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卷版 解析版)(安徽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卷版 解析版)(安徽专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9 15:48:39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
涉及考点
考点01 新文化运动
考点02 五四运动
考点03 中国共产党诞生
考点04 综合考查
新文化运动
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期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因此新文化领导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使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加强 B.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C.从崇拜西学回归传统文化 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因此新文化领导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传统下层文化,批判封建正统文化。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中外文明的交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民主、科学思想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崇拜西学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史。下列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知识,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探索历程排列正确,符合题意,B项正确;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A项排序错误,排除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C项排序错误,排除C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D项排序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1920年,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提出了“请钻进工厂去吧”的口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铁厂做工;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则选择在上海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创办一所工人半日学校。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多样化 B.工人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
C.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提出了‘请钻进工厂去吧’的口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铁厂做工”、“工人半日学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更多的人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徐径,排除A项;1920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工人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心是1921年中共一大上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对当时中国主流价值观进行对比,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某学者曾指出,辛亥革命之后,制度的变革没有导致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整个学界的困惑。对此,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的救国“策略”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失败,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自强求富与洋务运动相关,排除A项;变法革新,与戊戌变法相关,排除B项;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期中)在某报刊的创刊号中,陈独秀向青年人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等六项标准。该报刊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陈独秀”“青年人”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 改称《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因此题干报刊是《青年杂志》,故选C项;《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刊物,排除A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B项;《劳动界》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主办的工人通俗刊物,排除D项。 故选C项。
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学做白话文”、“竭力阅读西洋名著”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开展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同时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学习外国先进文化,B项正确;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与材料“学做白话文”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与材料“学做白话文”不符,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与材料“学做白话文”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请你为其确定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
A.民族危机加剧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运动有关,《时务报》与维新变法运动有关,《民报》与同盟会的和辛亥革命有关,《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结合以上所学内容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排除A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民国四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自第2卷改名《新青年》,自此成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民国四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4年 D.1916年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四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1912+4=1916-1=1915,因此,民国四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1915年,B项正确;其他时间都不对,排除ACD项。故选B项。
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期中)有学者认为,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C.需要进行文学革命 D.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社会的转型。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改革,且题干内容也没有涉及,排除B项;进行文学革命中反对旧文学,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事情,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虽说为时不长,但中国复辟了帝制,袁世凯死后又接连出现军阀政权,这对致力于建设现代国家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对此,他们呼吁(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学习西方科技 D.进行思想变革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复辟了帝制,袁世凯死后又接连出现军阀政权,这对致力于建设现代国家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针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变革,主张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而且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其之后,排除A项;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意图复兴儒家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的对立方,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士。通过批判旧道德和旧文化,他们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他们”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劳动界》和北京大学 B.《时务报》和京师大学堂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民报》和京师大学堂
【答案】C
【详解】结合“通过批判旧道德和旧文化,他们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可知,题干相关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C项正确;《劳动界》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刊物,排除A项;《时务报》是维新人士宣传变法思想的重要刊物,排除B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图片蕴含着重要历史信息,与下列四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图片相关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旧文化,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C项;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位于( )
A.广州 B.南京 C.北京 D.武汉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项正确;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三元里抗英斗争都发生在广州,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南京,排除B项;武昌起义发生在武汉,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期中)“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属于“它”的重要成果是( )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文化传统”“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不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期间和之后,传统诗词依然存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 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为近代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是( )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促进了广大民众思想觉悟
C.开启中国现代化之路 D.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可知,题干强调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广大民众思想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排除A项;现代化亦称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
五四运动
1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如下图,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结合题干示意图“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可得出是五四运动,C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1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美国《独立周报》在评论五四运动时说:“彼等……于三月之间……使一内阁完全倾覆,使巴黎和会之中国专使拒绝签字,使列强惊讶,何其力之雄伟如是!”该评论表明( )
A.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被粉碎 B.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C.中国民主政治充分发展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使巴黎和会之中国专使拒绝签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说明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作出让步,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因此表明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项正确;粉碎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是义和团运动,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与中国的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在五四运动学生高呼的口号里,全面反映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国权”指的是拒绝在巴黎和会签字,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惩国贼”指的是惩处三个卖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A项正确;“取消二十一条”体现出反帝的性质,排除B项;“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性质,排除C项;“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体现出反帝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下图是1919年发生在我国的一场重要的学生运动。关于这场运动表述准确的是( )
A.最早爆发地点在北京 B.学生是这次运动的绝对主力
