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山行》表格式教案(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山行》表格式教案(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9 11:14: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4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赠、残”等9个生字,会写“赠、盖”等6个字。2.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能借助注释、插图并联系生活,理解诗句。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达成评价 能通过多种形式正确认识并识记二类生字,规范书写一类生字。抓关键明确古诗描写的季节,联系插图和生活实际初步理解诗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学习重点 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季节景象。
学习难点 能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学习资源
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一、情景导入欣赏有关秋天的图片。(师揭题: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就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诗题。)二、学习《赠刘景文》1.知诗人:生交流,师总结补充;(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2.读诗文:(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多读几次,尝试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2)听范读,尝试标注停顿。学生练读,全班齐读。(3)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描写秋天的景物。3.解诗题: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赠”的意思。再结合注释,明确诗题含义。4.明诗意:(1)再读古诗,再次朗读古诗,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2)交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①借助“擎”的注释,理解“擎雨盖”的意思。②出示荷花凋谢、荷叶枯败的图片理解“荷尽”。出示菊花开败的图片,理解“菊残”。出示傲霜斗寒的图片,理解“傲霜枝”,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③查字典了解“犹”是还,尚且的意思。④指名想象画面尝试说说两句诗的意思,发现这两句诗都在写景。(关注“荷尽”与“菊残”、“擎雨盖”与“傲霜枝”,了解对偶的修辞手法。)交流“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导学生结合字面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并发现后两句诗是在议景。5.悟诗情:深秋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诗人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6.背诵古诗:(1)方法引导:借助景物关键词;借助插图。生尝试背诵。(2)多种方法检查背诵情况。三、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2.重点指导“盖、菊、残”,教师范写。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四、课堂总结方法:借助注释、插图、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古诗《赠刘景文》。 2.预习《山行》《夜书所见》。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秋末——荷尽无叶、菊残傲霜 色彩明丽收获——橙子金黄、橘子青绿 富有生气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径、斜”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5个字。2.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山行》《夜书所见》,默写《山行》。
达成评价 1.准确认读多音字及二类生字,会写“寒、径”等几个字。2.能迁移运用方法理解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情感。3.准确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学习重点 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 能从诗中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学习资源
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一、复习导入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结合注释、查阅字典、联系生活、想象画面。)2.教师引导回顾并背诵《赠刘景文》。二、迁移方法,学习《山行》1.这节课迁移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习《山行》。师板书诗题。2.知诗人:生介绍,师补充。3.读古诗:(1)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2)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4.明诗意:(要求:结合以上方法理解诗意)(1)解诗题。借助插图,理解“山行”即是“在山中行走”。(2)交流“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借助注释,理解“寒山”的意思是深秋时节的山;联系生活,理解“斜”的意思是山间小路弯弯曲曲。②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3)交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①借助注释,理解“坐”;查字典了解“于”的意思是比;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的景色。②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5.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预设:诗人面对美景,内心充满对大自然的喜爱。三、迁移方法,学习《夜书所见》1.教师引导:学习《夜书所见》。师板书诗题。2.知诗人: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南宋诗人。3.读古诗:(要求同上)4.自学古诗:(自学提示:再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并说说从诗中看到哪些画面。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1)相机指导多音字“挑”,组词区分;顺势出示“挑促织”的图片,理解“挑促织”就是“拨弄蟋蟀”。出示“促织”“篱落”“一灯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诗人描写的景物。(2)相机指导:前两句写景,“送”字静中显动,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客情”即游子的思乡之情。古诗由悲到喜:“寒”尽显寒冷凄凉之意,“挑促织”则是一派温馨快乐。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5.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夜书所见》写了诗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山行》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深秋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美好思想情感。生字教学1.重点提示:“寒”、“径”、“斜”、“霜”。2.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段、诗句。
板书设计 山行 夜书所见 远 寒山——石径 景——冷 白云——人家 事——暖 孤独、思乡 近 枫叶 霜叶 深秋美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