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4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1.物质由 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作升华。
升华现象:①卫生球(樟脑丸)逐渐变小;②白炽灯泡灯丝时间久了变细;③极其寒冷的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冰雕、雪人变小。
固态
气态
2.物质由 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作凝华。
凝华现象:①霜的形成;②雾凇的形成;③冰窗花的形成;④雪的形成;⑤用久的白炽灯泡灯壁变黑。
二、升华和凝华中的吸热和放热
1.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 热。
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 热。
气态
固态
吸
放
三、物质的“三态”“六变”及吸放热
A组 基础过关精练
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D
2.如图所示,用久的环形节能荧光灯两端发黑,原因是钨丝高温下 成钨气体,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内壁 成固态钨颗粒。(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凝华
升华和凝华中的吸热和放热
3.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B
4.(2024·达州渠县期末)某地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气象部门为此实施了人工降雨,利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下降,遇暖空气后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熔化为雨滴落到地面。
升华
凝华
吸收
B组 能力拓展训练
5.下列古诗句中加点字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
A.胡天八月即飞雪 B.天接云涛连晓雾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欲渡黄河冰塞川
AC
易错点:不会判断小水珠和冰花形成的位置
6.(2024·广元苍溪县期末)冬季早晨,常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温度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小水珠和冰花的形成都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放热
室内(共32张PPT)
1 物态变化与温度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1.自然界中,水以 (气态)、 (液态)、
(固态)三种状态存在,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 。
2.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 。
水蒸气
水
冰
转化
物态变化
二、温度计
1.物体的 用温度表示。
2.测量温度需要用到 。实验室中常用的红液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来工作的。
冷热程度
温度计
热胀冷缩
3.温度计的刻度常以 来标注,符号是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沸水的温度是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 ℃。
摄氏度
℃
0
100
1
4.温度的读法: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
读作 ;成都某天的最低气温为-2℃,
读作 。
知识拓展:除了摄氏温度以外,还有华氏温度和开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等常用温度。
37
37摄氏度
零下2摄氏度(或负2摄氏度)
三、测量温度
1.红液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 和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 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测量容器中的液体时,测温泡不能接触容器 或容器 ,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液体;
量程
分度值
测温泡
底
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注意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相平
2.汞体温计及其使用:
汞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与一般温度计在结构上有一个主要区别:在测温泡与细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柱甩下去。
A组 基础过关精练
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1.日常生活中,水呈现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眼睛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是 ( )
A.冰和水 B.水和水蒸气
C.冰和水蒸气 D.水、冰和水蒸气
A
2.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水的物态变化 ( )
A.水变成冰
B.100℃的水变成0℃的水
C.水变成水蒸气
D.水蒸气变成小冰粒
B
3.自然界中的水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常见的有:
①雨;②雪;③冰;④雾;⑤霜;⑥露;⑦雹;⑧水蒸气;
⑨烧开水时壶嘴周围的“白气”。
(1)固态水包括 ;
(2)液态水包括 ;
(3)气态水包括 。
②③⑤⑦
①④⑥⑨
⑧
温度计
4.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 ( )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
B
5.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5 ℃
B.12月份成都室外的平均气温约为30 ℃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70 ℃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
A
6.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的冷热程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0℃的冰比0℃的水热
C.0℃的冰和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比较0℃的冰和0℃的水的冷热程度
C
测量温度
7.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
C
8.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温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测物体温度,保证不超量程
B.测量前,需要用力将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体甩回测温泡内
C.温度计的测温泡必须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可以接触到容器底部
D.读温度计的示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保证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A
9.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C
10.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计的测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测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D
11.关于体温计和常用的玻璃液体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体温计的测温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玻璃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B.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玻璃液体温度计不用甩动
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玻璃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D.体温计与常用的玻璃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D
易错点:不能分辨温度计“零上”和“零下”的示数
1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则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22
18
13.如图,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它的示数为 ℃。若用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温度为36.8℃和38.8℃的两个人的体温,则测量结果分别为 ℃和 ℃。
35—42
0.1
37.8
37.8
38.8
14.练习使用温度计: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
(2)下面是小明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热胀冷缩
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e.取出温度计。
则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badce
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D
(4)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其示数为 ℃;A观察者读出的数据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B
36
偏大
-3
B组 能力拓展训练
15.(2024·绵阳江油市期末)一位年轻的护士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后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8.5 ℃,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8.5 ℃
B.甲的体温一定是38.5 ℃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8.5 ℃
