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大连经贸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34张)+视频(2份)+学案(1份)+教学设计简案(1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研课】大连经贸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34张)+视频(2份)+学案(1份)+教学设计简案(1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09 09:37:59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简案)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梳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通过合作探究,运用史料解读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掌握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体会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既要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难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因素及特点
【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引领、创设情境、讨论
学法:导学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以介绍“社会史观”导入,与现实紧密相连。(2分钟)
讲授新课: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1.学生自学展示、纠错、点评,教师评价(5分钟)
2.教师出示PPt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5分钟)
二、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学生依据史料,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教师指导、总结(12分钟)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
学生利用材料,讨论、展示;教师点评(8分钟)
四、小结与知识梳理(2分钟)
板书设计
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 结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服饰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社会习俗
政治运动的推动 大众传媒
新思想、新文化
五、当堂检测(6分钟)
教学反思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大连经贸高中 董小康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目标】
1.自学整理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提高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学会依据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体会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既要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括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服装
习俗
传媒(报刊、电影)
【合作探究】阅读史料,分析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图一 图二
材料二: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与中国传统消费方式和文化有很大差异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也开始在当时通商口岸的中上层阶级中出现。如:留声机、自鸣钟、电影、霓虹灯、火车、电报等技术产品的出现,商业与娱乐方式的变化;广告和时尚杂志的出现,从时间、空间、感官、概念上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中产人群开始以看电影、喝咖啡、品西餐、举行西式婚礼、开舞会等形式开展社交活动,形成不同群体的社交场域。 ——郁芳《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他们的消费文化》
从材料一图片中人物的服饰,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上述两则材料的历史信息能反映出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特点有哪些?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拓展升华】
如今很多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趋之若鹜、对本国传统节日却日趋淡漠;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以 “罗斯福”、“东方圣克拉”、“哈弗印象”、“斯坦福院落”等冠名的新商场、新楼盘屡见不鲜;很多同学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英文小说却常捧在手心;连乡村理发店也开始叫“蒙娜丽莎发廊”……对此现象,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进步;二是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略。
讨论:你支持哪种观点?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文化现象?(要求:亮出观点,说明理由)
【当堂检测】
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最早出现时间应在(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农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D.广播
5.下列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我的知识树】
课件34张PPT。我的课堂我做主!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认识新史观——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新航路的开辟“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工业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发展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习目标】
1.自学梳理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提高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学会依据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激情投入学习,体会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既要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自学展示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衣1.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鸦片战争前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长袍马褂)等。图中人物合影几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式。 2.国门洞开 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 女装:旗袍的改良
(宽袍大袖——开叉收腰)清代普通女装满族女装汉族女装 嘉庆后,女装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对此,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民国时期:短发、旗袍、高跟鞋成为时尚丽媛Style
中西合璧
更凸显中国元素(立领、盘扣、花饰)
高贵、优雅、大方?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男装变迁中西合璧民国晚清前清宋美龄倪桂珍宋嘉树宋子良宋庆龄宋子文宋蔼龄宋子安民国宋氏家族民国普通阶层土洋并存,中西合璧说明中国文化根基深厚,在服装领域
表现出对异族文化兼收并蓄的能力发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足俗语:小脚一双,眼泪一缸适应了古代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的需要“三寸金莲”礼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清朝辛亥革命后清末传统婚礼五四前20年代的婚礼合作探究(12分钟)
阅读史料,分析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组5组2组非展示同学整理学案并回忆以下问题:
近代断发、易服、不缠足运动以及报刊与电影的相关史实图一 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 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1)从照片中人物的服饰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①20年代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式褂。
②与外国人交往的国人有穿西装,有穿传统的长袍马褂。
【合作探究】阅读史料,分析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一图一 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 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2)上述两则材料的历史信息能反映出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特点有哪些? 特点:①中国的服饰受西方影响,但受传统观念束缚,依旧较保守;②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③地域差异比较大,通商口岸的中上层人群接受西方物质文化程度比较深。
材料二: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与中国传统消费方式和文化有很大差异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也开始在当时通商口岸的中上层阶级中出现。如:留声机、自鸣钟、电影、霓虹灯、火车、电报等技术产品的出现,商业与娱乐方式的变化;广告和时尚杂志的出现,从时间、空间、感官、概念上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中产人群开始以看电影、喝咖啡、品西餐、举行西式婚礼、开舞会等形式开展社交活动,形成不同群体的社交场域。——郁芳《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他们的消费文化》材料一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中国历届政府的推动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外内政治经济思想自身拓展升华(8分钟)
如今很多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趋之若鹜、对本国传统节日却日趋淡漠;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以 “罗斯福”、“东方圣克拉”、“斯坦福院落”等冠名的新商场、新楼盘屡见不鲜;很多同学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英文小说却常捧在手心;连乡村理发店也开始叫“蒙娜丽莎发廊”……对此现象,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进步;二是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略。
讨论:你支持哪种观点?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文化现象?
(要求:亮出观点,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社会史观去观察与解读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认识到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服饰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社会习俗

历届政府的推动 大众传媒
新思想、新文化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结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我的知识树作业:口述史体验具体布置:采访自己亲属中的长者,请他们回忆并口述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衣、食、住、行等)
要求:认真记录整理文字资料,并保存录音资料当堂检测(6分钟)参考答案:C C A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