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知道什么是音调和响度,能对二者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区别。通过探究,我能知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辐的关系,我会初步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我要简单了解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的有关知识
3.我能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感受声音世界的神奇与和谐。
【学习过程】
模块一 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步骤:
①把钢尺_____按在桌面上,使其一端伸出桌边。 (注意手按住的位置)
②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③改变钢尺______________,再次拨动钢尺。
2.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
3.操作过程中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频率的有关知识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它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单位______,简称_____,符号_____。
2.人的发声频率大约是_____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波。
4.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人却没有什么感觉,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C.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超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
[跟踪练习一]
1.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
2.“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太小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模块二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步骤:
①用小锤___敲音叉,使它振动,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用小锤___敲音叉,使它振动,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
2.比较两次小球被弹开的_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_。
3.注意问题:用_____音叉,只改变发声体的振幅(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二]
1.雷声“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______大。
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模块三 声音的品质—音色
声音的音色不同,是因为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
[跟踪练习三]
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回归目标】梳理知识
【当堂测试】
1.“男高音在引吭高歌”, 这句话里的两个“高”字,第一个指的是_____高,第二个指的是______大。
2. 声纹锁是一种神奇的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拓展延伸】
一、《练习册》P51 A(全体):1.2.3.4.6.7.8、9、10、11
B(每组1.2号加做题):12.13
二、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制一件小乐器
声音的特性
含义
影响因素
含义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