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15 22: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放大与缩小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能力目标: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小组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现象是把物体放大?
哪些现象是把物体缩小? 2.你对下面这句话
“按 2: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和
“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 1:3 缩小,”
两个要求是怎样理解的?
“原来的长度”——是用前项还是后项表示的?3.要准确地画好图形,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你会采用什么策略?4.三角形的斜边你打算怎样去画?谁来大胆的回答。1.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现象是把物体放大?哪些现象是把物体缩小? 放大:放大镜、投影、背影,……缩小:照相……谁能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2.你对
“按 2: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和
“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 1:3 缩小,”
两个要求是怎样理解的?
“原来的长度”——是用前项还是后项表示的?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是用前项表示的。
原来的长度:是用后项表示的,小组讨论后回答。3.要准确地画好图形,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你会采用什么策略?要准确画出图形:要先算出——“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
原来的长度 ×比值 = 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两边同时乘“原来的长度”)想:原边长 3×=6原宽 3×=6= 12原长 6×直角三角形
只要画出2条直角边,
斜边也就确定了。66612612策略:
原边格数×比值
=扩大后的格数原来的长度 ×比值 =
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例 按 2: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66想:原边长 6×=2原宽6×=2= 4原长 12×原来的长度 ×比值 = 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
各边按 1:3 缩小扩大与缩小后的图形
与原来的图形相比,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图形的各边按相同
的比放大或缩小后,
只是大小发生变化,
而形状没变。原来的长度 ×比值 = 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判断!1.一个图形扩大或缩小后,由于各边都发生
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一定发生了变化。( )2.把一个长方形按5:1进行放大,
就是把长方形的长扩大5倍,宽不变。( )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放大到
原来的2倍,斜边也会放大到原来的2倍。( )本课小结 放大与缩小:
关键是确定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相应边的长度;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有变;图形各部分的长度都是按一定的比变化的;相应边的长度比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