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高考专区
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集合(含答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数学一轮基础复习——集合(含答案,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30 10:23:11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第 1 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
第 1 节 集合
1.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清单自查】
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 、 .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 或 ,用符号 和 表示.
(3)集合的表示方法: 、 、 .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或 N+) Z Q R
1.1.1.1 集合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元素的特征
例 1 若集合 M = {a, b, c} 中的元素是 ABC 的三边长, 则 ABC 一定不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考点】集合中元素具有互异性
√ √ √
练 1.1 由实数 x, x,| 2x|, x2, 3( x2) , x3 所组成的集合, 最多可含有的元素个数为 ( ).
A. 2 B. 3 C. 4 D. 5
【考点】集合的互异性, 指数运算及简单分类讨论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 2 已知集合 A= {a+1, a2 +4a 9, 2021},若 4∈A,则实数 a 的值为 ( ).
A. 5 B. 1 C. 5 或 1 D. 5 或 1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考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元素的互异性
√
例 3 已知集合 A= {x|x=m+n 3,且m2 3n2 =1,m, n∈Z}.
√ √
(1) 判断 ( 2+ 6)2 是否为 A 中的元素;
(2) 设 c∈A,求证: c√ ∈A;
2+ 3
(3) 证明:若 x∈A,则 x+ 1 是偶数.
x
【考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代数变形
3.1 ( y |xyz|练 多选) 已知 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 x + + z| | | | | | +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 M,x y z xyz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0∈/M B. 2∈M C. 4∈M D. 4∈M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及集合的互异性
练 3.2 已知集合 A= {x|x2 +2ax a< 0}, 且 1∈A,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
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例 4 集合 A= 6 ∈Z∣∣∣ }x∈N ,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3 x
【考点】描述法表示集合,一定要注意元素的限制
第 2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练 4.1 集合 A= {x∈N | 6 ∈Z} ,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3 x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
例 5 给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
A. 集合 {x∈N | x3 = x} 用列举法表示为 {0, 1}
B. 实数集可{以表示为 {x | x 为所有实数 } 或 {R}
x+ y=0, { }
C. 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为 x= 1 , y= 1
2 2
x y= 1
D. 方程 (x 2)2 +(y+3)2 =0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为 {(2, 3)}
【考点】集合的表示方法
练 5.1 已知集合 P = {x|x=2k, k ∈Z},Q= {x|x=2k+1, k ∈Z},M = {x=4k+1, k ∈Z}, 若 a∈
P, b∈Q 则 ( ).
A. a+ b∈P B. a+ b∈Q
C. a+ b∈M D. a+ b不属于P Q,M中任意一个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
1.1.1.2 集合间的关系
【知识清单自查】
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集合子集的个数对于有限集合 A,其元素个数为 n,则集合 A 的子集个数为 2n,真子集个
数为 2n 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2n 2.
一、简单集合关系的判断
第 3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关系 自然语言 符号语言 Venn 图
子集 集合 A 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 B 中 (即若 x∈A,则 x∈B)
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 A 中
集合相等 集合 A,B 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 A,B 互为子集
例 6 下列关系中表示正确的是 ( ).
A. { } {a, b} B. {(a, b)} {a, b} C. {b, a} {a, b} D. { } 0
【考点】集合间关系的判断
练 6.1 下面五个式子中: a {a}; {a}; {a}∈ {a, b} ; {a} {a};Sa∈{b, c, a} ,正确的有 .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
{ ∣∣
例 7 设集合 A= x ∣ } { ∣∣ }x= k+ 1 , k ∈Z , B= y ∣ y= k 1 , k ∈Z ,则它们之间最准确的关系是
4 2 4
( ).
A. A=B B. A B C. A B D. A B
【考点】集合间的关系的判断
练 7.1 若{ 集∣
A= x ∣ 合 } { ∣x={m ∣∣+ 1 ,m∈Z , B=} x ∣ x= n 1 ,6 2 3n∈Z}, C = x x= p + 1 , p∈Z , 则 A,B,C 之间的关系是 ( ).
2 6
A. A=B=C B. A B=C C. A B C D. B C A
【考点】集合间的关系的判断
第 4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例 8 (多选) 满足 {0, 2, 4} A {0, 1, 2, 3, 4} 的集合 A 可以为 ( ).
A. {0, 2, 4} B. {0, 1, 2, 4} C. {0, 1, 3, 4} D. {0, 1, 2, 3, 4}
【考点】子集个数的判断
练 8.1
已知集合 A= {x | x2 7x+10=0, x∈R} , B= {x | 1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考点】子集个数的判断
二、根据集合间关系求参
例 9 (多选) 已知集合 A= {x|1
的是 ( ).
A. 不存在实数 a 使得 A=B B. 当 a=4 时,A B
C. 当 0 a< 4 时,B A D. 存在实数 a 使得 B A
练 9.1 已知集合 A= {x | 1
( ).
A. {a | a≥ 2021} B. {a | a> 2021} C. {a | a≥ 1} D. {a | a> 1}
例 10 { }
若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 a, b , 1 ,又可表示成 {a2, a+ b, 0} ,则 a2022 b2023= .
a
第 5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练 10.1 已知集合 A= {a, 0, 1},B= {c+ b, 1 , 1}, 且 A=B,则 a= ,b= ,c=
a+ b
.
例 11 (多选)已知 A= {x | x2 5x+4=0} , B= {x | ax 1=0} ,若 B A ,则实数 a的值可以是
( ).
A. 0 B. 1 C. 4 D. 1
4
练 11.1 已知集合 A= {x | x2 +4x=0} , B= {x | x2 +2(a+ 1) x+ a2 1=0} .
(1) 若 A 是 B 的子集, 求实数 a 的值;
(2) 若 B 是 A 的子集,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例 12 已知集合 A= {x1 3 x< 4},B= {x|2m 1 x m+1},若 B A, 求实数 m 的取值
范围.
三、能力提升
例 13 已知集合 S= {0, 1, 2, 3, 4, 5},A是 S 的一个子集,当 x∈A时,若 x 1∈/ A,且 x+1∈/ A,则
称 x 为 A 的一个” 孤立元素”, 那么无” 孤立元素” 且有 4 个元素的集合 S 的子集共有
个.
例 14 定义:若对任意m,n∈A(m,n可以相等),都有 1+mn =0,则集合B= {x|x= m+n ,m, n∈
1+mn
第 6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A} 称为集合 A 的生成集.
(1) 求集合 A= {3, 4} 的生成集 B;
(2) 若集合 A= {a, 2} 的生成集为 B, 且 B 的子集个数为 4, 求实数 a 的值;
(3) 若集合 A= {x| 1
练 14.1 设集合 Sn =1, 2, 3, ....n,X Sn, 把 X 的所有元素的乘积称为 X 的容量 (若 X 中只有一
个元素, 则该元素的数值即为它的容量, 规定空集的容量为 0). 若 X 的容量是奇 (偶) 数, 则称
X 为 Sn 的奇 (偶) 子集. 若 n=3, 则 Sn 的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为 .
1.1.1.3 集合的运算
【知识清单自查】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 自然语言 符号语言 Venn 图
交集 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补集 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2
2.3常用结论
1并集的性质:A∪ =A;A∪A=A;A∪B=B ∪A;A∪B=A B A.
2交集的性质:A∩ = ;A∩A=A;A∩B=B ∩A;A∩B=A A B.
