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四周周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四周周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29 09:0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9月周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星轨是拍摄设备在长时间曝光的图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的轨道。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星轨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图为该地理兴趣小组所用设备(天文望远镜)调试角度图及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照片合成的星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星轨的运动方向为( )
①逆时针方向②顺时针方向③自西向东④自东向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观测者于某日夜晚持续观测某恒星4小时,该恒星( )
A.自西向东移动60° B.自东向西移动
C.自西向东移动 D.在天空保持不动
日出景观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热点素材。在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中,同时展出了我国甲、乙两地在二至日的日出作品,作品中显示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而夏至日日出时间却差别很大(拍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4.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
A.18分钟 B.36分钟
C.72分钟 D.108分钟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按照图示季节分配所属的城市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6.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7.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相似地貌景观是( )
A.喀斯特地貌 B.海蚀拱桥 C.冲积平原 D.新月形沙丘
二十四节气对应着太阳黄道上的24个位置(相邻节气之间太阳黄经相差15°),可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下图为2023年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本月与上月平均气温的差值)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节气中,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的节气分别是( )
A.清明、立春、小暑 B.雨水、小满、大寒
C.冬至、白露、惊蛰 D.立秋、芒种、小雪
9.据图判断该地2023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节气分别是( )
A.小暑、大寒 B.大暑、大寒
C.清明、立冬 D.夏至、冬至
10.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时( )
A.安庆校园操场正午杆影越来越长 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俄罗斯莫斯科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D.安庆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该地区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某丹霞地貌区植被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生物风化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流水作用
12.该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的独特生长习性是( )
A.耐旱 B.耐寒 C.耐碱 D.喜光
13.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是( )
A.降水多 B.光照强 C.水分充足 D.热量充足
山东泰州的李先生,每天傍晚坚持从他居住的楼房出发,沿小区的健康步道,锻炼身体。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
14.一年中,李先生晨起时间早晚与晨起时日出方位组合正确的是( )
A.夏季晨起早,日出东北 B.夏季晨起晚,日出东南
C.冬季晨起晚,日出东北 D.冬季晨起早,日出东南
15.2020年3月2C日(春分日),北京时间6时,李先生发现在图示线路的某一段,其影子刚好与线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李先生所处的位置及其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 )
A.①向西 B.②向南 C.③向东 D.④向南
16.经过长期观察,李先生发现他每天中午回到家时(约12时)住宅楼的影子长短变化很大,下列日期中影子最长的一天是( )
A.5月1日 B.6月22日 C.7月1日 D.8月22日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该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光直射的纬度是 。
(2)图中AB为 线(晨线或昏线)。
(3)图中A、C、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4)此时,武威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武威 (大于、小于、等于)广州。
(5)在地球五带划分中,C地位于 带。
(6)CD两地地方时相差 小时。
(7)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 (南或北)偏移。
(8)此时C点是 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阿河滩村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部的甘都镇,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900m。阿河滩村主要出露新生代地层,共有6处地质遗迹,其中黄河景观带及河流阶地是村中最主要的地貌遗迹。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村南,侧蚀作用使黄河该段发育成曲流河,形成“九曲黄河”地貌景观。黄河两岸还发育有七级河流阶地,其中北岸第三级阶地是阿河滩村所在地。下图示意阿河滩村地质文化、人文遗迹与黄河河流阶地的关系。
分析流经阿河滩村的黄河河段两岸多河流阶地发育的原因。(4分)
说明阿河滩村选址T 河流阶地的原因。(6分)
简述T 前缘古泉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下图为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的海浪分布。西班牙南部某地有甲乙两个海岸,R河从甲海岸注入地中海。2004年,当地政府在R河上游19km处修建了水坝。R河全段落差较大。为了抵御海岸侵蚀,当地政府实施了两个工程措施方案:①从乙海岸堆积引沙回甲海岸,②从水坝冲淤调沙。
(1)甲海岸靠近R河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却比乙地少,试分析其原因。
(2)判断水坝运行前后,冬季甲海岸侵蚀情况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据题意可知,星轨图为长时间曝光拍摄得到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而星轨为自东向西运动,④正确,③错误;观测的是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天文望远镜朝北拍摄,所以星轨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①正确,②错误。综上,①④正确,故选B。
2.以恒星为参照物,相对于地球的自转运动,恒星视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该恒星东升西落,ACD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每小时15°,持续观察4小时,故恒星自东向西移动60°,B正确。故选B。
3. A 4. C