D.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人体温是38.5 ℃
BD
16.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三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
(1)图甲装置是简易的温度计,它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内径有关。
液体的热胀冷缩
(2)小华发现甲、乙装置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疑问:乙装置是否也能作温度计使用 他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 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装置也能作温度计使用。
气体
(3)【新教材改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图丙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管内液面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下降
17.(拓展)【“真假温度计”模型】有一个刻度均匀但所标度数与实际不符合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4℃,测沸水的温度为94℃。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读数为58℃,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当液体的温度为 ℃的时候,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与实际温度相等。
60
40
解析:由题意,可知与实际温度为0100 ℃所对应的温度计上有90格。
设温度计示数为58 ℃时的实际温度为t1,则=,解得t1=60 ℃;温度计测出的读数与实际温度相等时,设其温度为t2,则=,解得t2=40 ℃。(共33张PPT)
第2课时 凝 固
液体的凝固
1.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作凝固。液体凝固是一个 过程。
2.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的。
液
固
放热
凝固点
相同
3.晶体(甲)和非晶体(乙)的凝固图像。
(1)理解晶体的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曲线 阶段 EF FG GH
过程 分析 晶体放热,温度 ,未凝固 ①F点晶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②FG段晶体继续放出热量逐渐凝固,温度 晶体放热,
温度
状 态 态 F点为液态,G点为固态,FG过程为 态 态
降低
保持不变
降低
液
固液共存
固
(2)理解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如图乙所示)。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下降,物体逐渐由液体变成稀稠状,变成固体。
4.液体的凝固特点:
晶体凝固时,要不断 热量,温度 。
非晶体凝固时,要不断 热量,温度 。
放出
不变
放出
降低
5.晶体凝固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凝固点;
②继续放热。
两者缺一不可。
A组 基础过关精练
液体的凝固
1.北国风光,冬天“千里冰封”,春天“冰雪消融”,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水经历了 ( )
A.都是熔化 B.都是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D
易错点:不能正确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 ( )
D
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B.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C.晶体凝固时不需要放热,非晶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都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C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 min时是固态
C.该物质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5.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水和冰都没有发生变化
C.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D.无法判定
B
6.【新教材改编】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时,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凝固
放出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
凝固
熔化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8.A、B两种物质的凝固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 (选填“A”或“B”)是晶体,并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晶体凝固需要的时间为 min;
B
4
该晶体第6 min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凝固过程中它需要不断地
热,同时温度 (选填“下降”或“不变”);图像表明该晶体的凝固点为 ℃。
固液共存态
放
不变
50
9.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36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
吸收
不变
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坐标图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B
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
10.冬天,北方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原因是
( )
A.水凝固放热,可避免菜窖内的菜冻坏
B.水凝固吸热,可避免菜窖内的菜冻坏
C.用来洗菜
D.降低菜窖内的空气温度
A
11.荔枝成熟期较集中,又极不耐贮运。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能起保鲜作用,这应用了( )
A.冰熔化吸热 B.冰凝固吸热
C.冰熔化放热 D.冰凝固放热
A
B组 能力拓展训练
12.下表是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 )
晶体 钨 纯铁 铜 冰 固态 水银 固态 酒精 固态氢
熔点/℃ 3 410 1 535 1 083 0 -38.8 -117 -259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 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
1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凝固过程中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保持不变
放热
14.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锡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 。
232 ℃
232 ℃
(2)在AB段,锡处于 态,在BC段,锡处于 态,在CD段,锡处于 态,在DE段,锡处于 态,在EF段,锡处于 态,在FG段,锡处于 态。
固
固液共存
液
液
固液共存
固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3
吸
不变
(4)锡的凝固用了 min,它在凝固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3
放
不变
15.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4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 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 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先降低后升高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的凝固点
不准确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共43张PPT)
章末整理与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 ℃,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C
2.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 )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A
3.人类对物态变化的认识是从水开始的,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水蒸气在松枝上形成冰晶
B.温暖的阳光里,冰化成潺潺的流水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表面出现小水珠
D.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C
4.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有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 )
A.酒精蒸发会放热
B.酒精蒸发会吸热
C.酒精升华会放热
D.酒精升华会吸热
B
5.(2024·成都)小李同学在爸爸的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D
6.如图所示是学校农场大棚里采用的滴灌技术。水通过直径约10 mm的塑料管上的小孔或滴头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灌溉,能减少水的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其主要原因是 ( )
A.水的温度低
B.水的流速大
C.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小
D.水和植物的接触面积大
C
7.(2024·南充)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 )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D
8.(2024·广安)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悟生活之理。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温度降低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C
