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9 11: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知作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词牌名
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面
解析诗词
词意: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沙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
﹏﹏﹏﹏
词牌名
词题
时间
地点
解诗题
解析诗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就连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喜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古诗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xiàn
词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上阙(上片)
下阙(下片)
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默读这首词,结合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辛弃疾夜行的所见所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
明诗意




想象画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看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相映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概念:读古诗时,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理解古诗词。
方法:首先找出古诗词中描写的主要景物,调动多种感官体会景物的特点。接着根据诗词句子,给景物添加修饰语或运用修辞手法描述景物,丰富景物的形象。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景物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
运用:见课后第三题。
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
诗意: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呢?
夏夜美景
静谧的夏夜
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躲避山雨
明月—惊鹊
清风—鸣蝉
稻花香—说丰年
蛙声—一片
星—七八个
雨—两三点
茅店—忽见
解析诗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往日。
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林:社庙丛林。社,土地庙。
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练一练:
读《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说丰年”“听蛙声”会想到什么景象?
解析诗词
诗意: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课堂总结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这是辛弃疾在被贬官之后写下的。虽然正在经受坎坷,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体现出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你见过美丽的乡村景色吗,在那样的景色里,你会想些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