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8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 透镜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距,焦点。
2.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课前预习
1. 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具有
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 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具有
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跟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将
_______ 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
的距离叫_______ ;一般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4.跟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散,
在主光轴上的交点,叫凹透镜
的焦点.由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真实光线的会聚,所以叫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中间厚边缘薄会聚中间薄边缘厚发散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焦距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虚焦点5.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C6.图中光路图错误的是 ( )D课堂精讲
1.透镜的分类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光心:透镜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过这个点的光线经过透镜时传播方向并不改变,这个点就叫做光心。
主光轴:就是通过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例1】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变式拓展:1.一块矩形玻璃切割成甲、乙两块,其
形状如图所示,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
乙甲知识点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甲所示,所以又称为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图乙所示,所以又称为发散透镜。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与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的含义不同.
会聚光线是指在传播方向上能相交的光线(如图a);
发散光线是指在传播方向上不相交且距离越来越大的光线(如图b);
还有一种在传播方向上不会相交且距离保持不变的光线,称为平行光线(如图c).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凸透镜能使光线间的距离变小,即使光线合拢些,而不一定把光线变成会聚光线,即不一定使光线相交.根据上述内容,请同学们判断图中的四种情况,是否都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呢?
即凸透镜并不只是对平行光(或其他几种特殊的光)有会聚作用,而是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对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应作同样的理解,请同学们自己体会.【例2】(多选)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
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
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变式拓展:2.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光
B.光通过凸透镜后会相交于焦点
C.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D.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D知识点3.透镜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在另一侧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在主光轴上,我们称之为焦点,用F表示。每一个凸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分别位于于光心的两侧。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由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于主光轴的一组光线。凸透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所以又叫实焦点。
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将这些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发现它们会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凹透镜的焦点F。由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所以又叫虚焦点。
焦距: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焦距。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例3】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另一面正对着
一张白纸,改变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
上的光斑,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
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 .
变式拓展:3. 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变式拓展:
3. 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课堂检测
1.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某透镜后,光线发散了,这个透镜一定是( )
A.凸透镜 B.凸镜 C.凹透镜 D.凹镜C2.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 (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C3. 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
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
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
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A4. 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 )
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B5.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于一点,这一点叫
凸透镜的 ,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若太阳
光射到凸透镜上时,在镜后10cm处的纸光屏上形成一
个最小的亮点,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会聚焦距焦点106.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不同,短焦距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比长焦距的凸透镜________。
7.(2014曲靖)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 镜,使太阳光 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
导致车漆失去光泽.强凸透会聚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成像特点
2.可以描述凸透镜实像虚像的特征课前预习
1.照相机利用了_____透镜成_____、_____的_____的原理。
2.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的实像的原理,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_____ 、_____的_______像的原理。凸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改变光路正立放大虚4.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5.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
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 )B课堂精讲
1.照相机
原理:根据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构造:由镜头、胶片、调焦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照相机最重要的部件是相机的镜头,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特点:
(1)照相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如图所示;
(2)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镜头的
距离越大;
(3)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像离镜头的距离也越小.
调焦: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能产生清晰的像,需要
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并非调焦距。
(1)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2)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例1】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
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
B.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变式拓展:1. 小明用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应该把_______ 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__________当作胶卷.实际照相时,为了使远近
物体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该调节照相机的_________到胶片的距离,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_______ .凸透镜光屏镜头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
原理:根据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来工作的.把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就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呈在屏幕上.
构造:由光源、镜头(凸透镜)、聚光镜(螺纹透镜)、平面镜、投影片等组成的,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两块大的螺纹透镜作聚光器,一块平面镜改变光路,把像反射到屏幕上.成像特点:
(1)使用投影仪时,所得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2)凸透镜与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的,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3)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小一些,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减小投影仪到屏幕间的距离.说明:
(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只是改变光的传播,使像不成在天花板上,而是成在竖直的屏幕上.
(2)投影片通过凸透镜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观察者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因此要把投影片倒放.