一、基础运算
例 15 设集合 A= {1, 2, 3},B= {x| 1
A. {1} B. {1, 2} C. {0, 1, 2, 3} D. { 1, 0, 1, 2, 3}
第 7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例 16 已知集合 A= {x| 6< 2 x< 2},B= {y|y= 3x, x∈A} 则 A∩B= ( ).
4
A. {x|3
例 17 如图, U 是全集, M,P, S 是 U 的子集, 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
A. (M ∩P )∩S( ) B. (M ∩P )∪S( )
C. (M ∩P )∩ US D. (M ∩P )∪ US
练 17.1 已知集合 A= {x | 2
A. A∪B B. A∩B C. R (A∪B) D. R (A∩B)
练 17.2 已知集合 S= {s | s= 2n+1, n∈Z}, T = {t | t=4n+1, n∈Z} , 则 S∩ T = ( ).
A. B.
C. D. Z
A. B. S C. T D. Z
二、含参问题
例 18 集合 A= {x|m 1 x
5},若 A∪B=R,则实数 m的
取值范围为 .
第 8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练 18.1 已知集合 A= {x | 1
a} . 若 A∩B=A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 a≥ 2} B. {a | a≤ 1} C. {a | a≥ 1} D. {a | a≤ 2}
( )
练 18.2 已知集合 M = {x | x+m≥ 0}, N = {x | 2
,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m< 2} B. {m |m≤ 2}
C. {m |m≥ 2} D. {m |m≥ 2 或 m≤ 4}
例 19 设集合 A= {x∈RIlx al < 1},B= {X ∈R|Ix bl > 2},若 A∩B = ,则实数 a, b必满足
( ).
A. |a b|< 1 B. |a b|> 1 C. |a b| 1 D. |a b| 1
练 19.1 已知集合 A= {xlx< 2或x> 6},B= {x|m+1 x 2m}.
(1) 若 m=3, 求 A∪B, ( UA)∩ ( UB);
(2) 若 A∪B=B,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 3 4
练 19.2 在 1 A∩B=A, 2 A∩ ( UB)=A, 3 A∩B=0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 补充到下面的横线
上, 求解下列问题:
已知集合 A= {x|a 1
(1) 当 a=2 时, 求 A∪B;
(2) 若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第 9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1.1.1.4 易错题与综合题
例 20 已知集合 A= {m+2, 2m2 +m}, 若 3∈A, 则实数 m 的值为 .
例 21 已知集合 M = {(x, y)|(x+3)2 +(y 1)2 =0},N = { 3, 1}, 则 M 与 N 的关系是 ( ).
A. M =N B. M N C. N M D. M ∩N =
例 22 已知集合 M = {x| x 2 2 0},N = y|y=3x +1, x∈R, 则 M ∩N= ( ).(x 1)
A. B. {x|x 1} C. {x|x> 1} D. {x|x 0}
例 23 已知集合 A= {xlx a=0} ,B= {xlax=4}, 若 A∩B=B, 则实数 a 的值为 .
例 24 已知集合 A= {x | 1≤ x≤ 2}, B= {x | 2m
2} .
(1) 若 A∩B=B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 若 B ∩C 中只有一个整数,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例 25 已知全集 U =
R , 集合 A= {x | 1(≤ x≤) 3}, B= {x | 2
(1) 求 A∩B,A∪ UB ;
(2) 若 B ∩C =C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第 10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例 26 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 m,n , 定义某种运算“※”如下: 当 m,n 都为正偶数或都为正奇数
时, m ※n=m+n ; 当 m,n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 m※n=mn . 在此定义下,集
合 M = {(m,n) |m ※n=8} 中的元素个数是 .
例 27 (多选) 用 C (A) 表示非空集合 A 中的元素个数, 定义 A B= |C (A) C (B)| . 已知集合
A= {x | x2 1=0} , B= {x | (ax2 +3x) (x2 + ax+2)=0} . 若 A B=1 , 则实数 a 的取值可
能是 ( ).
√ √
A. 2 2 B. 0 C. 1 D. 2 2
例 28 设 A 是非空数集, 若对任意 x, y ∈A , 都有 x+ y ∈A, xy ∈A , 则称 A 具有性质 P . 给出
以下命题:
若 A 具有性质 P , 则 A 可以是有限集;
若 A1, A2 具有性质 P , 且 A1 ∩A2 = , 则 A1∩ A2 具有性质 P ;
若 A1, A2 具有性质 P , 则 A1 ∪A2 具有性质 P ; 若 A 具有性质 P , 且 A =R , 则 RA 不
具有性质 P .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例 29 定义两种新运算“ ”与“ ”,满足如下运算法则: 对任意的 a, b∈R ,有 a b= ab, a b=
{ ∣a b∣ 2 . 已知全集 U = {x | x=(a b)+ (a b), 2
x ∣ b) + 1x=2 (a b)+ a b, 1
b
b∈Z}, B= {x | x2 3x+m=0} .
(1) 求全集 U 和集合 A . ( )
(2) 集合 A,B 是否能满足 UA ∩B= 若能, 求出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若不能, 请说明理
由.
第 11 页 共 9 页
2 3 4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例 30 给定整数 i, 若非空集合满足以下 3 个条件: 1 A N , 2 A = {1}, 3对任意的 x, y ∈N , 若
x+ y ∈A, 则 xy i∈A, 则称集合 A 为” 减 i 集”.
(1)P = {1, 2} 是否为” 减 0 集” 是否为” 减 1 集” 简要说明理由.
(2) 是否存在” 减 1 集” 若存在, 求出所有的” 减 1 集”;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1.1.1.5 节 综
1. ∣∣
合训练
集合 M = y ∣ y= 8 , x, y ∈ N 的元素个数是 ( ).
x+3
A. 2 B. 4 C. 6 D. 8
( )
2. 设 U =R , 已知两个非空集合 P,Q 满足 UP ∪Q=R , 则 ( ).
A. P ∩Q= B. P Q C. Q P D. P ∪Q=R
3. 已知集合 A= {x | x2 3x+2=0, x∈R} , B= {x | 0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
A. 16 B. 15 C. 14 D. 4
4.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物不知数”的问题: “今有物不知数, 三
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 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 ”, 此问题及其解题原理在世界上颇负
盛名, 中外数学家们称之为“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等. 对以上“物不知
数”的问题, 现有如下表示: 已知 A= {x | x=3n+2, n∈N } , B= {x | x=5n+3, n∈N } , C =
第 12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x | x=7n+2, n∈N } , 若 x∈A∩B ∩C , 则整数 x 的最小值为 ( ).
A. 128 B. 127 C. 37 D. 23
{ √ } ( )
5. 已知集合 A= x | y= 16 x2 , B= {x | x≥ a} ,若 RA ∩B=B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 a≤ 4} B. {a | a≥ 4} C. {a | a> 4} D. {a | a≥ 4}
6. 若集合 I = {1, 2, 3, 4, 5}的两个非空子集 M 和 N 满足“M 中的最大数小于 N 中的最小数”,
则称集合对 (M,N) 为集合 I 中的一组“伙伴子集对”, 那么集合 I 中的“伙伴子集对”共有
( ).
A. 49 对 B. 64 对 C. 72 对 D. 98 对
7. (多选) 已知 ( RA ) ∩B= , 则下列选项中不成立的有 ( ).
