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沛县歌风中学 徐沛学习目标
1.赏析词中描写景物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继续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领略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其思想。
积累常识活动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_____,号_________。四川 人,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子瞻东坡居士眉山北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文——
诗——
词——
书、画——“唐宋八大家”“苏 黄”“苏 辛”“宋四家”才华横溢的苏轼——豪放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朱竹》《古木怪石图》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 获罪入狱,次年被贬为 团练副使。前后七年,不仅没有俸禄,还受到监督。清贫的生活,苦闷的心情,使他对世事的认识更加成熟深刻。而江城的美好风物,也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 )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 。冬日的时候又写下了 。“乌台诗案”黄州《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dǎn)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诵读课文活动二读准字音浪淘尽
惊涛拍岸
纶巾
腈纶
华发
酹江月guānhuā lèi 冲洗,荡涤táolúnjīng lún
tāo1.读准字音
2.读清句读
3.读出感情诵读课文(豪放)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整体感知活动三上阕:写景,借景抒情下阕: 怀人,抒发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咏赤壁怀周瑜发感慨研读课文活动四上阕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大江”和 “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分)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千古传诵的写景名句,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及其作用。(6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大江” 和“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分)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波浪荡涤尽、千百年来年的英雄人物。
比喻 :长江是江水的名称,也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1+2分)
表现出那种江水永恒而生命短暂的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1分)
将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起千古风流人物,从而为下文英雄的出场作铺垫。(1分)
、双关江水 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
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yān)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
表现出那种江水永恒而生命短暂的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论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明写自然景观,暗写人文景观或人的心情
——双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杜甫《倦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虽言“空”,但空而不虚,静而不寂,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唱晚,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
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不是失落,不是死寂,而是活力无限,意趣万千。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千古传诵的写景名句,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及作用。(6分)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选用一系列动词,
并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3分)
勾画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图画;(1分)
表达了作者欣赏壮美景色时激荡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体现了作者的豪放词风。(1分)
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叱
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铺垫。1分赏析写景技巧赏
析
写
景
技
巧写景手法(诗歌、散文)
1.选取代表性事物或典型场景。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细节描写或白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写人况己) 赏
析
写
景
技
巧3.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想象、联想)
多种感觉相结合(视听触嗅味)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远近高低结合
点面结合
白描,色彩的渲染,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等。 赏
析
写
景
技
巧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面点赏
析
写
景
技
巧4.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夸张,借代,反复等。
5.遣词、造句
动词、形容词、叠词、色彩词的准确运用;
短句与长句,整句与散句等。
6.语言风格
含蓄委婉,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运用种种技巧写景的作用1.突出景物的……特点
2.表现作者的……情感
3.结构上……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大好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曾经)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承上启下(2分):
由上片对赤壁壮美图景的描绘,
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歌咏。(1+1分)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诵读上阕,读出豪放的 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1.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
运用什么手法塑造周瑜形象的?(6分)
2.诗人歌颂周瑜,有什么用意?(4分)
3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认为
苏轼的无奈消极之举,有人认为这正体现
了他的积极旷达态度,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风流
少年英雄小乔 嫁 ——— 年轻得意雄姿英发 ______才情出众羽扇纶巾______从容闲雅谈 笑 间______强虏灰飞烟灭指挥若定1.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
运用什么手法塑造周瑜形象的?(6分)侧面描写
(衬托)正面描写 儒将初 二乔,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之姿,倾国倾城之容。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自古美女配英雄,传闻曹操赤壁鏖兵,虎视江东,其实也为二乔。曹操发誓说:“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江东二乔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当年,东风不给予周瑜方便, 那么江东二乔就会被曹操抓去锁在铜雀台,沦为他的妾了。 儒 将 儒将,会骑射,但是不以武力见长,青史留名主要靠其策略。
周瑜才智高超,善音律,雅量高致,不同于一般武将的生猛硬派。赤壁之战,利用火攻,大败曹操。所以周瑜可以说是儒将中的典范。写人手法:
1、正面描写
语言、动作、神情、心理、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白描等。
2、侧面描写
景物烘托、他人衬托等。
手法的作用:
人物特点——作者情感
2.诗人歌颂周瑜,有什么用意?(4分) 写人况己:运用对比,写周瑜年轻有为,意在抒发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对自己壮志难酬、屡遭不幸的悲愤。年龄
外貌
职位
事业
婚姻
34 46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壮志难酬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诸葛亮出生于181年,当时28岁。曹操出生于155年,当时54岁。刘备出生于161年,当时48岁。孙权出生于182年,当时27岁。周瑜出生于175年,当时 岁。34 苏轼的婚姻生活
苏轼一生先后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都情真意笃。但红颜薄命,三个人都先他而去。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又是十年后,苏轼为王弗写下了那首令人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记梦》。江城子?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认为苏轼的无奈消极之举,有人认为这正体现了他的积极旷达态度,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人间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2) 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让人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4)身受迫害,被捕入狱,谪居黄州,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但对得起天地良心。即使是“风流人物”也要被历史长河“淘尽”,所以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最终在失落中得到了解脱,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观点1分,理由3分)——见贤思齐(3)这种感慨,是与周瑜对比之后发出的。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而自己老之将至却壮志难酬,所以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定风波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得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诵读全词,读出豪放的 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业
1.巩固消化所学内容;
2.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词。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淹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