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祝福》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祝福》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9 21:1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鲁迅
沛县歌风中学 徐沛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亲,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运动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祝福》应运而生。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 ,字 ,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
呜咽
咀嚼
唾弃
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渣滓
炮烙
窈陷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xuān
zào
tuán

bí qí

jǔ jué

páo luò
yǎo


xīn

tuò
pán shān
piē
xùn
yǎn
xūn
gēng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典型的艺术形象)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初到鲁镇
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寂然死去及我在雪夜的感受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情节安排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主题表达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分类
时间 肖像 眼睛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临死之时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顺着眼。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肖像描写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再到鲁镇——
初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
不让祝福——
行乞——
问有无灵魂——
顺着眼
安分
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精神有些麻木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又有希望
2. 语言描写
(1)自述阿毛之死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的对话
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
(3)与“我”的对话
展示了其矛盾心理
说明希望彻底破灭
3.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
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
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
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
4、动作描写 :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
她讪讪的缩了手
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
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
难为情
心怀希望
彻底崩溃
语言描写
找对话 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论特点 找行动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有一定的反抗性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
个性
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顽强、倔强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总结: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提问: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二>鲁四老爷
分析鲁四老爷形象要注意
语言(六次语言描写)
行为(三次皱眉)
侧面描写(书房)
(试从课本当中找出)
语言描写:
六次开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的淋漓尽致。
行为描写:
三次皱眉表现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反感,没有同情心。
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虚伪。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鲁四婶:
自私、冷漠,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
不准祥林嫂参加祭祀,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于耻辱、死后免于痛苦的希望,加速了她的死亡。
柳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无聊冷漠,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善女人 吃素 不杀生
打皱的脸 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干枯的小眼睛
诡秘地说
又即传扬开去
“我”以及鲁镇其他人对祥林嫂的态度。
1、“我”
“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
2、其他人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
讲阿毛的故事:
敛起笑容,陪出眼泪
特意寻来,满足地去了
再不见一点泪的痕迹
逗小孩:
催她走
似笑非笑地问
和柳妈谈话之后:
可惜,白撞了一下
(同情,可怜)
(找谈资)
(烦厌和唾弃)
(嘲笑、挖苦)
(烦厌和头痛)
死时:
短工简洁地说、始终没有抬头、淡然的回答
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
祥林嫂本是一个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在正常的社会里,她可以凭自己的劳动过幸福的日子。
可是,她首先受到包办婚姻的约束,嫁给了比她小十岁的男人;
丈夫死了,她又受到婆婆的虐待,终于被卖进山里,她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这并非自愿的“再嫁”,招致了不贞节的罪名,后夫病死,又给她添上了“不祥之物”的恶谥。
鲁四老爷不准她动祭品,给她精神上致命的打击;
柳妈告诉她死后将受锯刑,更增添了来世受苦的恐惧;
路人的冷漠也使她心灵受到伤害,她很快衰老了,被鲁家辞退,终于冻死在雪地里。
提问: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
(封建思想)
四条绳索
毛泽东语
在封建社会里,“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三、环境描写
这部小说有哪几处环境描写?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开头的祝福景象: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序幕中祝福景象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祝福2 :
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结尾的祝福景象:
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
渲染了热烈气氛,
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拿祥林嫂的惨死和歆享了供品的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祝福作对比,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结构上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1、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2、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鲁迅先生在他的《花边文学》中的《大雪纷飞》一文中,盛赞《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中写雪的“神韵”。
其实,他《祝福》中的四次写雪更加值得一赞。请你找出来,品味品味。
四场飞雪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
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以及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环境,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同样显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境的暗示作用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封建迷信的毒害
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闭的农村社会
群众的淡薄、冷漠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
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渲染故事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
暗示、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政 权
族 权
神 权
夫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语言特色:
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
鲁迅名句:
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5、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7、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延缓、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老舍
语言特色:
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