A. A∩B=A B. A∩B=B C. A∪B=B D. A∪B=R
8. (多选) 对于集合 M = {a | a= x2 y2 , x∈Z, y ∈ Z} , 给出如下结论, 其中正确的有 ( ).
A. 如果 B= {b | b=2n+1, n∈N} , 那么 B M
B. 如果 C = {c | c=2n, n∈N} , 那么 C M
C.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a2 ∈M
D.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 + a2 ∈M
第 13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9. 若非空集合 A= {x | 3≤ x< 1}, B= {x | x≤ a} , 且 A∪B= {x | x< 1}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为 .
10. 某网店统计了连续三天售出商品的种类情况: 第一天售出 19 种商品, 第二天售出 13 种商品,
第三天售出 18 种商品; 前两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3 种, 后两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4 种. 则该网店
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种, 这三天售出的商品最少有 种.
11. 已知集合 A= {1, 2,m} , 其中 m 为实数, B= {a2 | a∈A} , C =A∪B , 若 C 中的所有元素之
和为 6, 则 C 中的所有元素之积为 .
2 3 4
12. 从 1 B= {x | 1
6}, 3 B= {x | x≥ 7}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
充在下面问题中, 并解答.
问题: 已知集合 A= {x | a
注: 若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 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3. 已知集合 A= {x | x2 4x+3=0} , B= {x | x2 2 (a+1) x+ a2 +2=0} .
(1) 若 A∩B=A , 求实数 a 的值;
(2) 若 A∪B=A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4. 已知集合 A= {x | 2≤ x≤ 8}, B= {x | 2≤ x≤ 6 m}, C = {x |m 1≤ x≤ 1+2m}, U =R.
第 14 页 共 9 页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1) 若 UA ∩B=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 若 B ∩C =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15. 已知集合 U = {x | 1≤ x≤ 2 , x∈P}, A= {x | 0≤ x< 2, x∈P}, B= {x | a
1
(1) 若 P =R , 求 UA 中最大元素 m 与 UB 中最小(元素 )n 的差 m n ;
(2) 若 P =Z , 求 AB 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及 U AB .
第 15 页 共 9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第 16 页 共 9 页第 1 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
第 1 节 集合
1.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清单自查】
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 、 .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 或 ,用符号 和 表示.
(3)集合的表示方法: 、 、 .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或 N+) Z Q R
1.1.1.1 集合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元素的特征
例 1 若集合 M = {a, b, c} 中的元素是 ABC 的三边长, 则 ABC 一定不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考点】集合中元素具有互异性
【解答】 D
√ √ √
练 1.1 由实数 x, x,|x|, x2, 2( x2) , 3 x3 所组成的集合, 最多可含有的元素个数为 ( ).
A. 2 B. 3 C. 4 D. 5
【考点】集合的互异性, 指数运算及简单分类讨论
【解答】 B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 2 已知集合 A= {a+1, a2 +4a 9, 2021},若 4∈A,则实数 a 的值为 ( ).
A. 5 B. 1 C. 5 或 1 D. 5 或 1
【考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元素的互异性
【解答】 B
√
例 3 已知集合 A= {x|x=m+n 3,且m2 3n2 =1,m, n∈Z}.
√ √
(1) 判断 ( 2+ 6)2 是否为 A 中的元素;
(2) 设 c∈A,求证: c√ ∈A;
2+ 3
(3) 证明:若 x∈A,则 x+ 1 是偶数.
x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考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代数变形
√ √ √ √
【解答】 (1) 因为 ( 2+ 6)2 =8+4 3, 此时 m=8, n=4, 不满足 m2 3n2 =1, 所以 ( 2+
√
6)2 不是集合 A 中元素.
√ √ √
(2) 因为 c∈A, 所以可设 c=m+n 3,m, n∈Z, 所以 c√ =(m+n 3)(2 3)= (2m
√ 2+ 3
3n)+ (2n m) 3,易验证 (2m 3n)2 3(2n m)2 =1,所以 c√ ∈A.
2+ 3
(3) 因为 x∈A, 所以 x+ 1 =2m,即 x+ 1 是偶数.
x x
y |xyz|
练 3.1 (多选) 已知 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 x| | +
z
| | + | | +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 M,x y z xyz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0∈/M B. 2∈M C. 4∈M D. 4∈M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及集合的互异性
【解答】 CD
练 3.2 已知集合 A= {x|x2 +2ax a< 0}, 且 1∈A,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考点】元{素
【解答】 a∣∣∣与集合}关系的判断a 1
3
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 }
例 4 集合 A= 6 ∈Z∣ x∈N ,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
3 x
【考点】描述法表示集合,一定要注意元素的限制
【解答】 ∵ x∈N ,∴ 3 x∈Z . ∵ 6 ∈Z,∴ 3 x 是 6 的约数, ∴ 3 x= ±1,±2,±3 或 ±6 .3 x
3 x=1 , 得 x=2∈N ;
3 x= 1 , 得 x=4∈N ;
3 x=2 , 得 x=1∈N ;
3 x= 2 , 得 x=5∈N ;
3 x=3 , 得 x=0 , 与已知 x∈N 矛盾, 故 3 x =3
3 x= 3 , 得 x=6∈N ;
3 x=6 , 得 x= 3 , 与已知 x∈N 矛盾, 故 3 x =6 ;
3 x= 6 , 得 x=9∈N .
故 3 x 的值只能是 1, 1, 2, 2, 3, 6 ,
对应 6 的值依次为 6, 6, 3, 3, 2, 1 , 即 A= { 6, 3, 2, 1, 3, 6} .3 x
练 4.1 集合 A= {x∈N | 6 ∈Z} ,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3 x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
【解答】 {1, 2, 4, 5, 6, 9}
例 5 给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
A. 集合 {x∈N | x3 = x} 用列举法表示为 {0, 1}
B. 实数集可{以表示为 {x | x 为所有实数 } 或 {R}
x+ y=0, { }
C. 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为 x= 1 , y= 1
x 2 2y= 1
第 2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D. 方程 (x 2)2 +(y+3)2 =0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为 {(2, 3)}
【考点】集合的表示方法
练 5.1 已知集合 P = {x|x=2k, k ∈Z},Q= {x|x=2k+1, k ∈Z},M = {x=4k+1, k ∈Z}, 若 a∈
P, b∈Q 则 ( ).
A. a+ b∈P B. a+ b∈Q
C. a+ b∈M D. a+ b不属于P Q,M中任意一个
【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
【解答】当 a∈P, b∈Q时,设 a=2k1, b=2k2 +1,则 a+ b=2(k1 + k2)+ 1,所以 a+ b∈Q,故
选 B.
1.1.1.2 集合间的关系
【知识清单自查】
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 自然语言 符号语言 Venn 图
子集 集合 A 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 B 中 (即若 x∈A,则 x∈B)
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 A 中
集合相等 集合 A,B 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 A,B 互为子集
2. 集合子集的个数对于有限集合 A,其元素个数为 n,则集合 A 的子集个数为 2n,真子集个
数为 2n 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2n 2.
一、简单集合关系的判断
例 6 下列关系中表示正确的是 ( ).
A. { } {a, b} B. {(a, b)} {a, b} C. {b, a} {a, b} D. { } 0
【考点】集合间关系的判断
【解答】 CD
练 6.1 下面五2个式子中: a {a}; {a}; {a}∈ {a, b} ; {a} {a}2;Sa∈{b, c, a} ,正确的有 .
