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单元课内阅读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单元课内阅读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9 10: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单元课内阅读重难点检测卷-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品读课内语段,欣赏场景之美,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白鹭(节选)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②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③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写出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嗜好:
清澄:
2.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就像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命名。
第①自然段 第②自然段 第③自然段

3.体会意境之美。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田里的白鹭觅食时和谐自然,韵味十足。
B.立于树顶的白鹭孤傲不群,嗜好独特。
C.黄昏低飞的白鹭清纯美丽,灵动而富有生命力。
4.为什么说见到白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读选文,做题。
落花生(节选)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理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热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5.选文介绍了花生 的特点。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 的道理。作者这种以小见大,借 抒 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6.下图是“体面”一词的意思,在选文中它的意思是 (填序号),我会用除它之外的一个意思写一句话。
7.“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2021年10月孝义大孝堡镇和全市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社会各界人士纷期款捐物、无偿提供食宿、安排灾区孩子们正常生活学习、清淤、消杀……他们都是具有花生品质的人。你想对这些帮助过灾区人民的社会各界人土或者灾区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呢?快写下来吧。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8.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句,各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
第②句:
9.这段文字讲的是 ,一个“ ”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文中形象直接地体现作者的心情的句子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还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B.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1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协调有序:
(2)人影绰绰:
13.用“ ”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14.听了作者的介绍,你知道怎样走搭石了吗?简单地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15.课内阅读。
①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出自 代史学家 的《 》。
(2)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 。
(3)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①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②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③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4)将相和好的表现原因是蔺相如的 和廉颇的 。其根本原因是 。
阅读。
①看!前面(呼啸 咆哮)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停止 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②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节选自罗伯特·E·威尔斯《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有删改)
16.用“/”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17.用一句话概括首段的段意。
18.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举例子
19.“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1)这句话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该句中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特殊的爱好。文中指白鹭喜欢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水清明澄澈。文中指清新、纯净。 2. 水田钓鱼 枝头闲立 空中低飞 3.B 4.因为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甜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大自然给予的恩惠。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嗜好:指特殊的爱好。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可知,句中指白鹭喜欢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的这种习性。
清澄:指水清明澄澈,亦指审察、省察。结合第③自然段句子“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可知,句中用来形容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2.本题考查对文段的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文章是围绕“白鹭”的活动进行描写的,所以在为每幅图命名的时候要找到与白鹭相关的行为动作。
结合第①段关键句“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可知,本段描绘了在清水田里,白鹭站着钓鱼的情景,故可命名为“水田钓鱼图”;
结合第②段关键句“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可知,本段描绘了白鹭悠然站立于小树绝顶的画面,故可命名为“闲立枝头图”;
结合第③段关键句“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可知,本段描绘了黄昏时分,白鹭在空中低飞的情景,故可命名为“黄昏低飞图”。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B.本项说法不正确。阅读选文第②自然段可知,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的 这种行为被人们猜测为“望哨”,但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白鹭是否真的在望哨。白鹭的这种行为被描述为一种“嗜好”,意味着这是它们的一种特殊的习性,而非出于孤傲或不群的目的。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
结合选文第③自然段句子“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可知,白鹭在黄昏时分低飞的画面,将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这种画面不仅视觉上清纯美丽,而且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享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美学上的享受,因此被视为一种恩惠。
白鹭的低飞的画面,不仅为乡村生活增添了动态的美感,而且给人们带来了宁静和和谐的生活体验。这种描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悟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由衷的感激与喜爱。
5. 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物 情 6. ③ 示例:身为公众人物,利用媒体炒作,混淆视听,实在有失体面。 7.示例:我想对灾区的小朋友说:全国人民都非常关心你们,大家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的。我希望你们不要太难过,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在这里,我真诚地祝愿你们以后的生活能够平安、快乐。
【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写作手法。
阅读选文,结合第①段中爸爸说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理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热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谦虚朴实、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特点;
结合第④段句子“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和第⑤段句子“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可知,父亲其实是借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本文中,作者通过小小的花生,揭示做人的道理,这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就是以小见大,借物抒情,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使用。
6.本题考查多义词的理解和造句。
体面:①面子;身份;体统。②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③(相貌或样子)美丽;漂亮;好看。
结合第④段句子“不要做只讲体面”可知,句中指做人不能只顾表面的光鲜、漂亮。体面:(相貌或样子)美丽;漂亮;好看。故选③;
多义词造句,即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进行造句即可。注意:本题要用它的其他释义写一句话。
体面:面子、身份。
造句示例:你作为一个领导,不要总说脏话,实在有失体面。
体面: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
造句示例:你今天这身打扮很体面。
