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1.7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①通过中西对比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认识中国已然落后于西方和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相应条约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③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开眼看世界”
马噶尔尼访华1793年
托马斯·斯当东
(1781-1859)
阿美士德访华1816年
副使斯当东坚决反对使团向中国皇帝行叩头礼
1840年
英国议院展开对华战争辩论
积极鼓动英国政府发动对华战争,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最为完全的考虑之后,我仍坚持之前表达的观点。……我十分赞成远征中国。”
1840年
复仇女神号下水
途径殖民地南非和印度,
驶向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在此时?
马戛尔尼访华1793年
阿美士德访华1816年
副使斯当东坚决反对阿美士德向中国皇帝行叩头礼
1840年
英国议院展开对华战争辩论
年 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
1796-1799 537.30 572.00 出超34.70
1830-1833 773.50 995.03 出超261.98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单位:万两(白银)
P96导语: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国走私鸦片愈演愈烈。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
1839
林则徐虎门销烟
Q2: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
Q3:虎门销烟是战争根源吗?
Q1: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怎样的贸易地位?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Q1:为什么主要殖民国家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Q2:为什么清政府浑然不觉?
中国:
英国为首:
外交
政治
经济
军事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君主专制
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_______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急需___和___。
小农经济
船坚炮利
战斗力低下,装备落后
殖民扩张,争夺殖民地,英国掌握霸权。
闭关锁国
工业文明 VS 农业文明
(同样的时代,不同的社会)
根源:
二、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背景
发动者
结果
列强的反应
性质 趁 火 打 劫
1840—1842
1856—1860
英国、法国
战败,签署《南京条约》及附件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 2.各国争夺殖民地,英国掌握世界霸权 3.中国国力衰落但地大物博 4.导火线:虎门销烟
1.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根本目的)
2.修约要求被拒绝(直接原因)
3.导火线:“亚罗号”事件
英国
战败,签署《天津TY》《北京TY》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美、俄参与《天津条约》签订;
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侵 略 战 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843中英《虎门条约》
1844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中英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传教权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附件《虎门条约》
“英国商民……与内地居民发生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
——附件《五口通商章程》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争所不当争的,弃所不应弃的……
道 光: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士大夫:纠缠于短时利益的得失间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条约内容 清政府态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钦差大臣琦善: “弹丸之地”。
道光皇帝: “暂行赏借”。
赔款2100万银元 道光朱批:“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
协议关税 “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扬扬得意,以为是外交成功”。
领事裁判权 钦差大臣耆英:“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办理”“不过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英国商民……与内地居民发生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
即治外法权,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
二、两次鸦片战争
(同样的战败,相似的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843中英《虎门条约》
1844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中英
《南京条约》
1858中与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1858中俄《瑷珲条约》
1860中与英法俄《北京条约》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传教权
割地、赔款
开放通商口岸
内河航运权
鸦片贸易合法化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其为代表的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社会性质: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公使驻京
广州
福州
宁波
上海
琼州
汕头
台南
淡水
汉口
厦门
九江
南京
镇江
烟台
天津
营口
更猛烈的中西碰撞 更加深的民族危机
三、开眼看世界
(同样的遭遇,不同的回应)
著作 主要内容
林则徐 《四洲志》 西洋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徐继畬 《瀛环志略》 系统介绍世界地理历史情况
鸦片战争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畬
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来自西洋的“夷”人,是历史上从未碰到过的族类。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时候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历史是“沉沦"还是“上升" 》
古老的封建主义
近代的资本主义
守旧与师夷的抉择
沉沦:民族危机的加深
新生:寻求变革的主张
中国
英国
1840
1860
?
徐继畬被调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朝廷组织刊印《瀛环志略》
光绪继位后,《海国图志》被列入光绪的阅读书目
战后十二年,中国第一艘
自制蒸汽巡洋舰——扬武号
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站在古代与近代的十字路口
两次鸦片战争的碰撞
迷梦中的觉醒
沉沦中的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