【3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 3
【4解答】 1中, a 是集合 {a} 中的一个元素, 所以 a∈{4a} , 所以 1错误;
25中, 空集是任一集合的子集, 所以 2正5 确;
36中, {a} 是 {a, b} 的子集, 所以 {6a} {a , b} , 所以2 33错4 误5 6;
4中, 任何集合是其本身的子集, 所以 4 正确;
5中, a 是 {b, c{, a}∣∣∣的元素, 所以 5正}确. 故{答案∣ 为 1 2 3 4 5 . }例 7 设集合 A= x x= k+ 1 , k ∈Z ∣, B= y ∣ y= k 1 , k ∈Z ,则它们之间最准确的关系是
4 2 4
第 3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 ).
A. A=B B. A B C. A B D. A B
【考点】集合间的关系的判断
【解答】由 A 可得 x= 4k+1 , 由 B 可得 x= 2k 1 , 归纳可得 A B,故选 C.
4 4
练 7.1 若{ 集∣∣ 合 { ∣ } }{ ∣A= x x=m+ 1 ,m∈Z , B= x ∣ x= n 1 ,6 2 3
n∈Z}, C = x ∣ x= p + 1 , p∈Z , 则 A,B,C 之间的关系是 ( ).
2 6
A. A=B=C B. A B=C C. A B C D. B C A
【考点】集合间的关系的判断
【解答】 B
例 8 (多选) 满足 {0, 2, 4} A {0, 1, 2, 3, 4} 的集合 A 可以为 ( ).
A. {0, 2, 4} B. {0, 1, 2, 4} C. {0, 1, 3, 4} D. {0, 1, 2, 3, 4}
【考点】子集个数的判断
【解答】由题意可知, 集合 A 包含集合 {0, 2, 4}, 同时又是集合 {0, 1, 2, 3, 4} 的真子集, 所以满
足题意的集合 A 为 {0, 2, 4} 或 {0, 1, 2, 4|} 或 {0, 2, 3, 4}. 故选 AC.
练 8.1
已知集合 A= {x | x2 7x+10=0, x∈R} , B= {x | 1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考点】子集个数的判断
【解答】由题得 A= {2, 5},B= {2, 3, 4, 5}. 因为 A C B, 所以根据子集和真子集的定义, 集
合 C 必须含有元素 2,5, 所以 C = {2, 5} 或 {2, 5, 3} 或 {2, 5, 4}.
答案为 3.
二、根据集合间关系求参
例 9 (多选) 已知集合 A= {x|1
的是 ( ).
A. 不存在实数 a 使得 A=B B. 当 a=4 时,A B
C. 当 0 a< 4 时,B A D. 存在实数 a 使得 B A
2a 3=1,【解答】若 A=B, 则 此方程组无解, 所以不存在实数 a 使得 A=B, 故 A 正a 2=2,
确.
当 a=4 时,B= , 不满足 A B, 故 B 错误.
若 B A, 则当 B = 时, 有 2a 3 a 2, 即 a 1; a< 1,
当 B= 时, 有 2a 3 1, 此不等式组无解, 所以若 B A, 则 a 1, 故 C 错误,D 正确.a 2 2
练 9.1 已知集合 A= {x | 1
第 4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 ).
A. {a | a≥ 2021} B. {a | a> 2021} C. {a | a≥ 1} D. {a | a> 1}
【解答】因为 A= {x | 1
例 10 { }
若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 a, b , 1 ,又可表示成 {a2, a+ b, 0} ,则 a2022 b2023= .a
【解答】由 a, b , 1 = {a2, a+ b, 0} 以及集合元素的性质可知 a= 0 且 a= 1 , 则 a= a2,∴ a=
a
a+ b,∴ b=0 , 则 a2 =1,∴ a= 1,∴ a2022 b2023 =( 1)2022 =1 .
练 10.1 已知集合 A= {a, 0, 1},B= {c+ b, 1 , 1}, 且 A=B,则 a= ,b= ,c=
a+ b
.
【解答】 a=1, b= 2, c=2
例 11 (多选)已知 A= {x | x2 5x+4=0} , B= {x | ax 1=0} ,若 B A ,则实数 a的值可以是
( ).
A. 0 B. 1 C. 4 D. 1
4
【解答】因为 A= {1, 4}, B A , 所以 B= 或 {1} 或 {4} 或 {1, 4} .
若 B= , 则 a=0 ; 若 B= {1} , 则 a=1 ;
若 B= {4} , 则 a= 1 ; 若 B= {1, 4} , 无解. 故选 ABD.
4
练 11.1 已知集合 A= {x | x2 +4x=0} , B= {x | x2 +2(a+ 1) x+ a2 1=0} .
(1) 若 A 是 B 的子集, 求实数 a 的值;
(2) 若 B 是 A 的子集,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答】 (1) 由题意得 A= { 4, 0} .
若 A 是 B 的子集, 则 B=A= { 4, 0} , =4(a+1)2 4 (a2 1)> 0,
所以 4+0= 2 (a+1) , 4× 0= a2 1,
解得 a=1 .
(2) 若 B 为空集, 则 =4(a+1)2 4 (a2 1)= 8a+8< 0 , 解得 a< 1 ;
若 B 为单元素集合, 则 =4(a+1)2 4 (a2 1)= 8a+8=0 , 解得 a= 1 ,
将 a= 1 代入方程 x2 +2 (a+1) x+ a2 1=
0, 得 x2 =0 , 即 x=0, B= {0} , 符合要求;
若 B 为双元素集合, 则 B=A= { 4 ,
0} , 则由 (1) 可知 a=1 .
综上所述,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 | a≤ 1 或 a=1} .
例 12 已知集合 A= {x1 3 x< 4},B= {x|2m 1 x m+1},若 B A, 求实数 m 的取值
范围.
【解答】 (1) 当 B= 时, 有 m+1< 2m 1, 即 m> 2.
第 5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 效 精品试卷| 数学 m+1 2m 1,
(2) 当 B = 时, 12m 1 3 ,所以 1 m 2.m+1< 4
综上,m 1
三、能力提升
例 13 已知集合 S= {0, 1, 2, 3, 4, 5},A是 S 的一个子集,当 x∈A时,若 x 1∈/ A,且 x+1∈/ A,则
称 x 为 A 的一个” 孤立元素”, 那么无” 孤立元素” 且有 4 个元素的集合 S 的子集共有
个.
【解答】根据题意知无”孤立元素”且有 4个元素的集合 S的子集有 {0, 1, 2, 3},{0, 1, 3, 4},{0, 1, 4, 5},
{1, 2, 3, 4}, {1, 2, 3, 4, 5} 共 6 个.
例 14 定义:若对任意m,n∈A(m,n可以相等),都有 1+mn =0,则集合B= {x|x= m+n ,m, n∈
1+mn
A} 称为集合 A 的生成集.
(1) 求集合 A= {3, 4} 的生成集 B;
(2) 若集合 A= {a, 2} 的生成集为 B, 且 B 的子集个数为 4, 求实数 a 的值;
(3) 若集合 A= {x| 1
【解答】
练 14.1 设集合 Sn =1, 2, 3, ....n,X Sn, 把 X 的所有元素的乘积称为 X 的容量 (若 X 中只有一
个元素, 则该元素的数值即为它的容量, 规定空集的容量为 0). 若 X 的容量是奇 (偶) 数, 则称
X 为 Sn 的奇 (偶) 子集. 若 n=3, 则 Sn 的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为 .
