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一-四节)(共8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一-四节)(共8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2-10 10: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0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计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及摄氏度的规定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温度,其常用单位是
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
0℃,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两者之间
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________℃。
4.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63℃左右,读作______ ;
水银的凝固点是-39℃,读作_____ 。 +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液体的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沸水163摄氏度负39摄氏度5.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
①观察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 。
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
碰到容器________或容器________;
③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_______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
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相平.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至________℃,分度
值是________℃。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浸没底部侧壁稳定玻璃泡上表面35420.1课堂精讲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程度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因人的感觉不同而有差异,常常是不准确的。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摄氏温度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的。他把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在0℃以下和100℃以上的温度用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摄氏温度用符号t表示。在0℃以下的温度写法、读法要特别注意。东北地区十一月份的平均气温记作“-18℃”,应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而不能读作“摄氏负18度”。书写时不要漏掉字母C左上角的小圆圈。+【例1】
电视台的气象播音员说:“今天北京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度”,张红同学说不完整。你认为正确、完整的预报应是“今天北京的最低气温是 。”
变式拓展:1.
-2℃的正确读法为(  )
  A. 零下2度 B. 零下2摄氏度
  C. 零下摄氏2度 D. 负摄氏2度B2.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盛适量的液体(水银、酒精或煤油等)。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管内液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液面稳定后到达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因为做实验时需要测量的温度变化范围比较大,所以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20℃到110℃。最小刻度值是1℃。
温度计中红色的液柱是酒精。酒精在-117℃才会凝结,就是在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南极洲,酒精温度计也能用。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读数,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被测量的液体的数量不能太少,起码要能够全部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好,而且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体搅拌搅拌,使整个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有些温度计的横截面制成三角形,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如体温计),因此在读数时,要转动温度计到读数最清楚的位置再读。【例2】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变式拓展:
2.下图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由于操作错误,他发现温度计读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下图乙,则水的沸点是 ℃液泡与容器的壁底接触了993.体温计
体温计玻璃管中装的液体是水银,它的刻度范围是35℃到42℃,最小刻度值是0.1℃。从构造上来看,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因此,使用前必须用力向下甩一甩。温度计的分类比较:【例3】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
A.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变式拓展:3.(2014?衡阳)2009年底,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
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
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热胀冷缩37.8(2)氯化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每天需要摄入食盐的量为 3~5 g ,但长期食用过多的氯化钠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①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 水分分布 和促进细胞内外的 物质交换 起主要的作用;
②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 促生盐酸 、
帮助消化 和 增进食欲 的作用。课堂检测
1. 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 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D2. 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
A. 16℃   B. 4℃  C. -4℃   D. -16℃C3. 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的水温度高    B. 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 二者温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4.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开水煮.     B. 用酒精灯加热.   
C. 用自来水冲洗. D. 用酒精棉花擦.DC5. 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 )
A. 0℃~100℃.   B. 35℃~42℃.
C. 10℃~100℃. D. -20℃~50℃.
6.小英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
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
所示,则液体温度为____℃。D玻璃泡碰到了杯底217.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
和认清它的__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甲的示数是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_。量程、零刻度线 分度值 -3℃5℃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固液气三态
2.了解物体三种物态的转化
3.知道融化曲线,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课前预习
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_ ,从_______变成______ 的过程叫凝固。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______,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_______,如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等。
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的_______,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点;同一种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熔化液态固态不变晶体冰食盐各类金属升高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相同5. 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C6.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
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B课堂精讲
知识点1.物态变化
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比如: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就又变回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例1】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变式拓展:
1. 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______有关,当_______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温度温度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例如:冰化成水是熔化,需要吸热;水结成冰是凝固,需要放热。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铁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例2】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变式拓展: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 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
C.树叶上的露珠
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D知识点3.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按熔化时特点的不同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常见的晶体有:海波,石英,水晶,冰,食盐,明矾,萘及所有金属。
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注意:
(1)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的熔点是晶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根据晶体的熔点来判断它
是何种物质。
(2)晶体熔化必须有两个条件:1.晶体必须达到熔点 2.需要吸热
晶体凝固必须有两个条件:1.晶体必须达到凝固点 2.需要放热
所以:当物体吸热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当物体放热时温度不
一定降低。
(3)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均要吸收热量,在凝
固过程中均要放出热量。只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
放热时温度都不改变,而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升温,凝固时
不断放热降温。【例3】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   (选填“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其熔化特点是   .变式拓展:3. 如图所示是某固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像回答在下列问题:
a.由图像可知该固态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
晶体”),此图像为该物质的______图像。
b.BC段表示_______过程,经历了_____分钟,此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 。
c.______段处于固态,_____段处于液态。
d.由图像可知晶体凝固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达到_______②不断向外______。
晶体凝固凝固5固液共存ABCD凝固点放热课堂检测
1.(2014?新疆)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
  A.熔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吸热C2.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的密度比锡小 B. 铁比锡硬
C.铁传热比锡快 D. 铁的熔点比锡高D3.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 水银—39℃ 煤油—30℃ 冰0℃]
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C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D5. 将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分别记下他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做成图象如图,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甲物质是晶体
B.甲物质熔化时,耗时6分钟
C.刚开始加热时,可以看出固态的甲物体温度升高的快,所以这时甲的比热大
D.在第5分钟,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状态都是由固态和液态共同存在A6.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
7.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在松香、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融化凝固非晶体冰、铁熔点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汽化和液化
2.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3.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课前预习
l.汽化: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
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都要_____热.