9.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用它测量温度时,液柱从A上升到B,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 (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
A
10.(2024·德阳中江县期末)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5 ℃
B.该物质在BC段和EF段都吸热,都处于固液共存态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 min
D.在DE段,该物质为固态,是降温放热过程
A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要求)
11.初冬的早晨,窗户玻璃上会出现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
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侧
B.“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C.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BC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液体跟周围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因为不能吸热,所以液体不会蒸发
B.在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不一定在沸腾,但水一定在蒸发
C.青藏铁路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D.尽管南极洲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但这样的环境里,空气中仍存在水蒸气
A
( )
13.根据小资料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几种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钨 3 410 铝 660 固体水银 -38.8
纯铁 1 535 铅 328 固态甲苯 -95
钢 1 515 锡 232 固态酒精 -117
灰铸铁 1 177 萘 80.5 固态氮 -210
铜 1 083 海波 48 固态氧 -218
金 1 064 冰 0 固态氢 -259
A.在常温和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可能是固态
B.用铝锅不能熔化铜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熔化
D.在寒冷的(-50℃)北极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温
BD
( )
三、填空题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写的优美词句。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 热,雪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放
凝华
15.在电冰箱的冷凝器内,从压缩机送来的制冷剂蒸气变成了液态,这是用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制冷剂又再次变成气态,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压缩体积
放出
16.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 m,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吸收
液化
17.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作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
汽化
放出
18.一支读数为37.7 ℃的体温计,没有甩就先后测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 ℃、38.2 ℃,经此体温计测量,测出甲的体温是 ℃,乙的体温是 ℃。
37.7
38.2
1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 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
晶体
固液共存
20.(2024·江苏)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将 (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不变”)。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得水的沸点却不同,某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该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 。
逐渐变大
不变
将三支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进行观察
四、实验与探究题
2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
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物质中
C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
38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加热时间不够长,温度未达到熔点
22.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纸锅烧水来观察水的沸腾,如图甲所示。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8.8 357
酒精 -117 78.5
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1)由上表可知,本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水银
(2)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
(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94
停止加热(撤去或熄灭酒精灯)
(4)纸的着火点为183 ℃,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500 ℃,纸锅却不会被点燃,其原因主要是:
纸锅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94 ℃不变,纸锅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23.为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小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0 mL的水,开始探究。
(1)小雪先给A管加热,A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 时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C流到B管中,B管中水面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成水。同时,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了,这表明B管中的水 了热量。
沸点
液化
吸收
(2)小雪每隔1 min记录B管中水的温度,持续加热到第10 min,B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这表明B管中的水 。
(3)供暖系统就是利用水蒸气 放热供暖的。
99
沸腾
液化
1.【科学思维】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甲是空气能热水器,它是一种非常节能的新型热水器,图乙是它的工作原理图,它主要由图乙所示的部件组成,其中蒸发器裸露在空气中。制冷剂是一种在常温下极易汽化的液体,它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的过程与电冰箱的制冷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迅速汽化并从 吸收热量,变成蒸气。
B.生成的蒸气被电动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空气
C.在冷凝器中,蒸气状的制冷剂发生 现象变成液体,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被加热。为了使整箱水都能受热,冷凝器应该安放在水箱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
液化
放出
下部(共16张PPT)
5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一、多姿多态的水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三、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和防治水资源污染。
A组 基础过关精练
多姿多态的水
1.(2024·达州)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各种物态变化中不停地循环,让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莲花湖的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凉爽的秋天,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
( )
地球上的水循环
2.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如图所示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D
3.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
保护水资源
4.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江自来水水源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较,水硬度相对偏高
B.地球总水量约1.386×1018 m3,淡水只占全球水储量的2.78%
C.温江有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从北至南纵贯全境,不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D.因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所以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B组 能力拓展训练
5.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A
( )
6.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山上的积雪一定是吸热熔化成水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BC
( )
7.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冰
