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普通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9 19:54:45

文档简介

5《离 骚》学案
编写 张松桥 审校 韩培杰
【学习目标】
诵读,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感情。
鉴赏,把握作者形象,了解作者的高尚人格,赏析写作手法。
【课前预习】
1、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司马迁在《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把握字词】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謇朝谇(suì)(谏诤)而夕替 偭(mi n)(违背)规矩而改错
宁溘(kè)(突然)死以流亡兮 忍尤(yóu)(责骂)而攘(rǎng)(忍受)诟
伏(fú)(保持、守)清白以死直兮 余独好修(xiū)(美好)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chéng)(受创而改变)
2、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4)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3、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
(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水流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4、词类活用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 羁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缰绳和马笼头。此处名词用作动词,约束、束缚。)
屈心而抑志兮(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抑。)
伏清白以死直兮(伏,为动用法,为……而伏;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
5、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羁”“替”,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
【导入新课】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离骚》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纪念对联)
【感知文本】 诵读全文,疏通字词
一、诵读课文
(1)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 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例如:第一部分第1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
第二部分说既黜之后,该怎么办?反省自己,是否没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承着反省的思想,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肯定了自己的美好品质及政治主张“苟余情其信芳”,“唯昭质其犹未亏”,信念更加坚定,为了寻求理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感无不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光明自由幸福而斗争。
二、 把握文本
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词,并分析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哀:民生多艰、朝谇而夕替(理想破灭)
怨:灵修不察民心、众女嫉余峨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悔:相道不察、退修吾初服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是否一味的哀怨彷徨?作者抱以怎样的态度?请从原文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加以分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祖国)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作者理想破灭之后,有过痛楚和苦闷,有过彷徨和犹疑,但更多的是自行之后执着追求理想、勇敢捍卫尊严,为理想而九死不悔的精神。
3、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把握,方法不一)
——作者为我们塑造出一味拥有唯美高洁的外在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高高的帽子,长长的佩剑,荷叶做的上衣,荷花缝缀的下装,众多的饰品,扑鼻的香气)至善至美的内在品质的,(忧国忧民,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洁身自好,上下求索,不改初衷)“可与日月争光”的光辉形象。
4、作者主要通过哪种艺术手段为我们塑造这一“可与日月争光”的光辉形象?
比兴:“蕙纕”“揽芷”“鸷鸟”“制芰荷以为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词句告诉我们作者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都表现了作者对美德的追求,表现了作者的人格高洁。
对比:“众女”指奸佞小人,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作者对小人的轻蔑和不屑。对比使得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的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夸张:诗人以异花香草象征自己的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以富有优美的形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更把诗人的形象刻画的崇高、伟岸、挺拔,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异样的光芒和色彩。
三、悟理探究:
主题性研究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参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常常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时间的长空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着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为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巩固课文】
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使用原文诗句填空)
(1)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
(2)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
(3)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
(4)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5)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
答:⑴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阅读迁移]
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方正: 穷:
信 : 约: 微: 廉: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②“离骚”的含义是:
③屈原用“离骚”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③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参考答案: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穷:困窘、困厄。 信:诚信。
约:简要。 微:深微,微妙。 廉:廉洁。
2.①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离骚者,犹离忧也。
③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①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②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③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5《离 骚》学案
编写:张松桥 审核:韩培杰
【学习目标】
诵读,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感情。
鉴赏,把握作者形象,了解作者的高尚人格,赏析写作手法。
【课前预习】
1、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司马迁在《史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把握字词】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謇朝谇( )( )而夕替 偭( )( )规矩而改错
宁溘( )( )死以流亡兮 忍尤( )( )而攘( )( )诟
伏( )( )清白以死直兮 余独好修( )( )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 )
2.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 )
(2)忳郁邑余侘傺兮( )
(3)何方圜之能周兮( )
(4)延伫乎吾将反( )
(5)进不入以离尤兮( )
(6)芳菲菲其弥章( )
3、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 ;
今义: )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 ;
今义: )
(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 ;
今义: )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今义: )
(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 ;
今义: )
4、词类活用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
屈心而抑志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5、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感知文本】 诵读全文,疏通字词
一、诵读课文
(1)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
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二、 把握文本
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理状态的三个词,并分析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2、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是否一味的哀怨彷徨?作
者抱以怎样的态度?请从原文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加以分析。
3、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把
握,方法不一)
4、作者主要通过哪种艺术手段为我们塑造这一“可与日月争光”的光辉形象?

三、悟理探究:
主题性研究课题: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巩固课文】
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使用原文诗句填空)
(1)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
(2)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
(3)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
(4)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5)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
[阅读迁移]
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方正: 穷:
信 : 约: 微: 廉: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②“离骚”的含义是:
③屈原用“离骚”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③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吊屈原赋》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