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一、书写(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题(10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凌(lín)乱 衣裳(shang) 安净
B.掠(jīng)过 坪坝(bèi) 规则
C.挨(āi)打 果实累累(léi) 穿戴
D.辽(liáo)阔 五彩缤(bīn)纷 残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替换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带着清凉和温柔,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清净)
B.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广阔)
C.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晴朗)
D.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五颜六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早上一到班级,我立刻马上拿出书本来读。
B.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发言很积极。
C.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增加。
D.读了这本书,感触很深。
5.下图是一幅秋景图,给这幅图配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B.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B.“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这里的“音乐厅”指的是大自然。
C.“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指的是冬眠。
D.金翅雀是一种以昆虫为生的鸟类,所以早早地就飞到南方去过冬了。
三、填空题(22分)
7.比一比,再组词。
残( ) 挑( ) 经( ) 斜( ) 漂( )
线( ) 跳( ) 径( ) 料( ) 飘( )
8.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音乐厅 ( )的谷粒 ( )的歌声
( )的气味 ( )的水洼 ( )的天空
9.按要求写词语。
(1)亮晶晶:(ABB式) 、 、
(2)描写春天的词语: 、 、
(3)描写秋天的词语: 、 、
10.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秋( )( )爽 天( )云( ) 一( )( )秋
( )桂( )香 ( )林( )染 ( )谷( )登
(1)这些词语都是描写 (季节)的词语。我还能写一个 。
(2)我还能写出这样的四字词语
形容春天的: 、
形容夏天的: 、
形容冬天的: 、
11.按原文填空。
(1)一年好景( ),最是( )时。
(2)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 )。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4)秋天的雨,有一盒( )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 )。
(5)不畏浮云( ),自缘身在( )。
四、语言表达(8分)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2.这是一块地毯。(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毯,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3.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改成“把”字句)
4.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仿写句子)
绿色是给 的,看, 像 。
五、信息匹配(12分)
13.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挑促织(tiǎo tiāo) 果实累累(léi lěi) 凌乱(líng lín)
脚印(yìn yìng) 钥匙(chi shi) 扇动(shān shàn)
14.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规则:A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B(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
①我们班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并制定了图书借阅规则。( )
②梧桐树的落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
15.选词填空。
湿润 潮湿
(1)地面还是( )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2)父亲远望着儿子那挺拔的背影,眼眶不禁( )了。
凌乱 杂乱
(3)小妹妹的房间里( )地堆放着各种玩具。
(4)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课外阅读。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显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出脖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型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 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自然段中的“讯号”指的是 。
17.作者是抓住了秋季区别于其他季节的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的?
18.秋天的原野像一幅幅画面,第3~6自然段各是一幅图画,请连一连。
第三自然段 牧童晚归图
第四自然段 稻田欢歌图
第五自然段 枫林红叶图
第六自然段 池塘秋色图
19.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照样子写一句。
20.第六自然段中,画“﹏﹏﹏”的句子可以用哪两句诗来形容?
