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苏格拉底之死》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苏格拉底之死》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10 18:16: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4张PPT。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 以 侮辱雅典神 和 腐蚀雅典青年思想 之罪名 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柏拉图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争议。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其实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
《苏格拉底之死》(法 )雅克 路易 大卫字音字词枷锁 (jiā suǒ) 编撰(zhuàn) 脚镣(liào) 入殓(liàn)
慷慨 祭奠(jì diàn)
竭斯底里(xiē) 悉听尊便
心肝俱碎 容光焕发
兴致勃勃 无补于事
解释词义竭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
无补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悉听尊便:指所有事情都完全按照对方的意思去办。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容光焕发: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分析人物形象1、在文章的第二段,苏格拉底说“我感到快乐随着痛苦而到来”。临刑前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苏格拉底被处死的原因是他坚决同黑暗势力作斗争,而以“渎神”获罪,他即将赴死,当然痛苦,但他用捍卫自己的信念,当然是快乐的。2、第4段,在回答克里托有何临终“吩咐”的询问时,苏格拉底强调要与他说的那些话一致,联系上下文和苏格拉底的一贯思想理解,苏格拉底反复强调“照顾好自己”指什么这里的“照顾好自己”就是指管好自己的灵魂,在他看来,美德不仅是根本的知识,而且是最具体的日常伦理实践,追求美德首先就是实践美德,人生的最高任务和头等大事捕杀管理身体和财富,而是照顾好自己的灵魂。3、文章第六段,苏格拉底在回答克里托土河“举行葬礼”的询问时,“优雅地笑了笑”,从中你读到了什么?在死亡之日,他仍然泰然自若地与朋友、学生论证灵魂与肉体的以及生死的终极问题,孜孜不倦的告诫人们:肉体的,包裹个人死后尸首的处理都是无需理会的小事,只有灵魂和精神才是值得高度重视的。4、为什么说苏格拉底说他“离开此世去得到至上的幸福”呢?对哲学家来说,死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他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大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脱离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5、苏格拉底对服毒药的态度是怎样的?文章中有哪些具体的描写?对典狱官理解,赞美他是“多么可爱的人”,感激他“对我的态度极好”、“兴致勃勃的接过杯子”、“丝毫没有慌乱”、“用惯常的沉稳的目光看着杯子”,“平静的,丝毫没有厌恶的把这杯毒药一口气喝光”。6、服毒就死时的苏格拉底非常平静,并劝慰哪些伤心哭泣的学生,这种行为有异于常人,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作为一个“修养道德,寻求智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灵魂放心无虑,他相信,人要有良知,要对自己负责,智慧和信念的力量足以战胜死亡,所以他坦然赴死,坚信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宁静的归宿。7、临刑前他没有忘记实践美德,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十分细小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哪里?喝毒药之前镇定自若地洗了澡,以免麻烦别人来清洗自己的遗体,给妻儿留下遗言后让他们离开,以免他们过于悲伤并在此哭号,特别是最后还不忘交代友人为他想医药神祭献一只公鸡,这表现了苏格拉底面对死亡的平静与轻松,没有慌乱失常,同时也反映出他伟大的人格。总结人物形象苏格拉底在平静中死去,他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击败了生命本能,超越了与生俱来的死亡恐惧,捍卫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进入了一种崇高的境界,他的天才学生、本文得作者柏拉图,通过描写他的“安静”的死,塑造出了“最勇敢”“最有智慧”“最正直”的圣人形象。课外延伸1、我们的需要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2、想左右天下的人,需先能左右自己
3、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4、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如做快乐的猪。
5、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的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