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
8.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凝结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划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
(2)上面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
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汽化
熔化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① ;
② 。
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
使用节水型马桶(答案不唯一) (共38张PPT)
第1课时 汽 化
一、从液体到气体
1.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作汽化。
2.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3.液体在汽化过程中 热。
液态
气态
沸腾
蒸发
吸
二、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沸腾的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内部
表面
2.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要点提示:
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②组装器材的顺序:
自 而 。
下
上
③水沸腾前气泡的变化:气泡大小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原因是下层水温 上层水温,气泡上升过程热胀冷缩,同时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气泡变
。
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气泡大小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原因是沸腾时水温 ,气泡上升,压强减
小,气泡变 。(注:具体原理在学习八下液体压强
后可推导)
小
高于
小
大
相同
大
④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给容器加盖等等。
⑤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铁圈和陶土网有 ,温度高于水的沸点,会对水继续加热。
⑥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
。
余热
寻找普遍规律,得到可靠的结论
⑦根据数据绘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并分析图像。
(2)实验结论:
加热水的过程中,沸腾前 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后,继续 热,但水的温度 。
3.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拓展: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吸
吸
不变
沸点
4.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 。
三、蒸发
1.定义:在 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2.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吸热
任何
3.蒸发和沸腾异同的比较:
拓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
A组 基础过关精练
从液体到气体
1.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河面结冰
C.春天冰雪消融
D.熔炉里铁矿石变为“铁水”
A
2.人们常用烘干机来烘衣服。湿衣服上水被烘干的过程属于( )
A.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A
3.夏天烈日下,小明在黄龙溪古镇游玩,不慎弄湿衣服,妈妈催他快点换下,否则容易受凉。这是因为衣服上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缘故。
汽化
吸收
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4.(2024·成都)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B.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
C.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
D.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A
5.小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小华加热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
87
(2)小华把水温加热到90℃开始计时,每过1 min观察并记录一次水温,观察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他画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3)该实验探究中,水的沸点是 ℃。
(4)下列图中,表示水沸腾前的图是 ,表示水沸腾时的图是 。(均选填序号)
98
C
D
(5)实验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
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6.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 ℃,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秒表
(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
(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但需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 热量。
汽化
保持不变
吸收
(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
牛奶温度变化较慢,不易溢出
蒸发
7.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扇走了热空气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D
8.《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A
9.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D
10.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C
A、D
(3)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 有关。
表面积大小
(4)生活中液体蒸发的现象处处可见。晒衣服时为何需要将衣服展开并放在阳光下
展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阳光下是为了提高液体的温度。
B组 能力拓展训练
1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B
易错点:对液体沸腾的条件理解不清
12.如图所示,试管和烧杯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它们的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此时 ( )
A.试管内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B.试管内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
C.试管内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烧杯内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AD
13.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 )
A.t甲=t乙=t丙 B.t甲>t乙>t丙
C.t甲A
14.如图所示,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并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下端包上湿纱布,就做成了“干湿温度计”。在同一室温下,干湿温度计的“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高”或“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
(选填“多”或“少”)。
低
少
15.(2024·自贡期末)如图甲、乙、丙所示,容器和试管中装的都是水,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最有可能会沸腾的是 ,因为沸点会随气压的增大而 (选填“升高”或“降低”)。
乙
升高
16.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若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对应 (选填图中对应字母)。
(2)(拓展)仅增大液面气体的压强,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对应
(选填图中对应字母)。
c
b
微题组 酒精对温度计示数的影响
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测温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C
2.暑假某天气温为36℃的时候,将一体温计的液泡沾有酒精后放在空气中,下列哪幅图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A(共22张PPT)
第2课时 液 化
一、从气体到液体
1.定义: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作液化。
2.气体在液化过程中 热量。
气态
液态
放出
3.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云、雾、露的形成,“白气”,夏天从冰箱取出的水杯、自来水管“冒汗”“出汗”,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水雾”等。
注意:“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无数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4.液化的方法
(1) 气体的温度。
(2)在一定温度下, 可使气体液化。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1.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熔化、汽化。
2.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凝固、液化。
降低
压缩体积
