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9 21: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一、基础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    与否,还不一定。
②我的手抚摸遍了米开朗基罗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石雕像,我感知到罗丹的力量,我敬畏哥特人对于木刻的    。
③在街亭一战中,我们可以找出魏蜀两国边境的明确    。
A.沿袭  虔诚  界限
B.延续  虔诚  界线
C.沿袭  真诚  界限
D.延续  真诚  界线
2.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     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2)他一生谨慎,说话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也都是    ;为人处世从不刚愎自用,更不会做抱薪救火的蠢事。
(3)忍辱,不同于    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4)年轻的恩格斯以为自己是可以拼命往前冲的,但其实他也有    的时候。
3.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判断,并修改病句。
(1)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的提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心工作、饱含为民情怀,凝结着委员的心血和智慧,承载着广大群众的愿望与期盼。 ( )
(2)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 ( )
(3)传承红色基因,就必须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和决心立志报国,造福民众,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把民族精神和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 )
(4)根据研究显示,与西方经济学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合理,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目的更崇高,我们更加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充满自信。 ( )
4.语言严谨,逻辑严密,充满辩证性思维,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请仿照下面这段话另写一段话。(句式不必完全一致)
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仿句:
5.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因此,面对当前国际上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人为制造马恩对立的状况,我们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去剖析辨别把握这些“新发现”“新观点”的目的与实质,既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要不加鉴别地去追捧吸收,而是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马克思被誉为刚刚过去的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在这波澜壮阔的一千年中,曾先后出现过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一批批科学巨匠,产生过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罗素等一代代思想大师。他们都曾对人类进步产生过深刻影响,(  ),并且这个评选结果是由以资本主义为主流的西方国家来评定的,原因何在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能够从人们的批评中发现政府的问题,从而不断改革,发展自身。而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缺点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最深刻、最独到的。65年的人生岁月,马克思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以 ① 的锐利眼光和 ② 的思维方式,通过《资本论》等理论著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的缺陷有 ③ 的认识,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被一直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
因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具有 ④ 的警示意义,提醒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然而,在此次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数远远超过他们许多
B.可是,在此次评选的千年思想大师,他们的得票数远远落在了马克思的后面
C.然而,在此次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他们的得票数都远远落在了马克思的后面
D.可是,在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数远远超过了他们许多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以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以文明取代蒙昧、从隔绝到联通、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中国人民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趋势、解答时代之问的必然结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站在时代前列,把握历史规律,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辉煌成就彪炳史册,伟大使命任重道远。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机遇总是垂青有理想、有担当,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人。今天,我们要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奋进的姿态,把握历史脉搏,与时代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赢得现在,赢得未来。
9.下列各句中,双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倒置过来,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有关部门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10.请以“我们共产党人”为开头,用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整个语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
三、课文精读
1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所谈问题不仅是对瓦尔特·博尔吉乌斯所提出问题的回答,而且是对一种思潮的回答,体现了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B.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都互相作用,但很难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C.作者写“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一段的目的是告诉瓦尔特·博尔吉乌斯要注意从整体上理解自己的观点,不要因为个别字句而曲解。
D.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的影响有多大,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12.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
B.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
C.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创造新的历史。
D.历史上的偶然性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必然性。
13.恩格斯是如何强调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的
四、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材料一:
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片面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也逐渐形成了私有制,划分了阶级,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从而开始了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逐渐从社会活动的领域深入到生产过程的内部。这种分工的结果,使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只归少数人占有,并成为统治工人的力量,同从事劳动的工人相对立,体力劳动者终生从事局部的某项简单操作,不仅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工人是在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劳动创造的产品越完美,工人就变得越畸形;劳动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就变得越野蛮;劳动创造了智慧,但却给工人带来了愚钝和痴呆。“大工业的机械,又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成机器附属品的角色”,更加深了人的片面发展。大机器生产的这个特点,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