C.中共发挥了积极作用 D.这次运动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1919年发生在我国的一场重要的学生运动”的描述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的五四运动,A项正确;材料内容描述的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后期工人成为主力,排除B项;中共是在1921年成立的,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并没有妥协,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以下口号出自于五四运动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据所学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 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项正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一二●八运动中的口号,②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期中)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全面觉醒”这一特点的是( )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期是由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但运动的后期,工人、商人都加入到运动中,特别是工人阶级,成为后期五四运动的主力。因此,学生、工人、商人纷纷参与使得五四运动成为“群众运动”,D项正确;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的是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与群众运动无关,排除A项;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是运动取得的胜利,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地点的转移表达了五四运动影响范围扩大,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对学生的诉求不予理会,且严厉镇压学生运动。但是后来,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时局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北洋政府幡然醒悟 D.工人阶级领导运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学生罢课,政府不予理会,且对待日益严厉。后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政府才对民众诉求予以满足,反映的是由于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特别是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表明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到重要领导作用,D项正确;国际时局发生变化是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北洋政府的态度转变与此无关,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与五四运动时间不符,排除B项;北洋政府迫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压力转变态度,并非幡然醒悟,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在他青少年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他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自肩”。这体现了他( )
A.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B.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C.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 D.顾全大局的集体精神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为了中华之崛起”“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自肩”,可以看出周恩来的爱国精神,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牺牲精神,排除A项;创新精神和集体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1919年前清贵族那桐在日记中记录:“学堂学生街市游行演说,军警弹压解散,人民观望,市井骚然”。这集中表明,那桐在日记中见证了( )
A.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B.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北洋政府统治被推翻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
【答案】D
【详解】根据“1919年”“学堂学生街市游行演说,军警弹压解散,人民观望,市井骚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1912年清朝灭亡,排除B项;五四运动没有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期中)“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醒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材料旨在说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C.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D.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丽……改变了以往只有觉醒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阻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兆第一次全面觉醒。”分析可知,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排除B项;辛亥革命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排除D项。故选C项。
中国共产党诞生
2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为此中共( )
A.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B.制定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制定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D.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和所学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在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的基础上,认清了革命的敌人,从而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一改中共一大目标制定的不切实际,B项正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与题干“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无关,排除A项;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于1928年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新理论,与中共二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里的“大事变”是指( )
A.兴中会成立 B.辛亥革命
C.中共二大召开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D项正确;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排除B项;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2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面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戊戌变法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组织上的准备,故★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前,排除A项;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指的是同一事件,且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前,排除BC项。故选D项。
2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史 实 结 论
A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D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 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C项正确;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是五四运动,排除A项;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并未付诸实施,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属于传统农民起义范畴,并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3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反映了( )
A.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B.大众传媒推动民众思想解放
C.马克思主义被学界广泛关注 D.中国革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答案】A
【详解】“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现了有识之士开展思想宣传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早期共产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表明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道路,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仅仅说明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被学界广泛关注”,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A项。
3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期中)下列图片所示的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部分)。这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开始关注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B.已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C.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D.已建立起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答案】B
【详解】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B项正确;关注宣传马克思主义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是中共一大上确立的,排除C项;这一时期并未建立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排除D项。故选B项。
3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说明( )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 B.民主革命纲领得到广泛认可
C.领导工人运动已被放弃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A
【详解】“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是指中共一大没有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是指中共二大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由此可知,这是指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A项正确;“民主革命纲领得到广泛认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领导工人运动已被放弃”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
3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期中)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得出这一认识是在( )
A.护国战争失败后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后
C.中共“二大”上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D项正确;护国战争是1915年,五四运动是1919年,这一时期中共还没有诞生,排除AB项;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但没有得出这一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
综合考查
3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曾国藩)、李(李鸿章)、左(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持清朝的统治;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泛指沦陷、沦丧)。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提出了什么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处在哪一阶段,并概括这场运动的性质。
【答案】
(1)主张:师夷长技或中体西用。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不同点: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变革思想(精神层);性质:一场空前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详解】
(1)主张:根据材料一“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曾国藩)、李(李鸿章)、左(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和所学知识可知,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洋务派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提出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或中体西用;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不同点:根据材料二“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的相同点是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点是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阶段:根据材料三“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可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处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变革思想阶段;性质: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三 黄花岗起义之后,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以成”临终前,他又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
(1)依据图片说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谁?图一内容被阐发为什么革命思想?