5题,纬度越低的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即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
6题,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更替明显;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热量变化较小,季节更替不明显;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7.答案:D。黄土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堆积形成黄土高原,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水溶蚀形成的,A错误。海蚀拱桥是被海水侵蚀形成的,B错误。冲积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错误。新月形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相似,D正确。
8.D 9.A 10.D
8.结合已学可知,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有:二分、二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热量状况),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温度下降);反映物候现象:小满、芒种(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由此可知,立秋反映季节变化,芒种反映物候现象,小雪反映气候变化,D正确;清明反映物候现象,立春反映季节变化,A错误;雨水反映气候变化,B错误;白露反映气候变化,惊蛰反映物候现象,C错误。故选D。
9.平均气温变量表示本月与上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值大于零,表明气温升高,小于零,表明气温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立春到小暑平均气温变量均大于0℃,说明气温是逐渐上升的;小暑到大寒,平均气温变量小于0℃,说明气温下降了,由此可以判断小暑时平均气温最高;同理可以判断大寒时平均气温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据上题可知:该地一年中大寒气温最低,此时为1月20日前后,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安庆在中国,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校园操场正午杆影变短,A错;在此时,安庆昼短夜长,且昼渐长,D正确;由于距离近日点(1月初)越来越远,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B错;俄罗斯位于北半球,昼渐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错。故选D。
11.答案:D 。由所学知识可知,丹霞地貌主要是由陆相沉积岩层构成,我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河网密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随着地壳抬升,陆相沉积岩被河流进行下切和侧向侵蚀,逐渐形成直立的岩体,然后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崩解、破碎、搬运堆积,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地貌特征,D正确。图示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顶部面积较小,植被生长较少,受生物作用较小,A错误。当地位于季风气候区,较湿润,受风力作用小,B错误。当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纬度较低,且没有高海拔山脉,没有冰川作用,D错误。故选D。
12.答案:A 。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所以推测其具有耐旱的独特生长习性,A正确。我国东南地区纬度较低,为亚热带,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说明当地植被不耐寒,B错误。我国南方的土壤呈酸性,C错误。该丹霞地貌光照条件不同的不同坡向均有植被分布,说明当地植被对光照不敏感,D错误,故选A。
13.答案:C。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C正确。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B错误。海拔低不代表气温高,热量充足,被陡崖围合的沟谷,主要是保水条件好,D错误。沟谷地带受地形影响,降水未必较多,A错误,故选C。
14.A 15.C 16.D
【解析】14.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李先生晨起时间早;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正确,B错误。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李先生晨起时间晚;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D错误。故选A。
15.该地经度为120°E,北京时间即为当地地方时。该日为春分日,当地日出时刻为6时,日出正东方。依据图中超市位于小区东南,可判断③线路前行方向最可能向东,日出前后李先生的影子朝向西方,位于其身后且与线路平行。因此,李先生所处的位置是③,其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向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该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6月22日)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住宅楼的影子最短。依据太阳运动轨迹的对称性原理可推测,选项所给的四个日期中,8月22日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住宅楼的影子最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7.(1) 冬至 23°26’S
(2)昏
(3)ECA
(4) 昼短夜长 小于
(5)北温带
(6)6
(7)南
(8)14
18.(1)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壳抬升频繁;河流下蚀,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2)T3河流阶地粉砂质黏土层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种植;该阶地更宽阔,可提供更多的耕地和建筑用地;该阶地上泉水丰富,可为村民提供优质水源;该阶地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小。
(3)砂砾石层松散且孔隙度大,形成良好的含水层;下部基岩致密,形成隔水层,阻止了水的下渗;河谷阶地由后缘向前缘倾斜,有利于地下水在古泉处汇集,古泉水量大。
19.【答案】(1)甲海岸浪高更大,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甲海岸平直,沉积环境差;乙海岸为海湾构造,利于泥沙沉积。
(2)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理由:水坝建立后,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甲处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海岸侵蚀作用加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的海岸变化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海洋侵蚀与堆积作用、水库的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浪高图可以看到,甲海岸“大浪”较多,浪高更大,整体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同时甲海岸形态更为平直,海水在此处难以大规模沉积,其沉积环境差;从图中来看,乙海岸“小浪”较多,浪高较小,沉积作用较强,乙海岸为海湾构造,此处海水流动性更慢,利于泥沙沉积。
【小问2详解】
水坝建立后,水库可拦截泥沙,同时调节径流,使得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运输至下游的泥沙减少;而甲处泥沙沉积减少,且海岸平直,径流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故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