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9 16: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翻译全文。
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姓名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者对孩子殷切期望与拳拳爱意。
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但是分析理解还不够到位,所以既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是一方面,又有教师指导、点拨的一面。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背诵全文,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理解苏洵给儿子命名的深意,对人生有所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幅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你知道这一门三父子指的是谁吗?(生:苏洵、苏轼、苏辙)出示三个名字,两位儿子苏轼苏辙的名字有什么共同点?对,都是“车”字旁,对苏轼苏辙两位文学大家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其父苏洵在当年给儿子起名时深有讲究我们却不曾知晓,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苏洵的《名二子说》(板书)来体会名字背后寄予了父亲怎样的希望。
【展示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翻译全文。
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姓名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者对孩子殷切期望与拳拳爱意。
【讲授】
一、解题
1、从文章的题目来看,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文体吗?
什么是说?简单的说就是:就一事一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和见解。
《爱莲说》我们可以理解为:说说自己喜爱莲花的理由,那么本文题目如何解释?
说说给儿子命名的原因。
二、诵读课文
1、初读——正其音
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生交流纠错。
2、再读——懂其文
借助书下注释及屏幕提示的文言词语,同桌互译课文,把翻译不准确的句子画出来,同学们共同交流回答。
三、整体感知
1、你从文中的哪两句话中读出了父亲的心声?
2、这两句话你读出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四、合作研读
1、什么是轼?什么是辙?我们共同看看图片。了解古代的车,知道“轼”“辙”和古代的车都有什么关系。
(教师出示图)古代的车是木制的。它由车轮、辐(即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直木条)、盖(用来遮阳防雨的车盖)、轸(车厢底部的横木)等组成,这四项是古代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轼”则是车厢露在外面的扶手横木。而“辙”则是指车行后车轮的印迹。
那么,苏洵为什么给儿子取名为轼、辙,车轼和车辙与兄弟二人有怎样的联系?我们就来合作研读课文吧。
学生分两组,一组 填有关于轼的,二组填有关辙的,2名学生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师提示,总结:研读第一段
1、轼有什么特点(你的结论一定要有依据,课本)1
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什么?轮辐盖轸,车轼有什么作用?“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车轼看似可有可无,似乎作用不大,但一辆车缺少了轼又如何?“吾未见其为完车”(我看不出这是一辆完整的车)学生解释不清,看图片人乘车时立在车厢的前部,车轼的后面,手扶车轼,车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位置明显,突出。
请你想象如果“轮”“辐”“盖”“轸”这些车的主要部分看到高高在上的“轼”会作何感受呢?(“轮”“辐”“盖”“轸”会嘲讽、嫉妒看似无用却高高在上位置突出的“轼”)
2、苏轼的性格特点和车轼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查找资料后明确)
苏轼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宋代文坛的显赫地位如同车轼,苏轼小时候就很率直,遇到自己喜欢的书画佳作立即欢呼雀,毫不掩饰,成年之后,这种张扬的个性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并没有改变,在朝堂上言辞激烈的指出改革派的过激行为,趋向保守,而当保守派当政时,又诟病他们的守旧作风,引起保守派的不满。两派轮流打击他,一些势利小人落井下石,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几次险遭不测,因先帝的国策而幸免于难。
苏轼豪放,锋芒毕露的个性小时候的这种就已经显现出来,尽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苏轼只有11岁,苏辙8岁,当父亲有素是当时的性情已经预见到苏轼坎坷的命运。父亲期望为孩子取名为苏轼,就是希望它能够约束自己,掩饰内敛。对儿子进行告诫。而苏轼也没有因为父亲为他所取之名而改掉不外饰的性格,屡屡被贬,命运波折,苏辙曾高呼:“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再读第一段,体会父亲的劝慰告诫之情。
研读第二段
1.什么是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2.车的特点:辙乃车外之物,但天下之车莫不由辙(由:按照)虽无功劳,但也没有翻车之祸。善处祸福之间
3.苏辙的性格特点:平和淡泊,谨言慎行,性格与苏轼有很大的区别,苏轼得到书画佳作欢呼雀跃,而苏辙则淡漠的看看,不甚经心。当兄弟二人在一起时,苏辙也常常对熊掌进行劝诫。不要对什么人都信任。然才华不及苏轼,但为人处世却比兄长高明。
齐读第二段,体会父亲的欣慰之情。
五、作者及背景
1、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为什么如此关注孩子,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是相关的(背景介绍):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年轻时应试不举,仁宗嘉祐初年携二子入京,其文受到欧阳修称赏,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典籍编撰官员)、文安县主簿(掌管文书的官员)。与人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从六品)。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著有《嘉祐集》传于后世,《六国论》为代表。苏洵子女六人,长子和三个女儿均早逝,仅存二子,倍所以加珍惜。
又因,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才学可以“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六、拓展延伸 名字知识
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古人因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夏商代两代人的名如夏桀商汤;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注重玄学,讲究高雅,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僧佑;唐宋时,道僧红极一时,以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
古人都因名取字,两者相联,通称名字,清朝王应奎做了最权威的阐释: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jī簪)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拓展二子字
因为苏轼从小生性旷达,苏洵希望他在轼的位置上瞻前顾后,所以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高瞻远瞩,谨慎小心,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相对比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仿效依循,谨慎持重。可以说无论是作者给儿子起的名还是字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说说你名字的含义 你们都是家人的挚爱珍宝,你的名字里寄寓了什么深意呢?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七、作业
小练笔 听过父母在你名字中寄寓的的期望后,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今天的日记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