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教学目标:
1.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同学们在生活中,当你遇到难题或者不懂得问题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
导入新课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初读课文
课题序号后面加上了“星号”,像这样的课文我们称为“略读课文”。
课题下方的文字称为“学习提示”,它的作用可大了,会让我们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略读课文没有课后题和带田字格的要求会写的字。
这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①在课题序号旁用星号标明。
②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了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③缺少课后题和要求写的字(田字格中的字)
④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略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学习任务
学习生字词
背
bēi
bèi
( )
( )
圈
quān
juān
( )
( )
juàn
( )
(1)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课文背( )得滚瓜烂熟了。
(2)他( )着一个精致得挎包在街上散步。
(3)石头在水面激起一圈( )圈的波纹。
(4)晚上,牧羊人把羊赶到羊圈( )里圈( )起来。
(5)他已被( )在监狱里。
了解课文
任务一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六要素”: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任务二
对于孙中山大胆向私塾先生提问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
针对某件事或者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可能会与别人的想法不同,我们要学会交流,大胆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更加的美丽。
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敢于质疑,不懂就问的人。
任务三
快速默读课文,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课文写的是私塾里上学的事,当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先生的教学形式都具有时代色彩,与现在学校上课的情景相差甚远。
在年轻的时候,孔子已经对周礼的知识很熟悉了,但他仍然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次,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祀典礼,因为是第一次碰上,他觉得什么都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说他不该问这么多,可能什么都不懂。但孔子听了却很坦然,认为不懂就问正是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学好问,不怕不懂,不怕被嘲笑,要有勇气去求知。
勤学好问的孔子
作业
分为4小组,课下搜集孙中山的其他故事,下节课派代表分享。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