A组 基础过关精练
从气体到液体
1.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露珠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滴水成冰 D.湿手变干
A
2.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3.使气体液化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例如,家庭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如图甲),实际上是采用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乙)是在常温下采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1)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 状态。
小水滴
高
气体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 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3)“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液化
汽化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5.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
A.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
B.水蒸气降温时放热多
C.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大
D.水蒸气在液化时要大量放热
D
6.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先在冰箱外利用压缩机将氟利昂(一种容易液化的物质,因它对臭氧层有破坏,现已换成另外的物质)通过 的方法使它液化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液态氟利昂再流到冰箱内的蒸发器内汽化成气体,从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制冷,变成的气体再流回压缩机继续压缩循环使用。
压缩体积
放热
吸热
B组 能力拓展训练
7.夏天,严严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甲、乙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杯的水珠主要是烧杯内的水蒸气在内壁液化形成的
B.乙杯的水珠主要是烧杯外的水蒸气在外壁液化形成的
C.甲、乙两杯的水珠主要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甲杯的水珠主要是冰熔化后形成的,乙杯的水珠主要是热水汽化形成的
C
( )
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
A.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熔化后汽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局部熔化后汽化,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C
易错点:对“冷气”和“热气”的形成分辨不清
9.(2024·成都石室期末)李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A
( )
10.冬天浴室里,甲、乙两根并行排列的水管,甲的表面有很多小水珠,乙则没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甲管、乙管都装有热水
B.甲管、乙管都装有冷水
C.甲管装有热水,乙管装有冷水
D.甲管装有冷水,乙管装有热水
D
11.如图所示的装置,甲烧杯装有适量的水,通过水浴法对试管A中的水进行加热,此时甲烧杯中的水已经沸腾,用导管将试管A中的水蒸气导入到空试管B中,乙烧杯中装有少量冰水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B内壁有小水珠出现。忽略装置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根据所学的知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管到达B试管的水蒸气是由A试管的水沸腾产生的
B.撤去酒精灯后,甲烧杯中的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C.B试管内壁的水珠是乙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乙烧杯中温度计C的示数先不变后升高
BD
( )
12.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按照如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应该先调整固定
(选填“A”或“B”)的位置。
B
(2)往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出现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金属盘的温度升高,说明这一物态变化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液化
放热
(3)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即可)
(4)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采用 的方法装入其中的,这也是使气体变成液体的另一种方法。
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
压缩体积 (共32张PPT)
第5章《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1~12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部分选对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共38分)
1.下列温度中,约在23 ℃左右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
D
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
B.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灌溉庄稼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A
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
A
4.下列现象中,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 )
A.工厂将铁块熔化
B.固态碘升华成气体
C.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D.水结成冰
D
5.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
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
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
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
B
6.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有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B
7.物态变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
①利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②冰箱通过制冷剂循环流动达到制冷目的;
③焊接金属部件;
④制酒工业利用蒸馏法提高酒精纯度。
以上实例中,利用汽化、液化两次物态变化达到目的
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8.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
C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
A.乙物质的熔点是80 ℃
B.甲物质在第5 min时开始熔化
C.甲物质是晶体
D.第12 min时乙物质是固态
A
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t=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6 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低于熔点
A
1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的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后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热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烧开水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BC
( )
12.在气温是0 ℃的情况下时做如下实验: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 ℃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整个装置的液面,在此过程中,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温度计示数相等
B.甲温度计示数没变
C.内盆中,冰占有的比例增加
D.内盆中,冰与水的比例不变
B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小明测得体温如图所示,则小明体温为 ℃。小明测量完毕后,如果没有甩就去测量一个体温为38 ℃的人,则该体温计示数为 ℃。
37.8
38
14.今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少水的蒸发。
增加
减小
15.某滑雪场要人工造雪,造雪机的原理是将水注入喷嘴或喷枪,在那里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凝固
放热
16.“三星堆遗址”的再发掘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提供了有力实证。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铜尊保护硅胶对其进行保护。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硅胶粉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凝固成型。
吸收
熔化
17.11月9日为全国“消防日”,小睿通过消防安全的宣讲活动,了解了二氧化碳灭火器。当压下瓶阀的压把时,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喷出,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既能降温也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不会留痕迹。
汽化
吸收