(3)聚光镜的作用是会聚光,光源位于凹面镜的焦点处,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发射后,再经聚光镜会聚,使照在投影片上的光更强一些.【例2】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投影仪中的凸透镜折射投影片透射过来的光
B.投影仪中螺纹透镜组的作用是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线亮度增强
C.投影仪的光源采用的是碘钨灯而不是白炽灯
D.投影仪的灯泡下面安装了一只凹面镜,其作用是保护底部塑料板,防止它被碘钨灯辐射的红外线熔化掉变式拓展:2. 对于投影仪为什么能投射出彩色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螺纹透镜将光线会聚透过透光投影片
B.无图案的地方透过的白光
C.有彩色图案的地方,透过的是和图案颜色相同的光
D.色光和白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平面镜改变光路后射到光屏上成正立的彩色图片D3.放大镜
原理:利用凸透镜(焦距较短)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像特点: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调整适当之后,就能得到放大、正立的虚像.
放大镜所成虚像要人眼透过凸透镜才能观察到,像和物位于凸透镜的伺侧,要使看到的物体的像更大一些,可使放大镜适当远离被观察物体;但放大镜放大物体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超过一定值时,将不再起放大作用.【例3】
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球(直径约5mm),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水球起到了什么作用?变式拓展:3. 滴一滴水在塑封的名片上,看到水下面
的字( )
A.等大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B4.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实像和
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
聚而成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
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
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
收到。【例4】关于实像和虚像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经过折射所成的像是实像,经过反射所成的
像是虚像
B.实像是能用光屏接收到的,虚像是不能用光屏接
收到的
C.虚像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所成的光斑
D.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的成像是虚像变式拓展:
4. 关于常用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课堂检测
1. 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缩小实像的是( )
A. 凹透镜 B. 平面镜
C. 幻灯机 D. 照相机D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C.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
D.使用凸透镜制成的幻灯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正立的像C3.如图,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A.正立的实像 B.缩小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C4.先拿一只放大镜实际做一做,再帮助老奶奶解决问题: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应该(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距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距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距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距离报纸近一些A5.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7.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 、____的____像。凸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大凸透正立放大虚倒插凸倒立放大实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课前预习
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 ,用符号 表示.
像距是指 ,用符号 表示.
2.实像:实像是指 的像,它是由
形成的.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 ,然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大致在 .
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v能在光屏上显现实际光线会聚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同一高度4.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 、 的 像.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时,凸透镜成 、 的 像.
(3)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 、
的 像.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__________;②烛焰在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蜡烛到凸透
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______________,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上一倍焦距以内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等高很远的位置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C7.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将物体由3倍焦距处移至1.5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逐渐变小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置于焦距以内的物体不能成像C课堂精讲
知识点1.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
(1)凸透镜成像涉及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物距、像距、焦距
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用字母M表示,如图下甲所示,例
如u=35 cm表示物体距凸透镜中心是35 cm;物体通过凸透镜
所成的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像距,如下图甲所示,用字
母u表示,例如v=16 cm表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距凸透
镜中心是16 cm;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
表示,如下图乙所示,例如f=10 cm表某凸透镜的焦距等于10 cm.(2)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
① 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
②实验步骤:
a.在光具座上由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b.调节整烛焰、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c.进行实验(注意调整物距与像距,使烛焰的像最清晰).
③在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
a.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b.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c.蜡烛的火焰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d.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外,但是太靠近焦点,成像太远,光具座不够长.【例1】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一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
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如图甲所示,要
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选填
“上”或“下”)调整.(2)如图乙所示,在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
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
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
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在(2)的基础上,若元件位置都保持不变,使用一个口径相同但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为了还能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
的一个光学元件是 . (选填“近视”或“远
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变式拓展:1. 将一只点燃的蜡烛立于凸透镜的一侧,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一个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光屏上( )
A.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B.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C.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C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
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物近像远大(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离焦点越远,像也越大);
物远像近小(物体离焦点越远,像离焦点越近,像也越小);
虚像同侧正(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像是正立的);
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像是倒立的)。注意:
a.焦点F是物体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b.两倍焦距是物体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c.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远离焦点,
像变得越大;物体越远离焦点,成的像越靠近焦点,像
变得越小.
d.变大与变小:是指后来成的像与原来成的像的比
较;
放大与缩小:是指物体成的像与物体本身的比较.【例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的a,b,c,d,e各点,并且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调整屏的位置都不能接收到像,眼睛也无论如何看不到像.