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前提下,认为要解决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必须消灭旧的劳动分工而代之以科学的合理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生产部门日新月异。现代工业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结合不断随生产技术基础的变革而变革,引起大量资本和大量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现代大工业生产把人的发展作为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大工业生产的特点,不仅向劳动者提出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工艺学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为生产者掌握生产过程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实现劳动能力多方面的转换和人的发展成为可能。大工业生产也必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创造条件,为劳动者提供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使每个人有充分的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发展自己的才能。
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发展得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以及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制度的存在,劳动者的发展不可能真正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发展,就必须彻底消灭限制人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占有者,成为自己自由时间的享用者。只有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状态,经过片面、畸形的发展阶段,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实用教育学》)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都曾提出过应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论述都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提出要培养“发展的人”,但没有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用这种科学的人的发展观做指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中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大工业生产发展对人的影响中,看到了“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发展的方向,丰富培养人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教育知识与能力》)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私有制时代体力劳动者智力无法得到发展,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因而社会物质生产无法真正发展。
B.大机器生产的特点是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为机器的附属品的角色,工人只好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
C.以科技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的生产方式,大量工人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D.大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不仅要向劳动者提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劳动者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但同时又推动和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B.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就可以解决人的发展片面化的问题。
C.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人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科学理论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教育培养人要重视人的智力发展,培养脑力劳动者。
B.教育培养人要重视人向“高、精、专”方向发展。
C.教育培养人要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人的充分发展。
D.教育培养人要完全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发展。
17.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根据材料二,请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答案
1.B [解析] 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此处说的是“文明”延长下去,应选用“延续”。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真诚: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语境说的是“我敬畏哥特人对于木刻的”那份恭敬和诚意,应选用“虔诚”。界限:①不同事物的分界;②尽头处,限度。界线:①两个地区分界的线;②不同事物的分界;③某些事物的边缘。此处指两国的边境线,选“界线”。
2.(1)归根结底 [解析] 语境强调“实验”是科学进展的根本,因此可以选用表示“归结到根本上”的成语“归根结底”。
(2)字斟句酌 [解析] 根据语境“他一生谨慎”,空处需要填写一个与“字字珠玑”意思接近的成语,形容他说话的态度慎重,可填“字斟句酌”。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3)奴颜婢膝 [解析] 语境中用来形容“谄媚”,可填“奴颜婢膝”。奴颜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4)精疲力竭 [解析] 语境是说恩格斯拼命工作会导致疲劳,应该选用形容极度疲乏的成语“精疲力竭”。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3.(1)√
(2)× 【修改】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解析] 成分残缺,“肩负”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重任”。
(3)× 【修改】传承红色基因,就必须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和决心立志报国,造福民众,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把民族精神和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解析] 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必须要”后面加“以”。
(4)× 【修改】研究显示,与西方经济学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合理,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目的更崇高,我们更加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充满自信。
[解析] 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
4.(示例)对我们来说,培养良好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的思维决定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习惯,也决定着人的性格,同样还决定着人的命运。
[解析] 本题的仿写主要是考查内容上的一致性,即所写句子语言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同时要充满辩证性思维,对句子形式上的要求相对宽泛。所给句子中“从而”等词语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严谨和严密性,“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我们在另写句子时也可以使用“因为”“所以”等表示逻辑的关联词语,可以选用如“决定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习惯,也决定着人的性格,同样还决定着人的命运”等递进关系明显的内容来表达。
5.文段借用恩格斯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强调应立足现实,辩证地分析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解析] 该语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恩格斯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言论的引用,属于引用论证。论证的重心在后半部分,通过“不能一味否定”“不要不加鉴别”可以总结出“批判地继承”或“创造性地继承”;由“而是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总结出“立足现实”,由此可知后半部分可以概括为“立足现实,辩证地分析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综合前后两个部分,可概括出答案。
6.C [解析] 前文为“他们都曾对人类进步产生过深刻影响”,后文的陈述对象应与上文保持一致,故排除A、D;再比较B、C,“在……中”为固定结构,做前置状语,排除B。
7.①洞若观火/洞察一切 ②卓尔不群/与众不同 ③一针见血/鞭辟入里 ④高瞻远瞩/深见远虑