(2)结合图二图三说出为实现革命目标,他早年的革命活动有哪些?(2分举两例即可)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谁?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什么“大革命已成”?而后却又说“革命尚未成功”?
【答案】
(1)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2)活动:创建了兴中会;成立了同盟会。
(3)指的是:民主、科学。
对待: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中国特色文化;弘扬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详解】
(1)人物:根据图片及所学可得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思想:根据图片及所学可得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努力:根据所学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可得出,可以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创建了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德先生和赛先生:根据材料“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可知为民主、科学。
对待:结合所学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可知,可以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中国特色文化;弘扬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原因:根据材料“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根据材料“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及所学可得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
(1)材料一中“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运动中颁布了哪些重要文件?
材料二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东北初步全部沦陷,被据五年,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2)材料二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证明“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材料三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据材料三,概括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4)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敬告青年》一文发表于哪一杂志的创刊号上,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2)《辛丑条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或创办强学会;创办《强学报》);领域:思想文化领域。
(4)科学和民主【或科学与人权】;《青年杂志》
【详解】
(1)事件:据材料一“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指的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展反清力量,因此“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指的是洪秀全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
文件: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期,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2)条约:根据材料二“京师再陷”“赔偿巨款”“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款: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表明“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方式:根据材料三“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可得出组织学会;根据材料三“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可得出创办报刊。(或创办强学会;创办《强学报》)。
领域: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方法:根据材料四“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并结合所学可知,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因此可以得出科学与人权或科学和民主。
杂志:根据所学可知,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曰《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联合各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新文化启蒙运动……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
——摘编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答案】
(1)做法: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发动武装起义;创办革命刊物;确定政治纲领和指导思想。
(2)变化:初期宣传民主、科学、自由,之后宣传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了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3)关系: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反过来促进思想解放。
【详解】
(1)做法:根据材料信息“设光复会于上海”“立华兴会于湖南”“成立中国同盟会”,可得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根据“举事柳州”“萍浏醴起义”“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可得出:发动武装起义;根据“刊杂志曰《二十世纪之新支那》”“《民报》”,可得出:创办革命刊物;根据“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可得出:确定政治纲领和指导思想。
(2)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可得出:初期宣传民主、科学、自由,之后宣传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了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3)关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反过来促进思想解放。
3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材料二 (见下图)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3)指出A图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D图杂志的创办正式吹响了什么号角?
(4)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化根本目的?
【答案】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新文化运动。
(4)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或挽救民族危亡。
【详解】
(1)形成: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的名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洋务派还创建了海军,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所以图A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最后变法失败,谭嗣同英勇就义。图B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为总统。所以图C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所以图D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3)历史地位:图A是《江南制造总局》图,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历史.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并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号角:根据“图D《新青年》杂志”和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4)根本目的: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戊戌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以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以实现民族的富强。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可见,中国近代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挽救民族危亡。
3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某中学的学生就中国近代化历史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为何说“这场战争”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尝试学习了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三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3)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4)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历程呈现的特点。
【答案】
(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3)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4)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5)由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以得出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在制度上进行变革的事件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想要通过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
(3)原因:根据材料“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爆发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复辟帝制。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撤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愕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 年底,蔡粤、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4)口号: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科学。运动:根据材料“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陈独秀等人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方入侵,中国开始了一系列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但最终失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也没有取得成功。新文化运动深入到了思想层面。所以中国近代化历程呈现的特点是由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4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兴起了一场变革运动。所不同的是,经过这场变革运动,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逐步变成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工业国,而中国的地主阶级却没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改观,没能使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起飞。
材料二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地主阶级实施的“变革运动”的名称。这场变革运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是对哪一场运动的评价?“新学家们”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思想启蒙运动”指的哪一运动?这一运动与“海纳百川的学校”有什么关系?
