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秦汉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时主题 课时标题 单元主题词
顺应潮流,大秦统一 秦统一中国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初建,重归统一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大帝,强盛一统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东汉新生,延续统一 东汉的兴衰 驼铃古道,东西动脉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两汉成就,文化科技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统一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末年到东汉建立的大概过程,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2.掌握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特点,知道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3.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结合单元主题,认识到统一有利于国家各方面发展。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东汉之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之衰——黄巾起义
目录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壹
材料一:武帝病逝后,昭帝英年早逝,虽然宣帝年轻时励精图治,但之后的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
材料二:大兴徭役,重(chong)增赋敛,……饥馑仍臻。餧(wèi,饥饿)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西汉后期表现出怎样的状况?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新政的实施不仅没有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刘秀
(光武帝绍前业
定祸乱)
公元25年
洛阳
长安
西汉
东汉
朝代建立的三个要点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以致“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 《后汉书·冯衍传》
光武帝面临着怎么样的社会状况?
经济衰微,社会矛盾尖锐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如果你是光武帝刘秀,面对混乱的东汉社会,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材料一: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
材料二: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精简到十分之一)”。另外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三: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鲜卑内迁。此后,内迁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逐渐跟汉人趋同,有些民族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军队成为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
3.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缓和民族矛盾
作用: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一、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
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外戚梁冀(ji)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二十余年。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个“跋扈(ba hu,意为霸道蛮横)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东汉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继位的皇帝会如何应对呢?
东汉之兴——光武中兴
贰
东汉之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岁)
和帝 10 27
殇帝 1 2
安帝 13 31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灵帝 12 34
少帝 14 14
献帝 9 54
皇帝即位普遍比较年幼
2.小皇帝有能力管理国家吗?他会找谁帮他?
没有
他的母亲,也就是太后
3.皇帝长大后,可能有什么想法?
不甘心君权旁落,要亲政
1.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
东汉之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阅读教材65页第一段,将图片排序,尝试同桌间讲述这个历史故事。
幼主
即位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诛杀外戚
宦官得宠
皇帝早逝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② ④ ① ⑥ ⑤ ③
东汉之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huan)官:又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皇帝长大
依靠____
诛杀_____
夺回君权
____得宠
把持朝政
宦官
外戚
宦官
_____专权
外戚
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出现原因:
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东汉之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材料一: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翻译:刚正不阿的官员,冤死于道路两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
政治腐朽、社会混乱
东汉之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根据材料概括,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材料二:东汉晚期,民间流传这样一首童谣:“发如韭,剪复生(古代剪头是一种刑罚);头如鸡,割复鸣。吏(li,汉以后特指中小官或差役)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对东汉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三:(延熹九年)正月,比岁不登(农业连年歉收),民多饥穷,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熹平二年)正月,大疫。(熹平四年)四月,郡国七大水。(熹平六年)四月,大旱,七州蝗。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后汉书·孝灵帝纪》
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东汉之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安帝至灵帝统治时期,有史可据的农民起义多达41次,而灵帝统治时,184年发生了一场对东汉政权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
叁
东汉之衰——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领导人:
爆发时间:
爆发范围:
张角
公元184年
全国各地
整体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结果:
历时9月被镇压
创立宗教:
太平道
影响: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没有推翻东汉
东汉之衰——黄巾起义
起义装扮:
头裹黄巾
乱
衰
公元9年
公元25年
刘秀建立东汉
兴
王莽代汉
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公元184年
东 汉
新朝
总结
东汉的兴衰
1.“(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2.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B
D
回到我们本单元的主题:统一。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任务三思考:统一对于当今的中国有没有意义?为什么?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讨论
(提示:可以从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状况等方面讨论)
开放讨论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开放讨论
请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绘制一份手抄报,
主题是东汉的兴衰
(提示:可以从时间轴,知识结构,人物简介或评价,统一的意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或两个进行)
实践活动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