2.蒸发:是在________温度下都可以进行,且只在液体________
发生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自
身及周围的温度都________,故有________作用.
3.沸腾:是在__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
时发生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________,但
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__________ ;(2)液体
__________ ;(3)液面__________ 快慢.
5.液化:物质从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
____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液态气态蒸发一定吸任何表面缓慢降低制冷沸腾表面内部剧烈吸热不变沸点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气态液态放加压降温6.在唐朝的皇宫,宫女会在夏天推动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沿房顶的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增加一道风景  B.为了新奇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降温D课堂精讲
知识点1. 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制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因此要加快液体蒸发,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要减慢液体的蒸发,应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例1】为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和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3)小明同学猜想液体的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和一滴酒精(如图).结果发现乙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他马上得出结论: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你认为,实验存在不足之处是:  .变式拓展:1. 测量空气湿度的“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
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时要
_______________,因此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
一个的示数_________.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
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__,空气湿度________。吸热低越少越小知识点2.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的沸腾实验:
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达到液面后破裂.
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沸腾发生的条件:a.液体温度达到沸点;b.沸腾过程需要继续吸热.
沸腾图象:如图所示,它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沸腾现象的特点.
注意:(1)通常说水的沸点是100℃,是指在1标准大气下水的沸点.水表面气压不同,水的沸点不同.
(2)家用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道理制成的,在高压锅内气压可达2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可达120℃左右
(3)在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在海拔8 844 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2℃.在几万米的高空中,水的沸点只有十几摄氏度.因此,“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的怪现象就不怪了.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例2】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
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 )
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油的比热比水大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的导热性比水好变式拓展:
2. 如下图所示,A、B两个试管里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烧杯内也装有水,在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后,酒精_______沸腾,水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会不会知识点3.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2)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如液化石油气.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3)降温(遇冷、放热)液化,例如: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4)压缩体积液化,例如: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5)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例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气体都可用降低温度方法液化
B.用液化石油气是为了减轻重量
C.烧开水时壶口冒出“白气”不是小水珠
D.夏天自来水管外表面常常湿漉漉的,这是水管漏水造成的变式拓展3(2014株洲)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
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C课堂检测
1. 在秋天的清晨,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在草地上会有露珠,而空中可能会出现雾,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露珠是液化现象,雾是汽化现象  
B.露珠是汽化现象,雾是液化现象
C.露珠和雾都是汽化现象    
D.露珠和雾都是液化现象D2.夏天的自来水管外常常会“出汗”,这种现象说明 ( )
A.自来水管漏水了 
B.地下的水冒出来了
C.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了
D.自来水管本身太热了C3.夏天我们在吃冰棍儿时,会发现从冰棍儿上冒出“白汽”,而在冬天我们哈气时,一样也可以看到这种白汽,关于这两种白汽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都是液化现象
B.都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D.夏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A4.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 )
A.冰块变成水   B.大雾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汽 D.草地上的露珠
5.小敏同学为了测定风向,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整个手都用水浸湿,然后将手举在空中,则手感到特别凉爽的一侧应是( )
A.背风的那一侧   B.迎风的那一侧
C.侧风的那一侧     D.都有可能AB6.小明家装了空调,夏天小明有时发现窗户玻璃上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
“内侧”或“外侧”)。冬天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
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都是由于水蒸气
的结果。外侧内侧液化7.在发高烧的人的手心、脚心、额头上涂抹酒精可以起到致冷作用,有效地控制病情,这种方法称为物理降温,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在 的过程中可以 热。
8. 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吸油的沸点比水的高,水溅入沸油中,迅速沸腾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物态变化伴随的能量变化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前预习
1.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从气态直
接变为固态叫 ,在这两种现象中, 过
程吸热。
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甚至
消失,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3.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等现象,这些是________现象。
4.升华是一个_____热过程,有________作用,而凝
华是一个______热过程。固气凝华升华升华凝华吸制冷放5.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过程;
放出热量的是 过程。
6.现在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舞厅包厢里、饭店里、厕所里、汽车里等,能有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作用,使您的居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熔化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B课堂精讲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又如,舞台上用的“云”就是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物态变化中的三个制冷作用:
①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
②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
③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例1】如下图所示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 )变式拓展:1. 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形成大雾
  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D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物态变化相互关系:【例2】(2014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变式拓展
2(2014?桂林)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C课堂检测
1. 放在箱子中的卫生球不见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 汽化
C.升华 D. 同时升华和汽化C2.白炽灯炮使用久了,玻璃壁会变黑,这是因为:( )
A.落上了灰尘
B.钨丝发生升华现象
C.钨丝发生凝华现象
D.发生了升华与凝华现象D3.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哈尔滨冰雕节气温在-20℃
B.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
C.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
D.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A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
A.霜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化成水 D.水结成冰C5.为了抗旱,向空中云层中发射“干冰炮弹”,就能实现降雨,这是因为 ( )
A.干冰熔化变为水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C.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6.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1)露是_________ (2)霜是_________ (3)雾是____________D液化液化凝华
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