(4)给以上探究的问题拟定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答案】
(1)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3)新文化运动;“海纳百川的学校”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详解】
(1)名称: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兴起了一场变革运动”“中国的地主阶级却没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改观,没能使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起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中国地主阶级实施的“变革运动”是洋务运动。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促进中国近代化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评价:根据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这场 运动是戊戌变法。1898年在维新派推动下,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推行一系列变法诏令,史称戊戌变法。但最终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打压。虽然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政治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通过变法救国家于危亡。
(3)运动:根据材料三“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启蒙运动”指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一场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纳百川的学校”是指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在北大任教,他们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因此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4)主题: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是探索不同方式,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因此主题可以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4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有学者提出了“西方的冲击——中国的反应”模式,他们认为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外来冲击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外来冲击(部分)
外来冲击 影响
A.________________ 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危机加深。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实行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成为中国近代化开端。
B.甲午中日战争
C.________________ 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自此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将B、D两项的影响都完成。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上外来冲击与中国反应的认识。
【答案】
(1)A: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示例B: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它直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自此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
【详解】
(1)A:据材料“《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可知,A处应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依据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C:据材料“《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可知,材料C处应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依据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2)影响:【示例一】B:甲午中日战争。理由:据所学可从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起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等角度回答。【示例二】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理由:据所学可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角度回答。
(3)认识:据材料可从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等角度回答。
4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1月,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颁维钧在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对于山东的不容争辩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也……于国防上中国亦断然不容他国之争执也。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竟存已属不易,其祥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团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中的“和会”指哪场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对此,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3)综上所述,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答案】
(1)巴黎和会。历史、文化、经济方面。
(2)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发动五四运动。
(3)弱国无外交。(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会议:根据材料中的“1919年1月,参加和会”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和会指的是巴黎和会。
方面:根据材料中的“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可知,顾维钧从历史方面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依据材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可得出顾维钧从文化方面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依据材料“以经济言之”可得出顾维钧从经济方面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2)“和会”处理:根据所学可知,“和会”决定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中国人民反应: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3)启示: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可知,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
4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某学习兴趣小组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专题时,认为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外来“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遭遇的外来“侵略”(部分)
外来“侵略” 入选理由
A.________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甲午中日战争
C.________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自此沦为“洋人的朝廷”。孙中山等人发动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A、C两处空白填写完整。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填写其入选理由。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外来“侵略”与中国“反抗”的认识。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示例一】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起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
【示例二】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认识: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详解】
(1)A:据材料“《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可知,A处应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依据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C:据材料“《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可知,材料C处应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依据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2)【示例一】B:甲午中日战争。
理由:据所学可从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起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等角度回答。
【示例二】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理由:据所学可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角度回答。
(3)认识:据材料可从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等角度回答。
4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材料二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1941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冶,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历史史实是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
(4)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答案】
(1)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
(2)观点: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意思表达对即可)
(3)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4)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或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详解】
(1)历史史实:根据材料一、二、三可知,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历史史实是五四运动;性质:根据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观点:根据材料二“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和“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3)态度:依据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可以得出,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是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4)五四精神: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或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4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期中)李大钊,直隶乐亭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阅读与李大钊相关的革命活动(部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间 主要革命活动
1916年 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1918年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被捕后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根据材料中李大钊被捕前的主要革命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此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中李大钊1918年的主要革命活动,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变化: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2)方式: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归纳可知,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科学;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归纳可知,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李大钊救国思想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
(2)方式: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概括可知,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为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影响:根据材料“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分析可知,大钊的革命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4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项目 内容
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 _______
选举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请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材料二 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联。
(3)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步之处是什么。
【答案】
(1)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1921年;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特点:波及范围广、参与阶层多。关联:材料二中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进步之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等。
【详解】
(1)事件:依据材料一“红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与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关。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在“红船”上中共一大胜利闭幕,发生在1921年;
中心任务: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特点:依据材料二“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可知五四运动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依据材料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可知,五四运动的特点是参与阶层多。
关联:依据材料一可知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依据材料二可知与五四运动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进步之处: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等。
4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样惊人大风暴的袭来,又使大批爱国志士短时期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在新生代的知识青年中出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的新民学会,周恩来、邓颖超等的觉悟社,他们目光更加开阔,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投身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去,谋求国家民族的复兴。许多早期的共产党人就是从这些人群中走出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五四运动百年祭》
材料二 1921年,会议在上海法租界一栋石库门房子里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通过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虽然当时力量弱小,但中国共产党却把近代中国引上了新的航程,让艰巨而曲折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和坚强核心。
(1)材料一讲述的“大风暴”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这一事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这一事件有何联系?
