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30 10:4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不懂就要问
同学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孙中山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处理的?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他领导人民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会认的字:




dāi
quān
sòng


bèi
duàn

liàn




chǔ



ái
jiè



多音字组词:
背:[bèi] 背诵
[bēi]背包
圈:[quān]转圈
[juàn]猪圈
挨:[ái]挨打 挨饿
[āi]挨着 挨挤
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最终先生详细地为他们讲解的故事。
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孙中山
小时候
私 塾
不理解
提问题
先生讲解
要素串联法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古代的人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读书有什么不同?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sī)塾(shú)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èi)诵(sòng)。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上课,把老师称为先生。上课时,先生带着学生读,然后让他们背诵,但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而我们现在是在学校上课,课堂上老师讲课会很有趣味,书中的知识点老师会分解开,用我们能懂的方式讲解。
小组讨论:你喜欢这种“只背不讲”的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只背不讲”的教学方式并不好,因为如果学生不理解书中的意思,那么背下来也没有意义,而且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容易就会忘记。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快更好更持久地记住知识。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当他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处理的。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hú)里糊涂(tú)地背,有什么用呢?
描写孙中山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孙中山不满足于只流利地背诵,还要进一步理解所背的内容。
因为不懂才提问
反问句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课堂里为什么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①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②“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十分生气:以为孙中山是不想背书。
被其感动:孙中山背诵熟练,对待学习认真、执著。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大家其实都像孙中山一样,也想弄懂书中的意思,只是先生不讲,他们也不敢问。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说说这段话的作用?
用孙中山的回答结尾,既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主题概括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只让背诵,从不讲解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大胆提问
先生详细讲,学生认真听
勤学好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
1.例:咿咿呀呀(AABB)
2.例:连连点头(AABC)
3.例:糊里糊涂(ABAC)
4.例:一字不漏
一( )不( ) 一( )不( ) 一( )不( )
随堂练习
开开心心
快快乐乐
平平安安
津津有味
闷闷不乐
念念不忘
人山人海
大摇大摆
十全十美






积累拓展
学贵有疑,不懂就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感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