【解答】
1.1.1.3 集合的运算
【知识清单自查】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 自然语言 符号语言 Venn 图
交集 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补集 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2
2.3常用结论
1并集的性质:A∪ =A;A∪A=A;A∪B=B ∪A;A∪B=A B A.
2交集的性质:A∩ = ;A∩A=A;A∩B=B ∩A;A∩B=A A B.
第 6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一、基础运算
例 15 设集合 A= {1, 2, 3},B= {x| 1
A. {1} B. {1, 2} C. {0, 1, 2, 3} D. { 1, 0, 1, 2, 3}
【解答】因为 B= {x| 1
例 16 已知集合 A= {x| 6< 2 x< 2},B= {y|y= 3x, x∈A} 则 A∩B= ( ).
4
A. {x|3
【解答】由 6< 2 x< 2 可得 2
所以 4
4
所以 A= {x | 4
所以 A∩B= {x | 4
例 17 如图, U 是全集, M,P, S 是 U 的子集, 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
A. (M ∩P )∩S( ) B. (M ∩P )∪S( )
C. (M ∩P )∩ US D. (M ∩P )∪ US
【解答】由 6< 2 x< 2 可得 2
所以 4
4
所以 A= {x | 4
所以 A∩B= {x | 4
练 17.1 已知集合 A= {x | 2
A. A∪B B. A∩B C. R (A∪B) D. R (A∩B)
【解答】因为 A= {x | 2
x< 1} , 所以 R (A∪B)= {x | x> 2} , R (A∩B)= {x | x≤ 2 或 x≥ 1} . 故选 D.
练 17.2 已知集合 S= {s | s= 2n+1, n∈Z}, T = {t | t=4n+1, n∈Z} , 则 S∩ T = ( ).
A. B.
C. D. Z
A. B. S C. T D. Z
【解答】由题意得, 集合 S= {· · · , 5 , 3, 1, 1, 3, 5, · · · }, T = {· · · , 3, 1, 5, 9 , · · · } , 所以
T S , 则 S ∩T =T . 故选 C.
二、含参问题
例 18 集合 A= {x|m 1 x
5},若 A∪B=R,则实数 m的
取值范围为 . m 1 2
【解答】因为 A= {xlm x
练 18.1 已知集合 A= {x | 1
a} . 若 A∩B=A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第 7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 ).
A. {a | a≥ 2} B. {a | a≤ 1} C. {a | a≥ 1} D. {a | a≤ 2}
【解答】 A∩B=A , 所以 A B . 因为 A= {x |1
a} , 所以结合数轴分析
可得 a≤ 1 , 故选 B. ( )
练 18.2 已知集合 M = {x | x+m≥ 0}, N = {x | 2
,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m< 2} B. {m |m≤ 2}
C. {m |m≥ 2} D. {m |m≥ 2 或 m≤ 4}
【解答(】因为) M = {x | x+m≥ 0}, U =R , 所以 UM = {x | x< m} , 又 N = {x | 2
, 且 UM ∩N = , 所以 m≤ 2 , 得 m≥ 2 . 故选 C.
例 19 设集合 A= {x∈RIlx al < 1},B= {X ∈R|Ix bl > 2},若 A∩B = ,则实数 a, b必满足
( ).
A. |a b|< 1 B. |a b|> 1 C. |a b| 1 D. |a b| 1
【解答】由 |x a|< 1,可得 1
由 Ix bl > 2, 可得 x b> 2 x b< 2, 即 x> b+2 或 x< b 2, 所以 B= {xlx< b 2 x>
b+2}. 因为 A∩B = , 所以结合数轴 (图略) 可知 a 1
b+2, 即 a b< 1
或 a b> 1, 即 |a b|> 1.
故选 B.
练 19.1 已知集合 A= {xlx< 2或x> 6},B= {x|m+1 x 2m}.
(1) 若 m=3, 求 A∪B, ( UA)∩ ( UB);
(2) 若 A∪B=B,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答】 (1) 若 m=3, 则 B= {×|14 x 6}, UB= {xlx2< 4或x> 6}.
因为A= {xlx< 2或x> 6},所以 UA= {x| 2 x 6}. 所以A∪B= {xlx< 2或x> 4},( UA)∩
( UB)= {x| 2 x< 4}. (2) 若 A∩B=B, 则 B A. 1当 B= 时,m+1> 2m, 即 m< 1,
此时满足2B A; 当 B3 = 时, 即 m 1 4时, 由 B A, 可得 2m< 2 或 m+1> 6, 所以 m> 5.
综上所述,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m|m< 1或m> 5}.
练 19.2 在 1 A∩B=A, 2 A∩ ( UB)=A, 3 A∩B=0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 补充到下面的横线
上, 求解下列问题:
已知集合 A= {x|a 1
(1) 当 a=2 时, 求 A∪B;
(2) 若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答】
1.1.1.4 易错题与综合题
例 20 已知集合 A= {m+2, 2m2 +m}, 若 3∈A, 则实数 m 的值为 .
【解答】由题可得 m+2=3 或 2m2 +m=3, 则 m=1 或 m= 3 . 当 m=1 时,m+2=2m2 +
2
m=3, 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故舍去;
第 8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当 m= 3 时,A= {1 , 3} 满足题意. 综上,m 的值为 3 .
2 2 2
例 21 已知集合 M = {(x, y)|(x+3)2 +(y 1)2 =0},N = { 3, 1}, 则 M 与 N 的关系是 ( ).
A. M =N B. M N C. N M D. M ∩N =
【解答】因为 M = {( 3, 1)} 是点集, 而 N = { 3, 1} 是数集, 所以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 故
选 D.
例 22 已知集合 M = {x| x 0},N = y|y=3x2 2 +1, x∈R, 则 M ∩N= ( ).(x 1)
A. B. {x|x 1} C. {x|x> 1} D. {x|x 0}
【解答】 C.
例 23 已知集合 A= {xlx a=0} ,B= {xlax=4}, 若 A∩B=B, 则实数 a 的值为 .
【解答】 C.
例 24 已知集合 A= {x | 1≤ x≤ 2}, B= {x | 2m
2} .
(1) 若 A∩B=B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 若 B ∩C 中只有一个整数,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答】 (1) 因为 A∩B=B ,{所以 B A .
2m< 1,
当 B = 时, 由 B A 得 解得 1 ≤m< 1 ; 当 B= 时, 2m≥ 1 , 解得
2 2
2m≥ 1,
m≥ 1 , 满足 B A .
2 }
综上,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m |m≥ 1 .
2
(2) 因为 B ∩C 中只有{ 一∣∣个整数, 所以 B = , 且 3≤ 2m< 2 , 解得 3 ≤m< 1 , 所以实2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m 3 ≤ m< 1} .
2
例 25 已知全集 U =
R , 集合 A= {x | 1(≤ x≤) 3}, B= {x | 2
(1) 求 A∩B,A∪ UB ;
(2) 若 B ∩C =C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
【解答】 (1)A∩B= {x | 2
.
(2) 由 B ∩C =C 可得 C{ B .
a> 2,
由题可得 C = , 所以 解得 2
a+1< 4,
例 26 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 m,n , 定义某种运算“※”如下: 当 m,n 都为正偶数或都为正奇数
时, m ※n=m+n ; 当 m,n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 m※n=mn . 在此定义下,集
合 M = {(m,n) |m ※n=8} 中的元素个数是 .