(2)从1919年这场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作什么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1840-1919年)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会议的名称?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答案】
(1)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联系: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不同点:革命的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
(3)名称:中共一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详解】
(1)事件:根据材料信息“惊人大风暴的袭来,又使大批爱国志士短时期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许多早期的共产党人就是从这些人群中走出来的”可知,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即五四运动;
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斗争期间,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2)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故从1919年这场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不同点:综合上述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不同点是革命的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
(3)会议:结合材料“1921年,会议在上海法租界一栋石库门房子里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以这一会议是中共一大。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期中)暑假期间,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走进北京红色地标之北京大学红楼(简称北大红楼)”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请依据他们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资料搜集】
材料一 1921年前北大红楼历史沿革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16年 北京大学红楼始建
1917年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1918年 年初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红楼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19年5月4日 反帝大游行队伍从红楼北面的大操场集合出发
1920年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大红楼秘密成立
(1)根据材料一,列举1921年前北大红楼见证的历史事件。
【实地考察】
材料二 同学们在参观北大红楼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红楼风云人物的照片(见下图)。
(2)仿照下面的样式,在上面照片中任选一人,制作人物卡片。
历史名人资料卡——李大钊主要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人物评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学思结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一、三,说明北大是如何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
【拓展提升】
(4)1961年北京大学红楼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请你结合本次实践活动,为北大红楼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解说词。
【答案】
(1)李大钊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五四运动的出发点、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北京共产党小组。
(2)历史名人资料卡--胡适主要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并强调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人物评价: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之一。其文学改革的主张促进了白话文的普及,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
(3)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4)北大红楼是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平面呈工字形。北京大学红楼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等。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解】
(1)事件:根据材料“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1918年初,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红楼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19年5月4日,反帝大游行队伍从红楼北面的大操场集合出发”“1920年,北大红楼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北京共产党小组”,概括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李大钊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五四运动的出发点、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北京共产党小组。
(2)人物卡片:根据材料二及示例,任选一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格式正确,人物、事迹及评价正确即可,如:历史名人资料卡--胡适主要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并强调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人物评价: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之一。其文学改革的主张促进了白话文的普及,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
(3)如何推动:根据材料一“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红楼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反帝大游行从红楼北面的大操场集合出发”“北大红楼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北京共产党小组”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概括可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4)解说词: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大红楼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平面呈工字形。北京大学红楼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等。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
涉及考点
考点01 新文化运动
考点02 五四运动
考点03 中国共产党诞生
考点04 综合考查
新文化运动
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期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因此新文化领导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使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加强 B.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C.从崇拜西学回归传统文化 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
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史。下列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1920年,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提出了“请钻进工厂去吧”的口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铁厂做工;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则选择在上海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创办一所工人半日学校。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多样化 B.工人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
C.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某学者曾指出,辛亥革命之后,制度的变革没有导致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整个学界的困惑。对此,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的救国“策略”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期中)在某报刊的创刊号中,陈独秀向青年人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等六项标准。该报刊是( )
