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基础巩固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基础巩固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30 10: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基础巩固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把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
2.在工业上,液压机利用了液体很难被压缩的特点,“液体很难被压缩”反映了液体( )
A.分子间没有引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没有空隙
3.如图所示,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烧水 B.下压活塞 C.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4.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实例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 )
A.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
C.在发热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5.煎饼,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主食之一,起源于山东。如图所示,子怡同学在劳动实践课上学习用鏊子烙煎饼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烙煎饼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B.鏊子吸热后温度升高,它含有的热量增加
C.烙熟的煎饼香飘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撕开的煎饼即使紧靠在一起也不能再结合起来,说明煎饼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6.下列对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乙图中将一定量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酒精蒸发了
C.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较快,是因为热水的内能比冷水更大
D.丁图中向上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内能小的物体一定不能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热量
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8.如图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食用油和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保证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B.相同的加热时间内,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若相同时间内食用油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9.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少
C.水的比热容表示温度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D.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来倒计时,体现了中国式浪漫。夏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能闻到荷花香是因为分子 ;荷叶上的两滴小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
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玻璃试管里装一小半沙子,将温度计插在沙子中。用力晃动试管十余下,发现温度计示数变大了,这说明沙子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沙子的内能。
12.“热”有时指温度,有时指热量,有时指内能。今天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物体吸热温度升高中的“热”是指 。
13.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 (填单位),“卡路里”简称“卡”,是热量的一个单位,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在营养计量中。“卡”是这样规定的:1卡等于在标准大气压下,1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那么1卡等于 焦耳。
14.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3,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9分,第16题10分,共19分)
15.图1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小兰将水和某种液体甲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使用相同规格的酒精灯加热,记录数据并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小兰认为实验中应分别在两烧杯中加入 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甲。
(2)利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是为了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6.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探究物体吸放热性能与物质状态是否有关。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 (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
(2)冰属于晶体,由B→C的过程,冰水混合物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内能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3)通过图乙中AB段与CD段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物体的吸放热性能与物质状态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假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段物质共吸收了 J的热量。[c冰=2.1×10 J/(kg·°C),c水=4.2×10 J/(kg·°C)]
四、计算题(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16分)
17.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400g、温度为55℃的水,吸收8.4×104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多少?[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18.茗茗将一块质量是2kg的金属块放入92℃的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迅速取出放入另一个装有5kg水的绝热容器中,容器中水温为40℃,放入金属块后水温最终上升到44℃,不计热量损失。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绝热容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2)该金属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1. A 2. C 3. A4. C 5. C 6. D 7.D 8.A 9.B
10.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11.增大 做功 12.温度 内能 热量
13. J/(kg·°C) 4.2 14.9:2 15.(1)质量 (2)加热时间 (3)1.68×103
16.(1)由下而上 (2)需要 增大 (3)有关 (4)2.52×10
17. 45℃ 18. (1)8.4×104J (2)0.875×10 J/(kg·°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