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乖巧、围裙、可怜”等。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学习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 -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体会这些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描写来表现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例如,在课文中,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大火炉,这是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寒冷,“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里通过小女孩寒冷的现实与温暖的幻想对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可怜。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最后一段“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里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这是一个难点内容,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是小女孩在幻想中得到了满足,同时也更深刻地反映出她在现实中的悲惨。 1. 朗读法 -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小女孩的情感。例如,在讲解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的段落时,让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2. 情境教学法 -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解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的情景时,可以播放寒冷的风声和雪花飘落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小女孩的处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她的悲惨。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如“小女孩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悲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像小女孩这样的弱势群体?”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如小女孩生活的社会环境图片、动画版的课文故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字母卡片。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月日 执教: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乖巧、围裙、可怜”等。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学习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 -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 导入新课 1.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寒冷和饥饿的小故事,如“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小男孩,他没有家,没有衣服穿,也没有东西吃,他只能在街头流浪,冻得瑟瑟发抖。”引出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1.2 提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女孩的命运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课文的节奏。 2.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2.3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卡片,如“乖巧、围裙、硬币、橱窗、饥饿”等,指名学生认读,然后全班齐读。 - 对容易读错的字进行重点强调,如“乖”的读音是“guāi”,“裙”的读音是“qún”。 - 让学生用生字词口头造句,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4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3.1 学习第1 - 4自然段。 - 学生默读第1 - 4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卖火柴的?用横线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句子,如“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体会小女孩所处的寒冷、黑暗、贫穷的环境。 - 提问学生:“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读出小女孩的可怜和环境的恶劣。 3.2 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第5 - 10自然段)。 - 学生自由朗读第5 - 10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 -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 -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小女孩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 例如,选择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大火炉的内容。小组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擦燃火柴后看到大火炉?这个幻想反映了她怎样的现实需求?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小女孩在现实中非常寒冷,所以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大火炉,这个幻想反映了她渴望温暖的现实需求。 - 按照同样的方法,让其他小组分别对小女孩看到烤鹅、圣诞树、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的幻想进行分析,体会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关系。 -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描写方法,如对幻想的描写非常美好,而对现实的描写却非常残酷,这是一种对比描写的方法。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的段落,读出小女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3.3 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 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最后怎么样了?她为什么带着微笑死去? -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女孩在幻想中得到了满足,她看到了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所以带着微笑死去。但这也更深刻地反映出她在现实中的悲惨。 - 提问学生:“看到小女孩这样的结局,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 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谁能说一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小女孩的悲惨的?”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寒冷、饥饿、孤独的现实生活与她美好的幻想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悲惨;还通过描写大年夜这个特殊的时间,与小女孩的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4.2 拓展延伸。 -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小女孩这样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 教师展示一些现代社会中帮助弱势群体的图片或视频,如贫困地区儿童得到资助上学、孤寡老人得到照顾等,让学生感受现代社会的温暖,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关心他人。 5. 课堂练习 5.1 看拼音,写词语。 - guāi qiǎo(乖巧) wéi qún(围裙) kě lián(可怜) è (饿) - 答案:乖巧、围裙、可怜、饿。 5.2 按课文内容填空。 -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大火炉),因为她(非常寒冷);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烤鹅),因为她(非常饥饿)。 - 答案:第一次、大火炉、非常寒冷;烤鹅、非常饥饿。 5.3 读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 答案:这个句子通过“敢”和“终于”这两个词,表现出小女孩的犹豫和无奈,她非常寒冷,但又害怕爸爸的打骂,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6. 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6.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6.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难点内容的引导和讲解。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还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