A. B.
C. D.
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请你为其确定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
A.民族危机加剧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民国四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自第2卷改名《新青年》,自此成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民国四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 B.1915年 C.1914年 D.1916年
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期中)有学者认为,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C.需要进行文学革命 D.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虽说为时不长,但中国复辟了帝制,袁世凯死后又接连出现军阀政权,这对致力于建设现代国家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对此,他们呼吁(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学习西方科技 D.进行思想变革
1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士。通过批判旧道德和旧文化,他们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他们”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劳动界》和北京大学 B.《时务报》和京师大学堂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民报》和京师大学堂
1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图片蕴含着重要历史信息,与下列四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位于( )
A.广州 B.南京 C.北京 D.武汉
1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期中)“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属于“它”的重要成果是( )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为近代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是( )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促进了广大民众思想觉悟
C.开启中国现代化之路 D.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
1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如下图,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1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美国《独立周报》在评论五四运动时说:“彼等……于三月之间……使一内阁完全倾覆,使巴黎和会之中国专使拒绝签字,使列强惊讶,何其力之雄伟如是!”该评论表明( )
A.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被粉碎 B.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C.中国民主政治充分发展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在五四运动学生高呼的口号里,全面反映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下图是1919年发生在我国的一场重要的学生运动。关于这场运动表述准确的是( )
A.最早爆发地点在北京 B.学生是这次运动的绝对主力
C.中共发挥了积极作用 D.这次运动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2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以下口号出自于五四运动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期中)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全面觉醒”这一特点的是( )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2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对学生的诉求不予理会,且严厉镇压学生运动。但是后来,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时局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北洋政府幡然醒悟 D.工人阶级领导运动
2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在他青少年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他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自肩”。这体现了他( )
A.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B.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C.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 D.顾全大局的集体精神
2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1919年前清贵族那桐在日记中记录:“学堂学生街市游行演说,军警弹压解散,人民观望,市井骚然”。这集中表明,那桐在日记中见证了( )
A.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B.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北洋政府统治被推翻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
2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期中)“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醒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材料旨在说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C.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D.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中国共产党诞生
2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为此中共( )
A.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B.制定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制定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D.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2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里的“大事变”是指( )
A.兴中会成立 B.辛亥革命
C.中共二大召开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面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戊戌变法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史 实 结 论
A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D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A.A B.B C.C D.D
3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反映了( )
A.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B.大众传媒推动民众思想解放
C.马克思主义被学界广泛关注 D.中国革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3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期中)下列图片所示的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部分)。这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开始关注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B.已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C.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D.已建立起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3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说明( )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 B.民主革命纲领得到广泛认可
C.领导工人运动已被放弃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3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期中)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得出这一认识是在( )
A.护国战争失败后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后
C.中共“二大”上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
综合考查
3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曾国藩)、李(李鸿章)、左(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持清朝的统治;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泛指沦陷、沦丧)。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提出了什么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处在哪一阶段,并概括这场运动的性质。
3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三 黄花岗起义之后,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以成”临终前,他又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
(1)依据图片说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谁?图一内容被阐发为什么革命思想?
(2)结合图二图三说出为实现革命目标,他早年的革命活动有哪些?(2分举两例即可)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谁?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什么“大革命已成”?而后却又说“革命尚未成功”?
3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
(1)材料一中“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运动中颁布了哪些重要文件?
材料二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东北初步全部沦陷,被据五年,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2)材料二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证明“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材料三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据材料三,概括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4)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敬告青年》一文发表于哪一杂志的创刊号上,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曰《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联合各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新文化启蒙运动……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
——摘编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3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材料二 (见下图)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3)指出A图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D图杂志的创办正式吹响了什么号角?
(4)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化根本目的?
3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某中学的学生就中国近代化历史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为何说“这场战争”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尝试学习了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三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3)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4)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历程呈现的特点。
4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兴起了一场变革运动。所不同的是,经过这场变革运动,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逐步变成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工业国,而中国的地主阶级却没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改观,没能使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起飞。
材料二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地主阶级实施的“变革运动”的名称。这场变革运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是对哪一场运动的评价?“新学家们”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思想启蒙运动”指的哪一运动?这一运动与“海纳百川的学校”有什么关系?
