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30 09:0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较量(jiào) 剌叭(lǎ) 雕像(diāo)
B.爱慕(mù) 凯歌(kǎi) 中伤(zhòng)
C.庇护(bì) 气概(kài) 跐蹈(cǐ)
D.崩坠(zhuì) 溉汲(gài) 引弦(xuán)
2.下面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B.家无井而出溉汲(喝水)
C.身亡所寄(无,没有)
D.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3.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和“宋之丁氏”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一人之使
B.闻之于宋君
C.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久之,目似瞑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B.舍然大喜
C.身亡所寄
D.闻而传之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6.重点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 ___________
(3)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
(4)国人道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
(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____
(7)丁氏对曰 ___________
(8)得一人之使 ___________
(9)求闻之若此 ___________
(10)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
7.古今异义
(1)穿井得一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8.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 晓:_______________
②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
(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中的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4)这则寓言揭示了什么道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乙】疑邻窃斧
人有亡①者,意②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也;颜色③,窃也;言语,窃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④于谷而得其。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⑤也。
——《吕氏春秋·去尤》
【注】 ①:通“斧”,斧子。②意:通“臆”,怀疑。③颜色:脸上的神色表情。④抇(hú):掘。⑤尤:局限,蒙蔽。
(1)下列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国人道之(讲述)
B.人有亡者(丢失) 言语,窃也(语言文字)
C.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其家穿井(等到)
D.无为而不窃也(行为) 俄而,抇于谷而得其(不久)
(2)下列各项中的加粗字,用法和意义完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国人道之
A.有闻而传之者
B.求闻之若此
C.得一人之使
D.意其邻之子
(3)翻译。
①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和【乙】文两个寓言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为人处世的感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剌→喇。C.概gài。D.弦xián。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B项,“汲”指从井里取水。
3.答案:A
解析:A.“之”为助词,的。与题干中“之”的用法相同。B.“之”为代词,指“穿井得一人”。C.“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之”为音节助词,无义。
4.答案:D
解析:A.“不”同“否”;B.“舍”同“释”;C.“亡”同“无”。
5.答案:C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奈何/忧崩坠乎。
6.答案:(1)打水浇田
(2)待,等到
(3)挖掘、开凿
(4)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5)听到,课文中是“使听到”的意思
(6)向
(7)应答,回答
(8)使唤,劳力
(9)像这样,如此
(10)不如,比不上
7.答案:(1)挖掘、开凿 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2)国都 国家
8.答案:(1)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里没有井,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4)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9.答案:(1)①告知,开导
②伤害
(2)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3)前一个“喜”,写出了杞人的担忧解除后放心、喜悦的心情;后一个“喜”,写出了开导者在自己的开导收到成效后释然、喜悦的心情,表现了他热心与善良的品质。
(4)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解析:(1)平时应加强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
(2)崩坠:崩塌、陷落。亡:无,没有。
(3)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其寓意。
10.答案:(1)B
(2)A
(3)①丁氏回答说:“(这样)得到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内挖到一个人。”
②他邻居的儿子没有变,而是自己的心态变了;变的原因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了。
(4)【甲】文告诉我们: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不要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对于传言要开动脑筋,仔细辨别。
【乙】文告诉我们: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我们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扭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感悟: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轻信传言,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比如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开始听别人说很难相处,但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了解后,发现这个同学很热情,很善良,不难相处。
解析:(1)“言语”指说出来的话,不是语言文字。
(2)例句“国人道之”中的“之”,代词,这件事。A.代词,这件事。B.状语后置的标志。C.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助词,的。
③作音节助词;④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⑤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①对:应答,回答。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②非:没有。有所尤:被偏见所蒙蔽。
【参考译文】
【乙】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看那人走路的样子,像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像偷斧子的;听他说话,像偷斧子的;看他的举止神态,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不久,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他的斧子。过了几天他又看见邻居的儿子,举止神态,没有一样像偷斧子的。他邻居的儿子没有变,而是他自己的心态变了;变的原因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了。
(4)第一问: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主旨。【甲】文的故事说明:对待传言,要持审慎的态度,更不要以讹传讹;要经过考察辨别,才能确定事情的真相。【乙】文的故事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扭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第二问:结合文言文的主旨,举出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