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植树问题(2)——例2及相关内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另外两种情况,即两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是在学生掌握了两端都栽的规律下进行的。教材通过例2来研究两端都不栽的情况,通过“做一做”的第2题来研究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理解,从而找出一般规律来解决问题。
2.学习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探索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的经验,所以这节课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这两种情况的规律,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和转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画图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构建植树问题的模型,进一步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4.学习重点难点
(1)建立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模型;(2)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探究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教师活动1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P105情境图,并介绍:动物园里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打算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一些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教材P105例2,并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这个植树问题与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问题。(1)提出自主探究要求:(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点评。(3)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活动11.学生读题,然后举手发言:(1)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都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2)要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2.学生对比、分析,发现这节课的植树问题是道路两旁要栽树,但是两端都不栽。3.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然后举手汇报思路:通过画图发现两端都不栽时,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即棵数=间隔数-1。60÷3=2020-1=19(棵)19×2=38(棵)4.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并举手发言:(1)按照植树的情况画线段图,从图中找到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2)利用找到的规律解决问题。活动意图说明:在引出问题后,先让学生对比、分析与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和转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二:探究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教师活动31.课件出示教材P105“做一做”第2题。2.组织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3.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问题。(1)提出自主探究要求:(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点评。(3)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活动3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然后举手汇报思路:通过画图发现“一端栽,一端不栽”时,栽的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即棵数=间隔数。35÷5=7(棵)3.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举手发言:解决这类植树问题,我们都可以先通过画图来探究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的思路与例2相似,所以问题出示后,仍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1)完成教材P107练习二十四第5、6题。(2)学校教学楼和体育馆间有一条长300m的小路,小路两旁每隔10m有一棵松树(两端都没有),一共有多少棵松树? 300m 2.发展性作业。(1)学校门前有一条笔直的小路,在小路的一旁每隔3m栽一棵树,两端都不栽,一共栽了18棵。这条小路长多少米?(2)将一根钢筋锯成6段,需要30分钟,平均锯一次需要多少分钟? (3)强强从一楼到三楼用了1.8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从一楼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2)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