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Making New Friends》
教学设计
课题:Section 2《Making New Friends》
科目:初中英语
年级:七年级上册
版本:北师大版(2024)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Starter》中的 Section 2《Making New Friends》是北师大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开篇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基础和引导作用。本部分内容承接小学英语的学习基础,开启初中英语学习的新征程,为学生适应初中英语学习节奏、掌握基本的英语交流技能和建立学习信心奠定基础。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系统接触英语日常交际用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关键意义。
(二)教材内容
1、语言知识
介绍了关于问候、自我介绍、询问他人姓名等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如 “Hello! / Hi! I'm... What's your name ” 等句型。
涉及到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如名字(name)、朋友(friend)等相关词汇,为学生积累基础词汇量。
2、语言技能
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对话练习、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英语发音规则和语调,培养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培养友好、开朗的人际交往态度,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结交新朋友。
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人们见面和交流的基本方式和礼仪,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三)教材编写意图
1、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场景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以实际交流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3、促进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拓展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教学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学习英语。
2、情境教学
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和实际交际能力。
3、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共同进步。
4、任务驱动
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以下词汇:hello, hi, I'm, name, my, your, is, what。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
Hello! / Hi!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二)能力目标
听:学生能够听懂关于问候和自我介绍的简单对话。
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流利的问候和自我介绍,并能简单询问他人姓名。
读: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教材中的对话和单词,掌握基本的发音规则和语调。
写:学生能够正确拼写所学单词,能够写出简单的自我介绍句子。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问候、自我介绍和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及相关词汇。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准确、流利地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
(二)教学难点
学生对 “What's your name ” 句型中 “'s” 的理解和正确发音。
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自然、得体的交流。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
制作单词卡片、人物头饰等教学道具。
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小组活动任务单。
2、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尝试了解对话大意。
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图片,用于课堂上的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 展示一些不同场景中人们结交新朋友的图片,如学校开学、社交聚会等。
2. 教师提问:“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doing Do you like making new friends Why ” 教师展示图片后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结交新朋友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情境。提问环节促使学生思考结交新朋友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1. 教材内容:打开教材 Section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对话示例。
对话一:
A: Hello! I'm Li Hua.
B: Hi! I'm Wang Mei.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too.
对话二:
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Zhang Tao. And you
A: I'm Liu Ying.
2. 讲解新单词:
(1)教师拿出单词卡片 “hello”,示范发音,让学生跟读,强调发音要响亮、清晰。
(2)以同样方式教授 “hi”“name”“my”“your”“is”“what”,并通过简单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例如:“This is my book. What's your name ”
(3)讲解重点句型:
① “Hello! / Hi!” 用于打招呼,表示友好和问候。
② “I'm...” 介绍自己的名字,“I'm” 是 “I am” 的缩写形式。
③ “What's your name ” 询问对方的名字。
④ “My name is...” 回答自己的名字。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练习,如教师说 “Hello! I'm Miss Zhang.”,引导学生用相应的句型回应。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对话,逐句讲解,同时教授新单词和句型,通过示范、举例和互动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认真看教材,跟读单词和句型,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表达方式,积极参与互动练习。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实际对话中的运用。系统地教授新单词和句型,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打下基础。互动练习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对话模仿 1. 教师播放教材对话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对话的语音、语调、语速。
2. 再次播放录音,每句停顿后,让学生模仿跟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3. 教师与一名学生进行对话示范,模仿教材中的对话场景,尽量做到生动、自然。
例如:
教师:Hello! I'm Mr. Li. What's your name
学生:My name is Zhao Ling. Nice to meet you.
教师:Nice to meet you too.
然后鼓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模仿练习,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听读模仿,进行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认真听录音,模仿跟读,在小组练习中积极与同伴交流,按照教材对话的模式进行练习,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通过听录音和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教师示范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榜样,让学生更加明确对话的方式和要求。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情景创设与拓展 1. 创设情景:假设现在是学校的社团招新活动,同学们在不同的社团摊位前相遇,想要结交新朋友并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句型和词汇:
句型:
① “Which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你想加入哪个社团?)
② “I like... very much.”(我非常喜欢……)
③ “Why do you like it ”(你为什么喜欢它?)
词汇:
music club(音乐社团)、art club(美术社团)、sports club(体育社团)、reading club(阅读社团)等。
3. 教师与学生进行示范对话:
教师:Hello! I'm Miss Wang. I'm in the music club. What's your name
学生:My name is Li Ming. I like sports very much. I want to join the sports club.
教师:That's great! Why do you like sports
学生:Because it makes me healthy and strong.
4. 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词汇,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编造新的对话。教师巡视各小组,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及时纠正语法和发音错误。
5. 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情景对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教师创设情景,介绍拓展句型和词汇,进行示范对话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和展示。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根据情景和拓展内容编写对话,上台展示时自信地表达,台下学生认真倾听并参与评价。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展句型和词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小组练习和展示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游戏互动:“交朋友卡片游戏” 1. 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学生的名字(可以是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名字或者虚构的名字)和一些简单的信息,如爱好、特长等。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 6 人。每组发放一套卡片。
3. 游戏规则:
(1)每组学生轮流抽取一张卡片,用所学的句型向其他组员介绍卡片上的人,例如:“Hello! This is... His / Her name is... He / She likes...”
(2)其他组员认真倾听,然后猜测这个人是谁。如果猜对了,该组员可以获得一分;如果猜错了,介绍的学生要给出更多的提示,直到有人猜对为止。
(3)游戏结束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给予奖励。
4.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句型和词汇,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教师准备卡片并讲解游戏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
学生分组参与游戏,积极抽取卡片进行介绍和猜测,在游戏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思考,享受游戏的乐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单词、句型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游戏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课堂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新单词、重点句型、拓展句型以及在情景对话和游戏中运用到的表达方式。
教师:“Let's review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 What new words did we learn ”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And what are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所学的句型。
2.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在对话练习或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等。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分享,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改进。
3.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继续努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邀请学生分享收获体会,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所学内容,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认真倾听教师的评价和总结。 通过回顾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分享收获体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评价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作业布置(课后) (1)让学生完成教材 Section 2 后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
七、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无论是小组讨论、情景对话还是游戏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课堂总结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学生们能够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成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小组活动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巡视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耐心地进行纠正和讲解,帮助学生及时改进。这种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二)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小组活动和游戏环节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积极,参与度较低。可能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或者性格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在同学面前开口说英语。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鼓励他们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参与等,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参与度。
教学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
在情景创设与拓展环节,由于学生们对新的话题和拓展内容比较感兴趣,讨论和发言比较积极,导致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张,后面的游戏互动环节时间略显仓促,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每个环节设置明确的时间限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细致
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这些差异的关注和照顾还不够细致。例如,在单词和句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完全掌握,而在拓展环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提供的挑战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和了解,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改进措施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在课堂上,多给予那些参与度较低的学生鼓励和肯定的眼神,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多适合他们水平的发言和表现机会,如简单的问答、单词朗读等,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鼓励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帮助和支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教学时间管理
在备课阶段,更加精细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在教学设计中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安排进行教学,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进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学生讨论和发言时间过长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总结,避免时间的浪费。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合理调整教学时间的分配,确保重点内容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次要内容能够简洁明了地处理。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前,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如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练习单词和基本句型的掌握,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性的对话和写作练习。在小组活动中,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时,在课后辅导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Making New Friends》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我也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的教学能力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