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上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9 11: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平方千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教材以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说明“平方千米”一般用于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接着想象探究“1平方千米”的大小,引导学生抓住“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这句描述性的话,自主探究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联系,最终得到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有了面积以及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的认识基础,在上节课又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在图形面积的认识方法和直观表象建立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但“平方千米”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面积单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将面积单位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3.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经历观察、推理、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1观察图中信息,发现它们的面积都很大,都用了“平方千米”作单位。活动意图说明:选取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初步体会平方千米的用法,同时感受我国领土的辽阔。环节二:认识平方千米。教师活动21.引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师介绍: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m2)作单位。2.认识“1平方千米”。(1)组织学生按要求自主探究。(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1平方千米有多大?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3.举例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1)课件出示教材P35天安门广场图片。(2)师: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你有什么感受?4.比较平方千米和公顷。师:平方千米和公顷与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即时训练。完成教材P35做一做。 6.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35“你知道吗?”学生活动21.按要求进行自主探究。2.交流汇报自学获取的信息: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千米=1000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00里面有100个100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3.观察图片及相关数据,交流自己的想法: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梳理总结平方千米和公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自主完成练习。6.自主阅读学习“你知道吗?”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算1平方千米有多大,沟通1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环节三:当堂检测。基础性作业。完成教材P36~37练习六第5~7题。2.发展性作业。一个占地面积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牧场,边长增加2千米,牧场的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千米?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环节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平方千米的认识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