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黑林中学校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3课《词两首》之水调歌头(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榆树市黑林中学校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3课《词两首》之水调歌头(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10 18: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榆树市黑林中学校 李秀丽有关“月”的诗,你知道多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升起 ——席慕荣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词前有一小序,其作用是什么?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什么?
下阕问什么?归根结底是问什么?交代作词的缘由,总领全篇。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反问。这一问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写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恋之情,含蓄的表达了对不幸分离者的同情。4.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这几句话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感叹和悲伤了,表达了词人的心胸开阔过旷达的一面。5.结尾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长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表现出词人阔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活学活用由怨月( )到感悟人生(
)最后又说(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胸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豁达1.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但 愿 人 长 久 千 里 共 婵 娟2.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前者是“无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由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