7.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从帮助灾区人民的各届人士或灾区小朋友中应任选一个角度进行作答。如选帮助灾区的各届人士,可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方面组织语言;如选灾区小朋友,可从关心、鼓励等方面组织语言。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示例:我想对帮助灾区人民的各届人士说:您们的爱心如同璀璨星光,照亮了灾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份物资、每一声鼓励,都是对受灾群众最温暖的拥抱。感谢您们的无私奉献与坚定支持,让我们共同见证灾难中的希望与重生。愿爱与力量永远传递,灾区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8. 表现出作者急切盼望摇桂花的心情。作者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体现了他对摇桂花这件事充满期待,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其中。 表现出作者在桂花纷纷落下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作者把桂花落下的情景形容为“好香的雨”,充满了对这一美景的赞美和陶醉。 9. 作者摇桂花的情景 乐 兴奋喜悦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和“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0.A
【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来看,“‘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怎么还”体现出作者对摇桂花这件事满心期待,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其中,渴望早点体验摇桂花的乐趣。故第①句:表现出作者急切、渴望摇桂花的心情。
文中作者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把桂花落下的情景比喻成雨,并且强调是“好香的雨”,生动地展现出作者被眼前桂花飘落的美景所震撼,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对这一美妙的场景无比陶醉。故第②句:表现出作者在桂花纷纷落下时的兴奋、喜悦和陶醉之情。
9.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中作者一开始就“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表现出对摇桂花的急切盼望。当母亲看到要来台风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时,“我可乐了”,这里直接点明了作者兴奋喜悦的心情,一个“乐”字简洁而准确地概括了此时的状态。接着作者“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以及喊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些行为和语言都形象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兴奋与喜悦。作者在摇桂花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享受着桂花纷纷飘落的美景和香气,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乐”字和这些具体的描写相互呼应,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在摇桂花时的愉悦心情。
故这段文字讲的是作者摇桂花的情景。一个“乐”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兴奋喜悦的心情。
10.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作者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以及摇桂花时“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等描写,可以看出摇桂花确实给作者带来了有趣和快乐,作者对桂花充满喜爱之情。同时,摇桂花是作者儿时的重要回忆,长大后回忆起摇桂花的场景,也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故选A。
11.难免 平衡 tiáo yàng 12. 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人影多,姿态美。 13.紧走搭石慢过桥 人心齐泰山移 14.走搭石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和选词填空。
“难免” 表示不容易避免,侧重于客观上存在某种可能性。
“难道” 是副词,表示加强反问语气。
在文中,搭石是天然石块,踩上去客观上会活动,所以用 “难免” 符合语境。
“平稳” 着重指没有波动或危险,常形容物体的位置、状态等。
“平衡” 着重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常形容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走搭石时,由于石块活动,走得快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而不是强调位置或状态的平稳,所以应选择 “平衡”。
调:[diào]调动,分派;[tiáo]使和谐、使均匀合适。
协调读音为“xié tiáo”,意思是配合得适当。
漾读音为“yàng”,意思是水面微微动荡。
1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协调有序: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文中指人们走搭石的时候,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动作相互配合,很有秩序。结合文中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走搭石时动作配合默契,整齐不乱。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在文中指走搭石的时候,水面波光粼粼,人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看起来很多而且很美。结合文中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搭石周围的环境很美,水中的人影也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13.本题考查谚语俗语。
文章中的俗语是 “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引出下文对走搭石和过桥不同方式的描述的作用。因为搭石是天然石块会活动,所以要快走才能保持平衡,而桥相对比较稳固,可以慢走。常用的俗语还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作者提到 “紧走搭石慢过桥” 这句俗语,解释了搭石会活动所以要快走的原因。又通过描述上工、下工时人们走搭石的情景,具体展现了走搭石的正确方式,即动作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脚后面的人紧跟,不能抢路和突然止步。
15.(1) 汉 司马迁 史记
(2)负荆请罪
(3)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4)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 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 蔺相如和廉颇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
【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通读全文,可知这段选文出自课文《将相和》,而《将相和》出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通过记叙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告诉我们万事以和为贵,顾全大局并且知错就改。
(2)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
选文主要讲述了: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夺回了和氏璧,之后在渑池颠覆秦王的计划,使赵王免受暗算,因此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对此表示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处处忍让,后廉颇知道真相,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冰释前嫌。”讲述了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可以用“将相和好”来概括。
(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掌握。
首先要明白人物的描写手法主要有哪几类,然后根据这几句话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判断。
(1)结合句中“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可知,引号中引用了人物的语言,这段文字运用了语言描写。
(2)结合句中“脱”“背”“请”等动词,可知,这段文字运用了动作描写。
(3)结合句中“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可知,这段文字运用了心理描写。
(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②自然段的句子“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知,用“廉颇悔过”可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宽容大度和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实际原因是他们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
16.咆哮 停止 17.流星体的速度非常快,跟它相比火箭就像静止的一样。 18.C 19. 列数字、作比较 不能去掉。因为 “大约” 表示大概,说明光的速度约是 30 万千米每秒,不是精确值,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准确值,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1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咆哮” 通常用来形容猛兽的怒吼或者水流奔腾轰鸣等声音非常大且带有震慑力的情况,而 “呼啸” 更侧重于形容物体快速移动时发出的尖锐声音,故划去 “咆哮”。
“静止” 强调物体在某个参照系中保持不动的状态,“停止” 更侧重于某个动作的结束,故划去 “停止”。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第①段主要介绍了流星体这种太空中较小的天体,通过和火箭速度作比较,突出流星体速度快,有的流星体运动最大速度能达到 25 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 6 倍多。故概括为:流星体比火箭速度快得多,它是太空较小天体且有的速度可达 25 万千米每小时。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画线句子中 “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是把流星体的速度和火箭的速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流星体速度快,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选C。
1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和分析
(1)“大约是 30 万千米每秒”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不能去掉。因为从文中第②段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 30 万千米每秒” 可知,“大约” 表示估计,说明光速约为 30 万千米每秒,并不是一个精确值。如果去掉 “大约”,就变成了光速是精确的 30 万千米每秒,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