【解答】 当 m,n 都为正偶数时, 符合条件的 (m,n) 有 (2, 6) , (4, 4) , (6, 2) , 共 3 个;
当 m,n 都为正奇数时, 符合条件的 (m , n) 有 (1, 7) , (3, 5) , (5, 3) , (7, 1) , 共 4 个; 当 m,n
中一个为正偶数, 一个为正奇数时, 符合条件的 (m,n) 有 (1, 8) , (8, 1) , 共 2 个. 所以集合 M
的元素个数是 3+4+2= 9.
第 9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例 27 (多选) 用 C (A) 表示非空集合 A 中的元素个数, 定义 A B= |C (A) C (B)| . 已知集合
A= {x | x2 1=0} , B= {x | (ax2 +3x) (x2 + ax+2)=0} . 若 A B=1 , 则实数 a 的取值可
能是 ( ).
√ √
A. 2 2 B. 0 C. 1 D. 2 2
【解答】根据题意, 已知 A= {1 , 1} , 则 C (A)= 2 .
又由 A B=1 得 C (B)= 1 或 3, 即方程 (ax2 +3x) (x2 + ax+2)=0 有 1 个根或 3 个根.
由 (ax2 +3x) (x2 + ax+2)=0 , 可得 ax2 +3x= 微偏谷变量 2=0 .
左 ax +3x =0 , 则 x=0 或 ax+3=0 ,
当 a=0 时, B= {0}, C (B)= 1 , 符合题意.
当 a =0 时, ax2 +3x=0 对应的根为 0
和 3 ,
a
x2 + ax+2=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且不为 0
√
和 3 , 则 = a2 8=0 , 得 a=±2 2 ,
a √ √ √
当 a=2 2 时, B= 0 , 2,
3 2
, 则 C (B)= 3 , 符合题意;√ √ √ 4
当 a= 2 2 时, B= 0, 2, 3 2 , 则 C (B)= 3 , 符合题意.
4
x2 + ax+2=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且其中一根为 3 , 则 a=±3 ,
a
当 a=3 时, B= {0, 1, 2} , 则 C (B)= 3 , 符合题意;
当 a= 3 时, B= {0, 1, 2} , 则 C (B)= 3 , 符合题意.
√
综上, 实数 a 可取的值为 0,±3,±2 2 , 故选 ABD.
例 28 设 A 是非空数集, 若对任意 x, y ∈A , 都有 x+ y ∈A, xy ∈A , 则称 A 具有性质 P . 给出
以下命题:
若 A 具有性质 P , 则 A 可以是有限集;
若 A1, A2 具有性质 P , 且 A1 ∩A2 = , 则 A1∩ A2 具有性质 P ;
若 A1, A2 具有性质 P , 则 A1 ∪A2 具有性质 P ; 若 A 具有性质 P , 且 A =R , 则 RA 不
具有性质 P . 2
其中所3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解答】对于 1 , 取集合 A= {0} , 则 A 具有性质 P , 故 A 可以是有限集, 故 为真命题.
对于 2 ,取 x, y ∈ (A1 ∩A2) ,则 x∈A1, x∈ A2, y ∈A1, y ∈A2 ,又 A1, A2 具有性质 P , ∴ x+ y ∈
A1, xy4∈A1, x+ y ∈A2, xy ∈A2,∴ x+ y ∈ (A1 ∩A2) , xy ∈ (A1 ∩A2) ,∴A1 ∩A2 具有性质 P , 故
为真命题.
对于 3 5,取 A1 = {x | x=2k, k ∈Z}, A2 = {x | x=3k, k ∈Z} ,则 2∈ (A1 ∪A2) , 3∈ (A1 ∪A2) ,但
2+3=5∈/ (A1 ∪A2) , 故 为假命题.
对于 4 , 若 A 具有性质 P , 且 A =R , 假设 RA 也具有性质 P , 设 0∈A , 在 RA 中任取
一个 x, x= 0 , 若 x∈ RA , 由于 RA 具有性质 P , 则 x+( x)= 0∈ RA , 与 0∈A 矛盾,
故 x∈(A . )由于 A 具有性质 P, RA 也具有性质 P,∴ ( x)2 ∈A, x2 ∈ RA , 而 ( x)2 = x2 ,
与 A∩ RA = 矛盾, 故当 0∈A 且 A 具有性质 P 时, RA 不具有性质 P . 同理当 0∈ RA
时, 也可以推出矛盾, 故 为真命题.
第 10 页 共 17 页
2 3 5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故答案为 1 2 4 .
例 29 定义两种新运算“ ”与“ ”,满足如下运算法则: 对任意的 a, b∈R ,有 a b= ab, a b=
{ ∣a b∣ 2 . 已知全集 U = {x | x=(a b)+ (a b), 2
b
b∈Z}, B= {x | x2 3x+m=0} .
(1) 求全集 U 和集合 A . ( )
(2) 集合 A,B 是否能满足 UA ∩B= 若能, 求出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若不能, 请说明理
由.
【解答】 (1) 全集 U 中 x=(a b)+ (a b)= ab+ a b2 , 当 a= 1 时, b=0 或 b= -1, 此时(a+b) +1
x= 1 或 x=1 ;
2
当 a=0 时{, b=0 ,}此时 x=0 .
所以 U = 1 , 0, 1 .
2
集合 A 中 x=2 (a b)+ a b =2ab+ [ a b{ } 2 ] , 当 a=0 时, b=1 , 此时b b (a+ b) + 1
x= 1 , 所以 A= 1 .
2 2 ( )
(2) 因为 UA= {0, 1} , 所以当 UA ∩ B= 时, B= 或 B=A .
当 B= 时, 方程无实根, =( 3)2 4m< 0, 解得 m> 9 ;
4
当 B=A 时 ,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为2
1 1 3× 1 +m=0, , 所以 2 22 ( 3)2 4m=0,
此时 m 的值不存在. { ∣ } 2 3 4
综上,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m ∣m> 9 .
4
例 30 给定整数 i, 若非空集合满足以下 3 个条件: 1 A N , 2 A = {1}, 3对任意的 x, y ∈N , 若
x+ y ∈A, 则 xy i∈A, 则称集合 A 为” 减 i 集”.
(1)P = {1, 2} 是否为” 减 0 集” 是否为” 减 1 集” 简要说明理由.
(2) 是否存在” 减 1 集” 若存在, 求出所有的” 减 1 集”;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答】 (1) 因为 P N ,P = {1}2, 1+1=2∈P, 1× 1 0∈P , 所以 P 是” 减 0 集”. 因为 P
N ,P = {1}, , 1+1=2∈P, 1× 1 1∈/ P , 所以 P 不是” 减 1 集”.
(2) 存在” 减 1 集”A. 理由如下. 1若 1∈A, 则 A 中除了 1, 必然还含有其他元素. 假设 2∈A,
则 1+1∈A, 而 1xl 1∈/ A, 与 A 是” 减 1 集” 矛盾, 因此 2∈/ A. 假设 3∈A, 则 1+2∈A, 又
1×2 1∈A,因此 3∈A. 因此有 A= {1, 3}. 假设 4∈A,则 1+3∈A,而 1×3 1∈/ A,与 A是”
减3 1 集” 矛盾, 因此 4∈/ A. 假设 5∈A, 则 1+4∈A, 1× 4 1∈A, 2+3=5, 2x3 1∈A, 因此
5∈A. 因此有 A= {1, 3, 5}. 以此类推, 可得 A= {1, 3, 5, · · · , 2n 1, · · · }, (n∈N ).
