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9 11: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春》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文章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全文围绕一个“春”字,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展开。在绘春部分,又分别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个方面细致描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春天的美。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特点,富有感染力,是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典范之作。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赏析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文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具体的引导和练习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等词语,掌握其读音、字形和意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法,感受春天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例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里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活泼,充满生机。
-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如在描写春草时,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嫩、绿、多等特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背诵全文有助于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2.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的内涵。例如,“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不仅是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更是蕴含着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
- 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的情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文章看似只是单纯地描写春天的景物,但处处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五、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 范读:教师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韵律和情感。例如,在范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时,要读出那种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
- 自由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问题,同时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 指名读: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 齐读:全体学生一起朗读,通过齐读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意识。
2. 讨论法
-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问题,如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在分析春花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春花的色彩、形态和香味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反驳,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情境教学法
- 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春天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春风图时,播放一段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柳枝、花朵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风的轻柔、温暖,再结合课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语句进行分析,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笔下春风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冰雪融化、小草发芽、花朵盛开、鸟儿欢唱等画面。
-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会想到哪个季节呢?”引导学生回答“春天”。
- 然后教师说:“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描绘过春天的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看看他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介绍作者朱自清: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的散文风格。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真挚淳朴。他的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 字词教学: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nòng)、宛转(wǎn zhuǎn)、嘹亮(liáo liàng)”等,让学生注意其读音、字形和意义。可以通过让学生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3. 整体感知(15分钟)
- 朗读课文:教师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思考问题: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来写。盼春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绘春部分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个方面细致描绘春天的美景;颂春部分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4. 研读赏析(20分钟)
1.1 分析盼春部分(5分钟)
- 让学生朗读盼春部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提问:“盼望着,盼望着”这种反复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
- 分析“春天的脚步近了”中“脚步”一词的运用,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情景。
1.2 分析绘春部分(10分钟)
1.2.1 春草图(3分钟)
- 让学生找出描写春草的句子,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提问:“偷偷地”“钻”这两个词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情景,表现了春草的活力。
- 分析“嫩嫩的,绿绿的”这种叠词的运用效果,让学生体会叠词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律感。
1.2.2 春花图(3分钟)
- 找出描写春花的句子,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提问:“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这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
- 分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明白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春花的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1.2.3 春风图(2分钟)
- 找出描写春风的句子,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提问:“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句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如同母亲的手一般亲切。
1.2.4 春雨图(1分钟)
- 找出描写春雨的句子,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提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
1.2.5 迎春图(1分钟)
- 找出描写迎春的句子,如“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提问:“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不仅是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更是蕴含着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
1.3 分析颂春部分(5分钟)
- 让学生朗读颂春部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提问: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把春天比作什么?有什么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充满活力和希望。
5. 合作探究(15分钟)
-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6人。讨论以下问题:
-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对描写春天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 作者在描写春天的景物时是如何做到细致入微的?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体现出来的?
- 小组代表发言: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
-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春天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体现在作者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中,如对春草的活力、春花的艳丽、春风的轻柔等描写都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6. 拓展延伸(10分钟)
- 比较阅读:出示另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如林斤澜的《春风》,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描写春天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 写作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秋天景物的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150字。
7.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全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描写的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 强调重点:再次强调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等重点内容。
-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8.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全文。
- 以“我爱春天”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七、课堂练习
1. 字词练习
- 给下列字注音。
- 酝酿( )
- 宛转( )
- 嘹亮( )
- 解释下列词语。
- 朗润:
- 卖弄:
- 答案:
- 酝酿(yùn niàng);宛转(wǎn zhuǎn);嘹亮(liáo liàng)。
-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2. 句子赏析
- 赏析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答案: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阅读理解
- 阅读课文“春雨图”部分,回答问题:
- 这段文字描写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 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中的景物的?
- 答案:
- 这段文字描写春雨的特点是细密、轻盈。
- 作者通过描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通过描写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眼、傍晚的灯光烘托出安静和平的夜、雨中的人等景物,从侧面写出了春雨的滋润作用,表现了春雨的轻盈。
八、教学反思
在《春》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朗读环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到了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了朗读能力。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等重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情境教学环节,多媒体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在比较阅读和写作练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表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更加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