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三)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创作背景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鹳雀是一种水鸟。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因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站在楼上,向前可以看到连绵的群山,向下可以看到奔腾的黄河。鹳雀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之所以能名扬四海,和一个人、一首诗有关,这个人就是王之涣,这首诗就是《登鹳雀楼》。
资料袋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作者名片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
词》等。
8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描写边疆风光的作品很有特色。诗以《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最有名。
生字放进古诗里,你还会读吗?注意节奏哦!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要长。
舒展。
在横中线上。
外层
层次
楼层
云层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看到了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流向大海。
欲 穷 千 里 目,
想要
看到
更 上 一 层 楼。
再
登上一层楼
全部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景色
添加变通顺
调整顺序——“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鹳雀楼
要求:
1.自己大声读几遍古诗,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
2.划分节奏,按照节奏朗读,
朗读课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yī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
/
/
[唐]王之涣
huánɡ
/
/
cénɡ
学习提示:
自由读古诗,读准确、读通顺。想象一下,古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
落山的太阳。
依:
挨着、靠着。
尽:
完
欲:
想要
穷:
尽
目:
眼睛
千里目:
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
再
楼
依
尽
黄
层
将这些字按结构分类。
楼
依
尽
黄
层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yī
jìn
yù
qióng
céng
依
尽
欲
穷
层
怎样快速记住这些字呢?
jìn
jǐn
尽头 尽力 尽情
尽管 尽快 尽早
尽
多音字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读第1句,学习诗词含义。
指的是傍晚时分落山的太阳。
.
依存、依靠
消失
.
“入海流”就是“流入海”
诗意:傍晚的太阳依傍着山峦落下去了。滔滔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傍晚的太阳靠着中条山落下去了
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调整顺序——“入海流”就是“流入海”。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想要全部看到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景色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
白日
山
海
黄河
思考:你能解释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色字体的意思吗?
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依
亻+衣=依
甲骨文的“依”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人们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所以“依”是依存、依靠的意思。组词:依靠、依赖、相依为命。
本诗中“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太阳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
诗歌讲解
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远处:
太阳 。
楼下 :
黄河 。
诗歌总结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课文结构
登鹳雀楼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思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楼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