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30 16: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
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识读教材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出示导入材料,提问:“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件?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由“多事”总结变法的背景,由“感受”引入变法兴起。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探究新知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
【教师活动】结合时间轴,介绍康有为生平。重点介绍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等正在京师参加会试。
【学生活动】了解康有为和公车上书的背景。
(二)公车上书
【教师活动】讲解公车上书的过程。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知道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教师活动】公车上书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却轰动了京、沪,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极大。出示《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1895—1898年)》,讲解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的主要活动。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知道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教师活动】提问:当时影响较大的报刊有哪些?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哪些?
【学生活动】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影响较大的学会,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教师活动】介绍维新人士梁启超、严复。
【学生活动】了解维新人士梁启超、严复。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得出: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百日维新
(一)背景
【教师活动】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学生活动】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
(二)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归纳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变法的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变法的内容。理解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变法的主要内容来分析影响。
【学生活动】理解变法的影响包括: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新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
(三)结果
【教师活动】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经过周密布置,先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则无畏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学生活动】了解戊戌变法的结果和维新人士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失败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戊戌变法的意义。
【学生活动】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课堂小结
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这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同时,它的失败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板书设计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
(二)公车上书
(三)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梁启超——《时务报》(上海)
严复——《国闻报》(天津)
二、百日维新(1898.6.11—9.21)
(一)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内容
(三)结果: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
(四)失败原因
(五)意义: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