、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不能兼善天下 也要独善其身
千学万学人为首 千事万事德为先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你是否与作者的观点一致?
3、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拨弦试音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表达一下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