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上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9 13: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2)——例9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材结合本单元知识和生活实际,编排了现实生活中乘出租车付费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2.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收费标准,虽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分段计费还是不够了解的,所以在上这节课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楚“行驶里程”和“计价标准”。
3.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经历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一般方法;(2)理解分段计费的收费标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师:一天早上下起了大雨,李叔叔准备乘坐出租车去上班。你知道出租车是怎样计算车费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学生活动1活动意图说明:创设出门乘坐出租车的生活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21.课件出示教材P16例9。2.组织学生读题,获取信息,理解题意。(1)仔细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思考: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3.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1)提出自主探究要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组织学生汇报思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或点评。4.组织学生回顾、反思解答过程。(1)课件出示教材P16表格,并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你能完成这个出租车价格表吗?(2)回顾这一题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收获?(3)教师小结:解决生活中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时,先要弄清分界点,明确每一段的收费标准,再用乘加或乘减分段计算,也可以借助列表分析解决。乘车付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推广到电话费、水费、电费等分段计费问题中。 学生活动21.学生读题,然后举手发言。2.学生思考、讨论,发现:行驶的里程是6.3km,超过3km了,需要分段计费。3.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4.学生举手汇报:方法一:分段来计算。前面3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7+1.5×4=7+6=13(元)方法二:先假设再调整。可以先把6.3km看作7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km少算的。1.5×7=10.5(元)前3km少算:7-1.5×3=2.5(元)应付:10.5+2.5=13(元)5.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然后独立填写出租车价格表。6.学生回顾、反思,然后举手交流。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函数思想。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完成教材P18练习四第7、8题。2.发展性作业。(1)完成教材P18练习四第9题。(2)王叔叔在停车场停车,离开时交了14.5元停车费。停车场的收费标准:1小时内(含1小时)收2.5元;超过1小时,每0.5小时收3元;不足0.5小时,按0.5小时计算。李叔叔在停车场最多停了多长时间?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各种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6.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方法一:分段来计算。前面3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7+1.5×4=7+6=13(元)方法二:先假设再调整。可以先把6.3km看作7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km少算的。1.5×7=10.5(元)前3km少算:7-1.5×3=2.5(元)应付:10.5+2.5=13(元)答:他应付出租车费13元。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