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此处封面画的是什么?
秦朝的铜车马
2.他的主人是谁?
铜车马作为陪葬……逼真再现了秦始皇御用马车的全貌。
秦始皇(秦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3.作为封面可以说明什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壹
六王毕,四海一
——秦灭六国
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示意图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原因:
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
①
②
③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秦朝统一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建立:
3.意义:
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李斯
王绾
嬴政
观看短剧,思考嬴政在管理国家方面有哪些举措?
朝 会
改称号、设三公、行郡县
贰
百代皆行秦制度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阅读材料,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1.皇帝制度: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总揽 大权
(行政)
(军事)
(监察)
奉
常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皇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三公九卿: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3.郡县制: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这是一组关于络裙(军服)价格的简牍。御史下文询问络裙的价格。洞庭郡向迁陵县下达了关于裙子价格的文书。迁陵县又向酉阳县转告情况。
——摘自里耶秦简 博物馆
御史
洞庭郡
迁陵县
酉阳县
①下文询问
②下达文书
③转告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3.郡县制: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自主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3分钟)
3.郡县制: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项目 分封制(教材23页) 郡县制(教材46页)
官员产生方式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
历史影响
世袭产生
有很强独立性
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皇帝任免
绝对服从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指国家政权的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个人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统治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叁
一统格局承后世
——巩固统一的措施
1.从战国到秦朝,长城发生了什么变化?
秦朝形势图
拆内长城,连旧长城,扩外长城
三、一统格局承后世·巩固统一的措施
2.长城修建之后,匈奴还能轻易南侵吗?
不能
其中在北方边境地区至12个郡,占到三分之一,这十二个郡的设置与秦始皇长城合为一体,将物防人防紧密结合,为长城的保卫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支持。
——摘编自徐卫民等《秦长城研究》
三、一统格局承后世·巩固统一的措施
小组合作:完成长城修建计划书
困难 措施(教材46-48页) 影响
发布修建命令,各地文字不通
筹集修建资金,各地货币不同
收集修建物品,各地物品不等
运输修建物资,各地车轨不一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
巩固
统一
三、一统格局承后世·巩固统一的措施
小篆
半两钱
三、一统格局承后世·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文字上巩固统一
铜权
铜量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长城
南海
陇西
东海
中国,有了明确的地理空间!
秦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史记》
三国两晋南北朝:“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餺。”——《晋书》
隋唐:“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隋书》
宋元明清:“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尔。”——《明实录》
C
C
D
直击中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