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08 11: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恐惧
苦难
纯真
充满期待美国苏联 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1945年5月8日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开始:“冷战”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VS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Cold war)概念反义词:热战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等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美国为什么要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一、冷战政策西欧衰微破败西欧原是世界的中心,控制西欧就等于控制世界,二战后,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民众有可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空前强大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军队总数:1140万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美国独占鳌头VS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1946年3月冷战的信号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 冷战的形成过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加紧控制其他国家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合作探究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极权政体”指的是什么?
“自由国家”指什么制度国家?
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的形成过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1946年“铁幕演说”两极格局
最终形成冷战开始VS材料一:观察右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
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医生”指美国;“病人”指代
“二战”后的西欧。 “药方”指马歇尔计划

控制西欧,达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目的。材料二:“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但西欧各国也逐渐被纳入美国反共反苏和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药方”的实质是:
合作探究二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雅尔塔体系在哪次会议上奠定了这种格局“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华约”政治
经济军事冷战的具体表现VS1、“冷战”(Cold 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它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1948年,一些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3、(2013·黑龙江牡丹江外县市)25.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的成立DCD小试牛刀一 杜鲁门的这段话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意图?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二、美苏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第二阶段(七十年代)第三阶段(八十年代)赫鲁晓夫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1963年)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图说历史一赫鲁晓夫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 物
分别是谁?这一时期特点是:美国占优势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刘金质著《冷战史》上
合作探究三古巴导弹危机使两国几乎到达核战争的边缘,但最后仍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说明什么?美苏斗争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但又维持一种势均力敌的和平,一种恐怖的平衡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第二阶段(七十年代)图说历史二美国深陷越南战争这一时期特点是: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第三阶段(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图说历史三这一时期特点是:全球缓和战略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苏联进攻战略,美国战略收缩古巴导弹危机尼克松访华
美国结束越南
战争
苏联出兵阿富汗
苏联从阿富汗
撤军有限缓和合作探究四材料一: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斯大林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为此美国正在以各种方式扩充军备,准备未来的战争,并且是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1946年9月27日材料三:“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材料四:“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首相 丘吉尔1、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2、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3、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孩子,苏联没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孩子们期待着真正的和平与幸福,同学们,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全世界的孩子们真的看到了?两极格局结束思考: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因素在困扰着孩子们?1、局部战争连绵不断2、恐怖主义威胁人类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3、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思考:为了让孩子们眼中真正闪现幸福、纯真的眼神,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努力?1、采取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地区间的冲突
2、全球联合反对恐怖主义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居安思危,防范军国主义和法西斯 余孽死灰复燃
5、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1、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 .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C.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2、(2012?江苏南京)29.肯尼迪在会议古巴导弹危机是曾说:“觉得核战争在那天比在核时代的任何时候都逼近”,这一危机反映的世界政治局面是
A.凡尔赛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美苏冷战 D.一超多强
3、(2012·江苏苏州)18.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苏 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越南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科索沃战争BCC小试牛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