[解析] ①前面说“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缺点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最深刻、最独到的”,说明他把西方社会看得很清楚明白,故可填“洞若观火”或“洞察一切”。②前面说“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缺点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最独到的”,此处形容马克思的思维方式独特,故可用“卓尔不群”或“与众不同”。③根据语境可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深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的认识也切中要害,故可填“一针见血”或“鞭辟入里”。④前面说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并且说人要有“远虑”,要目光长远。这里是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警示意义,故可填“高瞻远瞩”或“深见远虑”。
8.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
[解析]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提出”与“规律”搭配不当,可改为“揭示”。第二处,“被一直……”语序不当,应改为“一直被……”。
9.C [解析] 文中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直接引用。B项,两个双引号都表示讽刺否定。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特定称谓。
10.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与历史同步、与时代同步才能赢得未来,因为人民创造历史,而历史总要不断前进。
[解析] 选文总共三段:第一段主要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有着理论依据,并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段强调人民之于历史的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第三段强调在历史进程中应该持有的态度。这三段整体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人民”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三段内容来看,因为人民创造历史,历史前进是趋势,所以共产党人要想赢得未来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与历史同步。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以‘我们共产党人’为开头”“用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即可。
11.B [解析] B项,“它们都互相……发生作用”错,原文为“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12.C [解析] C项,“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创造新的历史”错误,与原文观点相悖,原文阐述的是“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3.恩格斯把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精确地表述为“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一方面强调了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所有其他因素中终极性、根源性的因素,坚持了唯物史观;另一方面强调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许多中介和环节间接性实现的,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经济唯物主义的谬论。
[解析] 由文中“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可知,恩格斯把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精确地表述为“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由文中“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可知,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强调了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所有其他因素中终极性、根源性的因素,坚持了唯物史观;另一方面强调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许多中介和环节间接性实现的,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经济唯物主义的谬论。
14.B [解析] A项,“因而社会物质生产无法真正发展”错误,根据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片面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可知,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C项,“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错误,根据材料一“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引起大量资本和大量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可知,“生产部门日新月异”,工人只好从过时的部门转投到其他部门,工人不是“自由地”转换部门。D项,“劳动者获得了真正的发展”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人的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状态,经过片面、畸形的发展阶段,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可知,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
15.B [解析] B项,“就可以解决人的发展片面化的问题”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劳动者的发展不可能真正实现”可知,在资本主义制度、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不可能真正实现。
16.C [解析] A项,“要重视人的智力发展,培养脑力劳动者”错误,材料一说的是“这种分工的结果……而且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反对脑力或体力的单方面发展。B项,“重视人向‘高、精、专’方向发展”错误,培养“高、精、专”的人才,只是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根据材料一“现代工业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结合不断随生产技术基础的变革而变革”可知,大工业生产让分工更加细致合理,需要人才“高、精、专”,但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大工业生产只是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会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因此注重人向“高、精、专”方向发展只是现阶段的需要。D项,“完全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发展”错误,根据材料一“只有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可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是要以劳动需要指引人的发展,而不是完全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发展。
17.材料一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阐述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选文先阐述了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又阐述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发展,最后阐述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发展得以真正实现。
[解析] 材料一第一段指出“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指出了分工与私有制对劳动者来说是不合理的。接着第二段,论述了“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发展”,根据原文“大工业生产的特点,不仅向劳动者提出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可知,马克思指出了现代化工业生产某种程度上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最后一段,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发展得以真正实现”的观点,认为只有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三个层次是从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逐一进行阐释的,阐述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8.①马克思主义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中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②马克思主义指出“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发展的方向,丰富培养人的素质。
[解析] 根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可知,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这对我们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根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指出“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重丰富培养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