21.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书面表达(25分)
22.习作。
最近你的家里或班级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或令你难忘的事?请选择一件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注意做到格式正确,写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书写时要注意“寒、冷、赠、颜”的正确写法,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和易错字辨析。
A.凌(lín)乱——(líng), 安净——安静;
B.掠(jīng)过——(lüè), 坪坝(bèi)——(bà);
C.挨(āi)打——(ái);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加点词语的理解。
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本题中加点词语替换不恰当的是A项,语句中“清凉”意思是(形)凉而使人清爽。而“清净”意思是心境洁净,不受外扰。两个词语是不一样的。
4.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病句能力。
完成时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A.有语病。病句中“立刻”与“马上”意思重复了,删去任意一个即可。
C.有语病。病句搭配不当,“生活水平”不能说得到了“增加”,可改为“改善”。
D.有语病。病句缺少主语,没有说明是谁读了这本书感触很深,可在“感触”前加上主语如“我”。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翻译和读图能力。
对于诗歌的翻译,要以诗句中的字词的意思为依托,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诗句意思的有效途径。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朝诗人叶绍翁的古诗作品《夜书所见》,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B.“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画面的内容是篱笆下灯火明亮,儿童在院子里捉蟋蟀。可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最符合画面内容。故选B。
6.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课外积累。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错误。金翅雀:是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属的小型鸟类。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分布于俄罗斯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和朝鲜等地。
7. 残疾 挑水 经过 斜线 漂亮 线路 跳高 石径 颜料 飘扬
【详解】本题考查比一比,再组词。
“残”字可组词:残疾、残缺、残忍、残暴、凶残等。
“挑”字可组词:挑水、挑选、挑剔、挑战、挑拨等。
“经”字可组词:经过、已经、经常、经历、经营等。
“斜”字可组词:斜线、斜阳、倾斜、斜坡、斜视等。
“漂”字可组词:漂亮、漂流、漂白、漂浮、漂移等。
“线”字可组词:线路、毛线、连线、阵线、视线等。
“跳”字可组词:跳高、跳水、跳远、跳跃、跳槽等。
“径”字可组词:石径、小径、捷径、门径、路径等。
“料”字可组词:颜料、香料、木料、资料、面料等。
“飘”字可组词:飘扬、飘洒、飘荡、飘逝、飘动等。
8. 奢华 饱满 响亮 好闻 清澈 明朗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要理解词义,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词语搭配还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比如:宽阔的音乐厅、奢华的音乐厅;金黄的谷粒、干瘪的谷粒;嘹亮的歌声、美妙的歌声;香甜的气味、难闻的气味;泥泞的水洼、清澈的水洼;蔚蓝的天空、阴沉的天空。
9. 绿油油 金灿灿 白花花 暖和 百花齐放 春暖花开 凉爽 瓜果飘香
橙黄橘绿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1)ABB式的词语还有红彤彤、兴冲冲、颤巍巍、黄澄澄等。
(2)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有莺歌燕舞、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春色满园、鸟语花香等。
(3)描写秋天的词语还有层林尽染、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等。
10. 高 气 高 淡 叶 知 金 飘 层 尽 五 丰 秋天 秋风习习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滴水成冰 千里冰封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仿写。
秋高气爽:形容秋日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金桂飘香:秋季里桂花盛开,花香馥郁,香飘四散。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五谷丰登:指农作物获得大丰收。
(1)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这样的词语还有:秋风萧瑟、金风送爽
(2)形容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形容夏天的词语:火伞高张、火云如烧
形容冬天的词语:冰天雪地、鹅毛大雪
11. 君须记 橙黄橘绿 送寒声 动客情 小巴掌 五彩缤纷 银杏树 夏天的炎热 遮望眼 最高层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课文的默写。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苏轼《赠刘景文》。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叶绍翁《夜书所见》。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选自《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选自《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王安石《登飞来峰》。
12. 初春,大地上长出一片片娇嫩的小草。 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 那香味常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森林 森林 起伏的波涛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造句。“片”是一种计量单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一片片”可造句为:初春,大地上长出一片片娇嫩的小草。
2.本题考查扩写句子,就是要在原句中加上一些表示修饰的成分,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扩句时应注意:
①不能另加主干。
②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③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题中要求写出“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毯”,可在“地毯”前面加入修饰语,句子扩写为: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
3.本题考查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在将“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时应注意:
①将被前面的宾语放在“被”的后面,“被”后面的主语放在“被”的前面;
②将“被”换成“把”。