(4) 把烛焰放在 点时,可以用眼睛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变式拓展2(2014乌鲁木齐)小蕾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图甲的基础上,你认为首先应该完成
的操作是 ;如
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
上得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小蕾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
在上一步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
光屏上成清晰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调整烛焰、透镜、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向左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倒立、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课堂检测
1.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距u=5㎝时,光屏上不能得到像,当物距u=8㎝时,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u=17㎝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u=14㎝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u=10㎝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D.u=4㎝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2.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像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是②的像 B、④是①的像
C、③是①的像 D、①是②的像5.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10cm之间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7. (2014镇江)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 、 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
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
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近处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3.了解眼镜如何矫正视力,知道用眼常识,形成爱眼意识课前预习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透镜,眼球好像一架
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______,或者眼球
在前后方向______,将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需
要在眼睛前放一个______透镜来矫正, 凹透镜(近视镜
片)的度数是 数(填“正”或“负”).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______,或者眼球
在前后方向______,将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需
要在眼睛前放一个______透镜来矫正。凸透镜(远视
镜片) 的度数是 数(填“正”或“负”).凸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太凸太长前凹负太平太短后凸正4.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_ ___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 眼.
5.近视患者需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是由于凹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近视远视发散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7.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课堂精讲
知识点1.眼睛
人眼的结构:角膜、睫状体、晶状体、瞳孔、虹膜、玻璃体、视网膜等.如图所示:
人眼如何看到物体:人的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
作用相当于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视网膜就相
当于光屏,眼睛看到物体是该物体经“凸透镜”在视网
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结果.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远点:物体距离人眼远近不同。人眼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松紧自动调节“凸透镜”的焦距,使像落在视网膜上.睫状体完全松弛时(晶状体变得最扁,焦距最大),人眼能看清楚的物体所在处称为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即从无限远处的物体射人眼睛的平行光,恰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近点:睫状体处于最紧张时(晶状体变得最凸,焦距最小),人眼能看清楚的物体所在处称为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 cm处.所以正常眼睛靠自身的调节能看清的范围是从离眼睛10 cm到无限远处.
明视距离: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看距离眼睛25 cm处的物体,不易感到疲劳,因此把距离眼睛25 cm的距离称为明视距离.【例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像形成于(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觉中枢变式拓展:1. 关于眼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的眼虽然非常复杂,但其原理跟照相机相似,
其中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B.眼睛是通过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对光线进行折
射,然后成像在视网膜上的。
C.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较厚,远处物体射来的
光线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于是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D.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线能
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C知识点2.近视眼及其矫正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如图a所示,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所以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b所示,即近视眼的人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例2】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了解、认识自己的眼睛,科学地使用和保护眼睛是极为重要的.王燕同学经校医检测眼的视力缺陷如图甲所示,校医建议她尽快配戴眼镜加以矫正,请你根据图甲把王燕需要配戴的眼镜片画在图乙方框内.变式拓展
2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使用“谷歌眼镜”是人眼到镜片屏幕的距离 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长期使用还会的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小于前方凹透镜知识点3.远视眼及其矫正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如图a所示,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b所示,即远视眼的人应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例3】近来,李老师要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
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远了,这说明李老师已
(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变式拓展:
3. 李明同学经校医检测眼的视力缺陷如图甲所示,校医建议他尽快配戴眼镜加以纠正,请你根据图丙把李明需要配戴的眼镜片画在图乙方框内.如图所示:
知识点4.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焦度,用Φ表示,Φ=1/f(f用“m”作单位),焦度的单位是m一1,眼镜的度数等于焦度数乘以100的值:D=lOO·Φ=100/f(f用“m”作单位)。
注意:近视镜片的度数为负值,远视镜片的度数为正值,度数越大,近视镜发散作用越明显,远视镜会聚作用越明显。【例4】小明同学读八年级时,在市人民医院配了一副-100度的眼镜,进入九年级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常感到看不清楚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爸爸带他到市人民医院验光后,医生说小明需要改戴一副-300度的眼镜,请你帮助小明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1)小明同学配戴的眼镜片是 透镜;
(2) 小明同学新配戴的这副眼镜的焦距是多大?