(4)给以上探究的问题拟定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4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有学者提出了“西方的冲击——中国的反应”模式,他们认为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外来冲击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外来冲击(部分)
外来冲击 影响
A.________________ 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危机加深。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实行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成为中国近代化开端。
B.甲午中日战争
C.________________ 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自此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将B、D两项的影响都完成。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上外来冲击与中国反应的认识。
4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1月,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颁维钧在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对于山东的不容争辩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也……于国防上中国亦断然不容他国之争执也。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竟存已属不易,其祥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团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中的“和会”指哪场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对此,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3)综上所述,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4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某学习兴趣小组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专题时,认为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外来“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遭遇的外来“侵略”(部分)
外来“侵略” 入选理由
A.________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甲午中日战争
C.________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自此沦为“洋人的朝廷”。孙中山等人发动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A、C两处空白填写完整。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填写其入选理由。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外来“侵略”与中国“反抗”的认识。
4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材料二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1941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冶,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历史史实是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
(4)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45.(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期中)李大钊,直隶乐亭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阅读与李大钊相关的革命活动(部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间 主要革命活动
1916年 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1918年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被捕后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根据材料中李大钊被捕前的主要革命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此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中李大钊1918年的主要革命活动,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46.(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项目 内容
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 _______
选举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请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材料二 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联。
(3)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步之处是什么。
47.(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样惊人大风暴的袭来,又使大批爱国志士短时期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在新生代的知识青年中出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的新民学会,周恩来、邓颖超等的觉悟社,他们目光更加开阔,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投身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去,谋求国家民族的复兴。许多早期的共产党人就是从这些人群中走出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五四运动百年祭》
材料二 1921年,会议在上海法租界一栋石库门房子里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通过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虽然当时力量弱小,但中国共产党却把近代中国引上了新的航程,让艰巨而曲折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和坚强核心。
(1)材料一讲述的“大风暴”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这一事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这一事件有何联系?
(2)从1919年这场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作什么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1840-1919年)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会议的名称?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8.(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期中)暑假期间,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走进北京红色地标之北京大学红楼(简称北大红楼)”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请依据他们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资料搜集】
材料一 1921年前北大红楼历史沿革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16年 北京大学红楼始建
1917年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1918年 年初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红楼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19年5月4日 反帝大游行队伍从红楼北面的大操场集合出发
1920年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大红楼秘密成立
(1)根据材料一,列举1921年前北大红楼见证的历史事件。
【实地考察】
材料二 同学们在参观北大红楼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红楼风云人物的照片(见下图)。
(2)仿照下面的样式,在上面照片中任选一人,制作人物卡片。
历史名人资料卡——李大钊主要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人物评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学思结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一、三,说明北大是如何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
【拓展提升】
(4)1961年北京大学红楼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请你结合本次实践活动,为北大红楼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解说词。
49.(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例 马克思主义举例
“万物有对”的矛盾观是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如塞翁失马 辩证分析方法体现在对每一现存事物既成形式都是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来理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少说多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是非的客观标准
把握“农时”,反对苛捐杂税,主张轻徭薄赋 物质利益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因素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至少三点)
材料二:第一阶段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时代需求。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并列举史实说明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0.(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是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也给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向国人头脑注入了一系列崭新观念,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回首风云际会的沧桑百年,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诸多领域除旧布新、文明进步的起点,就是那场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
——摘编自郭君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一新理论指导了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认识。
51.(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据《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引发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并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感悟?
52.(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近代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使当地的自然经济日遭破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求生计,或进入外资在华企业做工,或充当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及外国轮船海员,第一批产业工人由此诞生。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人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从1912到1919年间,全国工人罢工130多次。工人的罢工最初还主要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五四运动中,各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展现出了伟大的力量……
——选自《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工人斗争方向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幅图舞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材料四: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4)材料四中的“大会”指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53.(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期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五四精神】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红船精神】
材料二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共“二大”上又作怎样的修订?
(4)“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你认为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54.(2023八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1反映的农民运动中颁布的土地纲领是_____________;图2相关运动中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_____;图3所示运动前期的主力军是_____________,后期的主力军是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试卷第2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