2若 1∈/ A, 则设 A 中最小元素为 m, 则 1+ (m 1)∈A, 1× (m 1) 1=m 2∈A, 这与 m
是 A 中最小元素矛盾,故不存在满足题意的 A.
综上, 满足题意的所有” 减 1 集” 为 {1, 3},{1, 3, 5},{1, 3, 5, 7},· · ·
第 11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1.1.1.5 节 综∣∣合训练1. 集合 M = y ∣ y= 8 , x, y ∈ N 的元素个数是 ( ).
x+3
A. 2 { ∣∣B. 4 } C. 6 D. 8
【解答】因为 M = y ∣ y= 8 , x, y ∈N ,x+3
所以当 x=0 时, y= 8 = 8 ∈/ N ; 当 x=1
0+3 3
时, y= 8 =2∈N ; 当 x=2 时, y= 8 =
1+3 2+3
8 ∈/ N ; 当 x=3 时, y= 8 = 4 ∈/ N ; 当 x=4
5 3+3 3
时, y= 8 = 8 ∈/ N ; 当 x=5 时, y= 8 =
4+3 7 5+3
1∈N ; 当 x≥ 6 时, y= 8 {< ∣∣∣1 , 且 y =0 , 所x+3以 y ∈/ N . 综上所述, M = y y= 8 , x, y ∈x+3
N= {2, 1} , 元素个数是 2 . 故选 A. ( )
2. 设 U =R , 已知两个非空集合 P,Q 满足 UP ∪Q=R , 则 ( ).
A. P ∩Q=( ) B. P Q( ) C. Q P D. P ∪Q=R
【解答】由 UP ∪Q=R 可知 UP ( UQ ), 所以 P Q . 故选 B.
3. 已知集合 A= {x | x2 3x+2=0, x∈R} , B= {x | 0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
A. 16 B. 15 C. 14 D. 4
【解答】A= {x | x2 3x+2=0, x∈R}= {1, 2}, B= {x | 0
为 A C B , 所以 C 中一定含有 1,2 两个元素, 且元素个数为 2 个以上, 因此只需要求出集
合 {3, 4, 5, 6} 的子集再减去 即可, 即集合 C 的个数为 24 1=15 . 故选 B.
4.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物不知数”的问题: “今有物不知数, 三
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 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 ”, 此问题及其解题原理在世界上颇负
盛名, 中外数学家们称之为“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等. 对以上“物不知
数”的问题, 现有如下表示: 已知 A= {x | x=3n+2, n∈N } , B= {x | x=5n+3, n∈N } , C =
{x | x=7n+2, n∈N } , 若 x∈A∩B ∩C , 则整数 x 的最小值为 ( ).
A. 128 B. 127 C. 37 D. 23
【解答】 A= {5, 8, 11, 14, 17, 20, 23, · · · } , B= {8, 13, 18, 23, · · · }, C = {9, 16, 23, · · · } , 故整数 x
的最小值为 23.{故选 D.√ } ( )
5. 已知集合 A= x | y= 16 x2 , B= {x | x≥ a} ,若 RA ∩B=B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 a≤ 4} B. {a | a≥ 4} C. {a | a> 4}( ) D. {a | a≥ 4}
【解答】集合 A= {x | 4≤ x≤ 4}, B= {x | x≥ a} , 若 RA ∩B=B , 则 B RA . 因为
RA= {x | x< 4 , 或 x> 4} , 所以 a> 4 . 故选 C.
6. 若集合 I = {1, 2, 3, 4, 5}的两个非空子集 M 和 N 满足“M 中的最大数小于 N 中的最小数”,
则称集合对 (M,N) 为集合 I 中的一组“伙伴子集对”, 那么集合 I 中的“伙伴子集对”共有
第 12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 ).
A. 49 对 B. 64 对 C. 72 对 D. 98 对
【解答】集合M 中最大数为 1,即M = {1}时, N ∈{{2}, {3}, {4}, {5}, {2, 3}, {2 , 4}, {2, 5}, {3, 4}, {3, 5}, {4, 5}, {2, 3, 4}, {2,
3, 5}, {2, 4, 5}, {3, 4, 5}, {2, 3, 4, 5}} , 则共有 1× 15=15 (对); 当集合 M 中最大数为 2, 即 M ∈
{{2}, {1, 2}} 时, N ∈{{3}, {4}, {5}, {3 , 4}, {3, 5}, {4, 5}, {3, 4, 5}} , 则共有 2× 7= 14 (对); 当
集合M 中最大数为 3,即M ∈ {{3}, {1, 3}, {2, 3}, {1, 2, 3}}时, N ∈{{4} , {5}, {4, 5}} ,则共有
4× 3=12 (对);当集合M 中最大数为 4,即M ∈{{4}, {1, 4}, {2, 4} , {3, 4}, {1, 2, 4}, {1, 3, 4}, {2, 3, 4}, {1, 2, 3
, 4}} 时, N = {5} , 则共有 8× 1=8 (对). 所以集合 I 中的“伙伴子集对”共有 15+14+12+
8=49 (对). 故选 A.
7. (多选) 已知 ( RA ) ∩B= , 则下列选项中不成立的有 ( ).
A. A∩B=A B. A∩B=B C. A∪B=B D. A∪B=R )
【解答】对于 A , 由 A∩B=A 得 A B , 不妨设 A= {x | x> 1}, B= {x | x> 0} , 则 ( RA ∩
B= {x | 0
, 故 B 成立; 对于 C , 由 A∪ B=B 得 A B , 由选项 A 知 RA ∩B= , 故 C 不成立; 对
于 D, A∪B=R , 不妨设 A= {x | x≤ 1}, B= {x | x> 0} , 显然 ( RA ) ∩ B= {x | x> 1} = ,
故 D 不成立. 故选 ACD.
8. (多选) 对于集合 M = {a | a= x2 y2 , x∈Z, y ∈ Z} , 给出如下结论, 其中正确的有 ( ).
A. 如果 B= {b | b=2n+1, n∈N} , 那么 B M
B. 如果 C = {c | c=2n, n∈N} , 那么 C M
C.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a2 ∈M
D.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 + a2 ∈M
【解答】对于 A, b=2n+1, n∈N , 总有 b=2n+1= (n+1)2 n2 , 由于 n+1, n∈N ,
故 B M , 故 A 正确; 对于 B , 可举例说明, 当 n=1 时, c=2n=2 , 而当 x∈Z, y ∈Z 时,
x2 y2 =2 , 所以 C M , 故 B 错误; 对于 C , 若 a1 ∈ M,a2 ∈M , 不妨设 a 21 = x1 y21, a2 =
x2 y22 2 , x1, y1, x 2 22, y2 ∈Z , 则 a1a2 =(x1 y1) (x22 y2
2
2)= (x1x2 + y1y2) (x y + x y )
2
1 2 2 1 , 其中
x1x2 + y1y2, x1y2 + x2y1 ∈Z , 所以 a1a2 ∈M , 故 C 正确; 对于 D , 若 a1 ∈M,a2 ∈M , 不妨设
a1 = x
2 2
1 y1, a2 = x22 y22 ,则 a1 + a2 = x21 y21 + x2 22 y2 =(x1 + x2)
2 (y 21 + y2) 2x1x2+ 2y1y2
, 所以 a1 + a2 ∈/M , 故 D 错误. 故选 AC.
