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等式的性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等式的性质,是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后进行的。教材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用天平做过游戏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插图描绘了利用天平进行实验,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由“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使学生体会到“等式的不变规律”,也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了基础。
2.学习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天平平衡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初步认识了方程,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交流、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3.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感悟相等关系;(2)经历由天平称物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培养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的学习习惯。
4.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等式的性质;(2)感悟相等关系。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探究等式的性质1。教师活动11.同学们,你们用天平做过游戏吗?2.实验演示一:在平衡的天平两天同时加上同样的物品。(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操作演示,并提出: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试一试,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1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4)教师演示,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5)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上面的等量关系吗?(6)如果两边同时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还保持平衡吗?(7)教师演示,验证学生猜想,并提出: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8)如果两边同时放1个同样的茶壶呢?(9)教师演示,验证学生猜想,并提出: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3.实验演示二:在平衡的天平两天同时拿掉同样的物品。(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操作演示,并提出:现在的天平是什么状态?(2)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上面的等量关系吗?(3)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4)教师演示,验证学生猜想,并提出: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5)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4.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概括规律。(1)回顾刚才的实验操作,你发现了什么?(2)教师小结: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也具有同样的性质。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就是等式的性质1。学生活动11.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观察、发现:天平的左边放了1个茶壶,右边放了2个茶杯,天平正好平衡,这说明1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3.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举手汇报:假设一个茶壶重ag,一个茶杯重bg,图中的等量关系可以表示为a=2b。4.学生猜测:天平仍然平衡,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5.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边同时各放上1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仍然平衡。6.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a+b=2b+b7.学生猜测:天平仍然平衡。8.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a+2b=2b+2b9.学生猜测:天平仍然保持平衡。10.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a+a=2b+a11.学生观察、发现:天平正好保持平衡。12.学生思考,然后举手汇报:假设一个花盆重xg,一个花瓶重yg,图中的关系可以表示为x+y=4y。13.学生猜测:还保持平衡。1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1)x+y-y=4y-y;(2)这个等式可以化简为x=3y。15.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得出:1个花盆和3个花瓶同样重。16.学生回顾、发现:(1)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也保持平衡。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主动将等式与天平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感悟相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等式的性质1,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环节二:探究等式的性质2。教师活动21.猜一猜: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也相等吗?2.教师演示操作,验证学生猜想。(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根据教材提示依次进行演示,并提出探究任务:①观察天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②用等式表示演示过程。(2)回顾刚才的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3)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也具有同样的性质。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等式的这个性质吗?(4)教师点评,并告知学生这就是等式的性质2。学生活动21.学生猜测。2.学生观察、记录,并根据天平演示过程随时进行汇报。3.学生对比、分析,发现:(1)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数量都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天平仍保持平衡;(2)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数量都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保持平衡。4.学生尝试概括: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活动意图说明:有了等式的性质1的基础,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先大胆猜测,然后再与老师一起进行验证,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等式的性质2的理解。环节三: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1)1 个梨和( )个桃同样重,( )个橘子和1个苹果同样重。 (2)完成教材P66练习十四第4题。2.发展性作业。(1)完成教材P66练习十四第5题。(2)根据等式的性质连一连。 3.拓展性作业。想一想,填一填。①图中括号里应该填( )。②如果 =2.8,那么 =( ), =(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环节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