18.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 (选填“升华”“凝华”或“凝固”),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凝华
放热
19.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凝固
熔化
20.年初,黄河部分地段出现了“水煮黄河”景象,远远望去,河面雾气腾腾,蔚为壮观。水煮黄河景象是由于河面上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形成一层雾气后笼罩水面而成,形成“水煮黄河”的景象的条件:
。(应写出一条即可)
液化
空气中要有大量的水蒸气,并且空气温度较低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
21.(14分)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其感温泡要全部浸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液体的热胀冷缩
45
受热均匀
(4)如图乙、丙所示,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 是蜡的熔化图像。
丙
(5)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是 min。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
(6)如果将正在熔化的冰放入电子恒温器中,恒温器设定的温度为0 ℃,则冰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3
增加冰的质量或者改用小火
停止
22.(16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时间 /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水的温 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
乙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按规范要求,调节酒精灯上方摆放着石棉网和烧杯的铁圈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自下而上
需要
(3)信息提示:液体的沸点与其表面的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99
低于
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5)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
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盖) (共32张PPT)
2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 化
一、认识晶体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是指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如食盐、糖、海波、许多的矿石和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是指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如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二、固体的熔化
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作熔化。熔化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固
液
吸热
三、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要点提示: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烧杯、试管、
、 等。
(3)研究对象:晶体(如碎冰)、非晶体(如碎蜂蜡)。
(4)加热方法:水浴法,其目的是
。
温度计
秒表
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
(5)装有固体(如碎冰)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保证试管不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而且试管中装有的固体完全浸入水中)。
(6)组装器材的顺序: 。
(7)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其目的是 。
自下而上
寻找普遍规律
(8)根据数据绘制图像(使用描点法),并分析图像。
①理解晶体的熔化图像(以冰为例)
曲线 阶段 AB BC CD
过程 分析 冰吸热升温, 未熔化 ①B点冰的温度达到熔化温度;②BC段冰继续吸收热量,逐渐熔化,温度保持不变 水吸热,不断升温
状态 固态 B点为固态,C点为液态,BC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液态
特点 在图像上是一条斜向上的曲线 与时间轴重合(其他晶体与时间轴平行) 一条斜向上的曲线
②理解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上升,固体逐渐变软,成稀稠状。
2.实验表明: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热量,温度
。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热量,温度
,固体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
吸收
保持不变
吸收
逐渐升高
四、熔点
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 。
2.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熔点。
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的知识点对比:
固体 知识点 晶体 非晶体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 不断吸热 不断吸热
熔化特点 不断吸热, 温度不变 不断吸热,
温度升高
图像
A组 基础过关精练
认识晶体
1.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 ( )
A.松香、萘、冰 B.石英、蜡、塑料
C.铁、食盐、海波 D.铁、铜、玻璃
C
固体的熔化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A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3.在探究热学的实验中,小明将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安装装置时应首先调节
(选填“A”“B”或“C”)的高度。
(2)小明使用如图甲的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
C
使物体受热均匀
(3)试管内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
B
39
(4)由图丙可知,A图像所对应的物质是 (选填“冰”或“石蜡”),该物质在第4 min时处于 (选填“固”“固液共存”或“液”)态。该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冰
固液共存
保持不变
晶体
(5)由图丙可知,B图像所对应的物质是 (选填“冰”或“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石蜡
升高
熔点
易错点:不能正确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中分子呈无规则的排列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B
5.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 ℃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
A.10 ℃ B.30 ℃ C.50 ℃ D.60 ℃
B
6.(2024·绵阳涪城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在ab段不吸热
B.甲的熔点是49 ℃
C.甲在第2 min时处于液态
D.乙是蜡烛
D
7.有一固体在200 ℃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 ℃时还没有全部熔化完,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8.质量相同的0 ℃冰比0 ℃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 。
非晶体
熔化
不变
B组 能力拓展训练
9.小明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得到以下数据,从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 -2 -1 0 0 0 0 0.5 1 1.5 2
A.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
B.在t=3 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
C.在t=3 min到t=6 min的过程中,该物质不吸热
D.在t=7 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D
10.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 55 ℃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D
11.(2024·绵阳期末)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判断 ( )
A.在熔化图像中第15 min时,该物质全是液态
B.该物质是非晶体
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C
12.如图所示,把盛有碎萘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萘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大部分萘块熔化时,试管中的萘 (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不能熔化
C
13.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自下而上
-3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了A图线,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晶体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图丁中B图线。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图丁中C图线。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降低
14.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由图可知:
(1)这三种固体都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这三种物质中, 和
可能是同种物质,两者相比, 的质量更大。
晶体
甲
乙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