9. 若非空集合 A= {x | 3≤ x< 1}, B= {x | x≤ a} , 且 A∪B= {x | x< 1}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为 .
【解答】因为 A= {x | 3≤ x< 1}, B= {x | x≤ a}, A∪B= {x | x< 1} , 所以 3≤ a< 1 . 故实
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 | 3≤ a< 1} .
10. 某网店统计了连续三天售出商品的种类情况: 第一天售出 19 种商品, 第二天售出 13 种商品,
第三天售出 18 种商品; 前两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3 种, 后两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4 种. 则该网店
第 13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种, 这三天售出的商品最少有 种.
【解答】由题意知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19 3=16 (种). 前两天售出的商品有
19+13 3=29 (种), 第三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18 4= 14 (种). 当这 14 种商品
都在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 16 种商品中, 即第三天没有售出新的商品种类时, 这三天
售出的商品种类最少有 29 种.
11. 已知集合 A= {1, 2,m} , 其中 m 为实数, B= {a2 | a∈A} , C =A∪B , 若 C 中的所有元素之
和为 6, 则 C 中的所有元素之积为 .
【解答】因为 B= {a2 | a∈A} , A= {1, 2 , m} ,所以 1∈B, 4∈B,m2 ∈B ,所以 1∈C , 2∈C, 4∈
C,m∈C,m2 ∈C . 若m2 =1 ,则m= 1或m=1 (舍),此时 C = {1, 2, 4 , 1} ,满足 C 中所有
√ √
元素之和为 6, 故 C 中的所有元素之积为 -8 ; 若 m2 =2 , 则 m= ± 2 , 此时 C = {1, 2, 4, 2}
√
或 {1, 2, 4 , 2} , 这与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6 矛盾; 若 m2 =4 , 则 m= 2 或 m=2 (舍),
此时 C = {1, 2, 4, 2} , 这与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6 矛盾; 若 m2 =m , 则 m=0 或 m=
1 (舍) , 此时 C = {1, 2, 4, 0} , 这与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6 矛盾; 若 m=4 , 则 m2 =16 , 此
时 C = {1, 2, 4, 16} , 这与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6 矛盾; 若 m2 = 1, 2, 4,m , 且 m =4 , 则
C = {1, 2, 4,m,m2} , 则 1+2+4+m+ m2 =6 , 即 1+m+m2 =0 , 此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 C
2 3 4
中的所有元素之积为 8.
12. 从 1 B= {x | 1
6}, 3 B= {x | x≥ 7}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
充在下面问题中, 并解答.
问题: 已知集合 A= {2x | a
注: 若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 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解答】若选择条件 1 .
当 A= 时, 满足 A∩B= , 此时 10 a≤ a , 解得 a≥ 5 ;
{当 A = 时, 因为 A∩B= , 所以
a< 5,
解得4≤ a< 5.
a≥ 4 或103 a≤ 1,
综上所述,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 | a≥ 4} .
若选择条件 2 .
当 A= 时, 满足 A∩B= , 此时 10 a≤ a 解得 a≥ 5 ;
当 A = 时, 因为 RB{= {x | x> 6} , 所以 B= {x | x≤ 6}.
a< 5,
因为 A∩B= , 所以 a 无解.
4 a≥ 6,
综上所述,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 | a≥ 5} .
若选择条件 3 .
当 A= 时, 满足 A∩B= , 此时 {10 a≤ a , 解得 a≥ 5 ;
a< 5,
当 A= 时, 因为 A∩B= , 所以 解得3≤ a< 5.
10 a≤ 7,
综上所述,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 | a≥ 3} .
13. 已知集合 A= {x | x2 4x+3=0} , B= {x | x2 2 (a+1) x+ a2 +2=0} .
第 14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1) 若 A∩B=A , 求实数 a 的值;
(2) 若 A∪B=A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答】 (1) 因为 A∩B=A , 所以 A B . 又 A= {x |
x2 4x+3=0}= {1, 3},{B= {x | x2 2(a+
1+3=2 (a+1) ,
1)x+ a2 +2=0} , 所以 解
1× 3= a2 +2,
得 a=1 . (4 分)
(2) 因为 A∪B=A , 所以 B A , 所以 B 可
能为 , {1}, {3}, {1, 3} .
当 B= 时, =4(a+1)2 4 (a2 +2)< 0 ,
解得 a< 1 ;
2 {
1+1=2 (a+1) ,
当 B= {1} 时, { a 无解;1× 1= a2 +2,
3+3=2 (a+1) ,
当 B= {3} 时, { a 无解;3× 3= a2 +2,
1+3=2 (a+1) ,
当 B= {1, 3} 时, 解得 a=1 .
1× 3= a2 +2,
综上所述,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1 或 a=1 .
2
14. 已知集(合 A)= {x | 2≤ x≤ 8}, B= {x | 2≤ x≤ 6 m}, C = {x |m 1≤ x≤ 1+2m}, U =R.
(1) 若 UA ∩B=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 若 B ∩C =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答】)(1) 因为 A= {x | 2≤ x≤ 8} , 所以 UA= {x | x< 2 , 或 x> 8} .
又 UA ∩B= , B= {x | 2≤ x≤ 6 m} ,
所以当 B= 时, 6 {m< 2 , 即 m> 4 , 满足
6 m≥ 2,
条件. 当 B= 时, 解得 2≤ m≤ 4 .
6 m≤ 8,
综上所述,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m |m≥ 2} . (5 分)
(2) 因{为 B ∩C = , 所以 B = , 且 C = ,
6 m≥ 2,
则有 解得 2{≤m≤ 4 .m 1≤ 1+2m,
1+2m≥ 2,
又 B ∩C = , 所以 m 还需满足 { ∣
1
} 解得 ≤m≤
7 .
≤ 2 2m 1 6 m,
综上所述,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m ∣ 1 ≤ m≤ 7 .
2 2
15. 已知集合 U = {x | 1≤ x≤ 2 , x∈P}, A= {x | 0≤ x< 2, x∈P}, B= {x | a
1
(1) 若 P =R , 求 UA 中最大元素 m 与 UB 中最小(元素 )n 的差 m n ;
(2) 若 P =Z , 求 AB 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及 U AB .
【解答】(1)若 P =R ,则 U = {x | 1≤ x≤ 2}, A= {x | 0≤ x< 2}, B= {x | a
第 15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1}, 则 UA= {x | 1≤ x< 0 , 或 x=2}, UB= {x | 1≤ x≤ a , 或 1
, n= 1 . 则 m n=2 ( 1)= 3 . (4 分) (2) 若 P =Z , 则 U = {x | 1≤ x≤ 2, x∈ Z}=
{ 1, 0, 1, 2}, A= {x | 0≤ x< 2, x∈ Z}= {0, 1} .
若 0
x≤ 1, x∈Z}= {0, 1} , 故 AB= , UA=
{ 1, 2}, AB(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2 1=1. U AB = { 1, 0, 1, 2} .
若 1
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2 1=1. U AB = { 1, 1, 2} . ( )
综上所述, 当 0
1
第 16 页 共 17 页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数学
第 17 页 共 17 页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