(3) 小明同学的视力状况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他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变式拓展
4. 老花镜的镜片是 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焦距
(用m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着爷爷的老
花镜正对太阳光,再拿一张纸在老花镜下来回移动,
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距老花镜50cm,则小明爷
爷老花镜的度数是 度,爷爷戴上老花镜后能使像
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
在视网膜上.凸200前课堂检测
1.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非常类似于( )
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潜望镜 C2.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凸,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B. “远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扁,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C. “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
D. “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C3.下列关于眼睛和照相机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眼睛的工作原理相同
B.普通照相机的调节和眼睛的调节相同
C.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远视眼的人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4.关于近视眼的产生和矫正,正确说法是( )
A.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B.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C.可用凸透镜矫正
D.可用凹透镜矫正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B.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近视眼把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
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D6.(2014汕尾)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 (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选填“实”或“虚”)像.
7.在图中,____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
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
镜(选填“凸”或”“凹”)凸透镜会聚实乙凹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课前预习
1.显微镜:具有______作用,被用来观察细小的物
体。其物镜使物体成一 像,相当于______的镜头,其目镜使物体成一 像,
相当于一个______镜。
2.望远镜:被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有增大______
的作用。其物镜使物体成一 像,相当于______的镜头,其物镜使物体成一 像,
相当于一个______镜。放大倒立、放大的实幻灯机正立、放大的虚放大视角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正立、放大的虚放大3.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
B.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照相机成像
C.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
D.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成像C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经过显微镜物镜后,微小物体所成的像,位置在( )
A.物镜的1倍焦距之内
B.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C.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
D.目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C5.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时,它的成像情况是( )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课堂精讲 知识点1.显微镜
显微镜的主要部分是装在镜筒两端的两组透镜.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而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很长.
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被观察物体放大的实像,
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如图所示
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实像A′B′,此时
A′B′刚好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的
作用是把物镜所成放大的实像,作为
物体,进一步把它放大为虚像.所以
应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如同放大镜观
察物体一般.另外,显微镜的反光镜
用凹面镜是为了聚光,使视野更明亮,物体成像更清晰。
人眼只能看到0.1 mm左右的细节,光学显微镜可放大物体1000~1500倍左右,可使我们看清物体万分之一毫米左右的细微结构.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但是要观察物质更细微的结构,例如:分子、原子等,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必须用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例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变式拓展:1.关于显微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
B.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靠近眼睛的那组透镜叫物镜
D.反光镜是凸面镜,起扩大视野的作用A知识点2.望远镜
观察远处的物体或天体要用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对着远处物体的一组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叫做目镜,但是同显微镜相反,望远镜的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如图所示,从很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A′B′,物镜此时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实像的位置刚好位于目镜焦点以内,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是从A″B″发出的,这跟放大镜的成像相同,所以目镜是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实像放大的作用.
望远镜的目镜越大,进入物镜中的光就越多,所成的像就越明亮清晰,这对于观察传来光很弱的遥远的星体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制造和安装上的困难,透镜的直径很难大于1 m,所以天文台用的大型望远镜多为反射式的,采用凹透镜作为物镜.
【例2】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透镜,也可以是面镜
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
C.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时增大了视角
D.以上答案都不对变式拓展:2. 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要尽可能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可以增大观察的视角C知识点三 宇宙
1探索宇宙的历程
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他是第一个吧望远镜指向天空的科学家,他还是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184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不久,人们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海王星”。
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此后还发明了射电望远镜等。目前,人类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2 .广袤无垠的宇宙
宇宙是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的,银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太阳系隶属于银河系。太阳系有八大行星,由远及近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见:
地球是太阳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月球则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宇宙中的用一切天体及组成天体的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太阳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注意: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光年作单位,1光年等于光在一年传播的路径,约9.46×1012 km.【例3】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上千亿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体都是静止的
D.太阳的八大行星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
火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变式拓展
3.以下天体,按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B.银河系,地球,太阳系
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
D.银河系,太阳系,地球D课堂检测
1.显微镜下方常用一个小镜来做反光镜.这一个小镜
可能是(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三棱镜 D.凹面镜D2.我们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有关
B.离眼睛较远或较小的物体,可以用把它移近眼睛的办法来看清它
C.当物体的直径小到0.1㎜以下时,为了看清它,需要使用望远镜
D .当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无法缩短时,为了看清它,需要使用显微镜B3.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
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 的
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 ,再次将
这个像成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
4.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像(填“虚”或“实”)这个像是_____(填“放
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
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 ,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5.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是
为了 。
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是为
了 。实幻灯机放大镜虚实缩小的照相机放大镜尽可能接受更多的光从而使成像更加清晰明亮避免光的折射的影响
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