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15 22: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2.能力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3.情感目标: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个学生准备一盒火柴 每组一个放大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个 性 化 修 改
情境引入 一、情境引入。1.由身边的事例引出放大和缩小的概念。(1)出示情境图(电视报):同学们,这是什么?上面的字很小,红红的奶奶年纪大了,看不清报上的文字,大家想想怎样才能让奶奶看到报上的节目?学生可能回答:配个花镜或买个放大镜等。追问:配花镜和用放大镜目的是什么?(板书:放大)现在每组都有一个放大镜,亲自看看课本上的字,看看放大镜是不是真的可以放大文字?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放大镜的确有什么作用呢?(板书:放大)(2)现在看老师的《教师用书》上和课本同页的内容,你发现什么?(板书:缩小)2.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概念: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照片 复印机 ……)
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火柴棒,分别用3根、6根、9根火柴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2)摆好后认真观察三个三角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3分钟后准备小组交流。先指名读一读,明确做什么再放手去做。2.学生自主摆图、思考问题。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3.小组交流自己的摆法和发现。(教师深入各组,了解自学基本情况)
汇报交流 三、全班同学汇报交流:1.现在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摆的三角形和你们的发现展示给大家?2.设计以下几种预案:估计摆三角形,不会出现问题,即使出现问题,小组内就能解决。关键是学生观察后的发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预设如下:(1)预设的发现: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的2倍。第三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的3倍。第三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二个的1.5倍。第一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二个的。第一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三个的。(2)学生通过观察,可能的发现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生:我发现三角形一个比一个变大了。生:发现火柴棒用的越来越多。生:我发现形状改变了。(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引导方法:出现第一种情况:教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其他学生同意吗?谁有补充?(如果没有预设情况出现)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使图形变大了?你是用哪个图形和哪个图形比较的?谁能完整说说这种变化? 师小结: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的2倍,我们就说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的。你还发现什么?(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比较)反过来可以怎么叙述?教师小结:看来图形的放大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才会形状和原来相似,不发生不变。那么我们还可以把图形怎么变化? (2)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教师:火柴棒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下面同上)(3)如果出现第三钟情况:教师直接纠正:这位同学说形状改变了,大家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形状和原来相似,只是把图形放大了,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形状不变,大小改变了。
质疑答疑 四、质疑答疑:1.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答疑,学生不会的教师再适当加以引导。)2.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设疑: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说,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专项训练 五、专项训练: 课件出示课后1题的第一小题。1.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2.先独立操作,然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想,怎么做的?(后进生先汇报,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会)
综合训练 六、综合训练:1.出现1题的第二小题。先独立操作,然后汇报。2.课后练一练3题。 (1)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2)你还可以把原来的正方形放大几倍,怎么做? (发散思维,拓展联系)
课堂小结 七、课后小结:通过学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放大与缩小板书: 边长放大2倍 第一图 第二图 边长缩小2倍 边长放大3倍 第一图 第三图 边长缩小3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