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秋天的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秋天的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30 07: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雨的神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如总分总的结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根据教材内容,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里将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形象地写出了叶子的形状,同时“扇哪扇哪”又赋予叶子人的动作,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妙处,从而掌握这一重点内容。 体会秋天的雨的“五彩缤纷”“好闻的气味”“冬天的讯息”等特点的含义,感受秋天的美。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例如在理解“五彩缤纷”这个特点时,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秋天的颜色多,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颜色是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赋予大自然的,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 朗读法 - 教师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先进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雨的轻柔与清凉,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进行练习,再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 情境教学法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美景,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五颜六色的果实等,创设出浓郁的秋天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世界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当讲到秋天的雨把各种颜色分给不同的植物时,适时地播放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银杏树叶变黄、枫叶变红等景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启发式教学法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秋天的气味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 4. 小组合作学习法 -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分析课文的结构时,让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的,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字母卡片。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月日 执教: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秋天的落叶、果实、秋雨等景象。 -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雨。 - 教师板书课题:秋天的雨。 1.1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如“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秋天的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钥、匙、缤、枚”等生字,正音。 - 对于一些容易读错的字,如“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扇”在“扇子”中读“shàn”,在“扇哪扇哪”中读“shān”。 - 开火车读词语,如“钥匙、五彩缤纷、一枚、邮票、凉爽”等。 - 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总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从秋天的颜色、气味和声音等方面描写秋天的雨;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3.1 学习第二自然段 -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 - 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如“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等,引导学生感受秋天颜色的丰富。 - 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把这些颜色写得这么生动的呢?”引导学生找出比喻句和拟人句,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银杏树和枫树,表演“扇哪扇哪”和“飘哇飘哇”的动作,体会拟人句的生动性。 -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除了文中提到的植物,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哪些植物呢?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紫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晃啊晃啊,晃出了秋天的丰收。” -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背诵这一自然段。 3.2 学习第三自然段 -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等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气味是秋天的果实散发出来的,而秋天的雨就像一个使者,把这些气味带给了人们。 -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秋天闻到过哪些好闻的气味,进一步体会秋天的美好。 3.3 学习第四自然段 -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秋天的雨的什么特点?(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动物的句子,如“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 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感受小动物们为过冬做准备的忙碌场景。 - 教师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对冬天的准备是很积极的,也能感受到秋天的雨带来了冬天的讯息。 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4.1 总结全文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对秋天的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给大自然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好闻的气味,还带来了冬天的讯息,它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秋天变得如此美丽。 - 再次强调课文的总分总结构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2 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秋天的雨还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写秋天的一个场景,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朗读法、情境教学法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入。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今后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