根据上述方法,可将句子改为:那香味常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在掌握仿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仿写句子的方法是:
(1)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2)依据例句的特点,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
(3)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②修辞要恰当、符合要求。
根据仿写句子的方法,结合例句“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可知,仿写时要发挥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已经给出的内容,句子可写为:绿色是给森林的,看,森林像起伏的波涛。
13.tiǎo léi líng
yìn shi shān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挑:[tiǎo],悬挂;用竹竿一端支起。[tiāo],用肩担着;挑、担的东西;量词。
挑促织:就是用细长的东西拨动蟋蟀。读“tiǎo”。
累:[léi],连续成串的样子劳。[lěi],堆积,聚积;连续不断;多次;牵连;总括。
果实累累:形容果树结果实丰盛。读“léi”。
凌:líng,冰;升高,超越;侵犯,欺侮;逼近。无“lín”音。
凌乱:杂乱、散乱。读“líng”。
印:yìn,图章;泛指各种印章;验证,符合;留下痕迹;痕迹。
脚印:脚留下的痕迹。读“yìn”。
匙:[chí],舀液体的小勺子。[shi]:钥匙。
钥匙: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开锁工具。读“shi”。
扇:[shān],摇动扇子或其他薄片,加速空气流动,使生风。[shàn],摇动生风的用具;功能和主体部分的形状像扇的装置。
扇动:怂恿;挑起。读“shān”。
14. A 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运用。
①在句子“我们班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并制定了图书借阅规则”中,这里指的是班级为了管理图书角而制定的借阅制度。即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故选A。
②在句子“梧桐树的落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中,说明梧桐树的落叶并没有按照某种整齐的方式排列,而是显得杂乱无章。即规则是“(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
故选B。
15. 潮湿 湿润 杂乱 凌乱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辨析近义词要注意四点:①分析词语的含义,比较异同;②体会词义的轻重;③观察适用的对象和范围;④体会词语的感彩。
潮湿:指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湿润:指潮湿润泽。
凌乱: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
杂乱:多指东西多而繁杂,凌乱不堪。
(1)“地面”用“潮湿”搭配合理。
(2)“眼眶”用“湿润”搭配合理。
(3)“玩具”用“杂乱地堆放”搭配合理。
(4)“排列得并不规则”用“凌乱”搭配合理。
16.秋天来临的信号 17.梧桐的落叶,枫叶红得像火,水稻金黄,雁群南飞。 18. 19.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1.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原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讯号:表达某一讯息而作出的特定表示、标志、符号等。
结合句中“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可知,“讯号”指的是秋天来临的信号。
1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首先要知道全文的大致内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第二自然段写我在郊外漫步;第三自然段写池塘秋色;第四自然段写枫林红叶;第五自然段写稻田欢歌;第六自然段写牧童晚归。秋天独有的是红似火的枫叶、南归的大雁、金色的稻田等等。
18.本题考查了对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第③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小塘及塘边的芦苇,池中白鹅,所以本段是池塘秋色图。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山谷中的枫树,所以是枫林红叶图。第⑤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在等待收割水稻的欢乐场面,所以是稻田欢歌图。第⑥自然段主要写了傍晚牧童晚归的场面,所以是牧童晚归图。
19.本题考查比喻句的理解和仿写。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文中“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是比喻句,把“天空”比作“蓝宝石”。据此仿写一个比喻句即可。示例: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20.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由句中“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可想到的诗句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1.本题考查了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描写了秋天原野中的景色与人活动的场景,语句优美,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原野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2.范文:
一件有趣的事
4月2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有趣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有天下午书法班下课玩的投沙包。
一天下午,我在书法班学写字,下课的时候我们玩投沙包的游戏,我说一下游戏规则,两个人投,其他人站在中间跑,投的一人站一边,如果站在中间的人接住俩边人投的球,那这个人就有两条命,如果两边的其中一个人连续接住另一个人投的三球,中间站的人就全军覆没,现在游戏开始了,俩个人在边上投,中间位置的旁边有一辆车,车的右边有一个出口,我们可以从那里过去,来了一个球我本来想把它接住,可是手一滑没有接住,然后两边的人来了一个三连定,我们全军覆没了,不肯服输的我们又玩了一局,但是还没玩完就上课了。
有趣的事情过得很快,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我希望每天都能这么开心。
【详解】本题考查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写日记;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写一件家里或班级内发生的让你难忘的事,将事情写清楚,具体。
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中间为重点,具体叙述让我感到温暖的时刻。注意详略要得当,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点进行描写,注意写出内心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日记格式:第一行写年月日,周几,天气如何,格式居中;第二行开始写正文,写什么都可以,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日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真实最可贵。日记的正文是日记的主要部分,写在星期和日期的正下方,可以顶格写,也可以内缩3至5个字母的空间。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中间:写清楚这件事。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