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30 16: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单元概述】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共一大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的建党精神。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如何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如何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单元教学逻辑
【教材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一课,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教材以“背景——概况——内容——影响”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青年》杂志史料与相关图片史料等互证分析,以及代表人物与观点等,认识《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作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结合新文化运动评价的相关史料及史家观点,通过微项目学习式的学生活动,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及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对“课后活动”和之前所学的分析,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历程,体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等为民族进步做出贡献的敏锐眼光、非凡勇气与精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立依据】:在依标托本的基础上,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小范围),在此基础上推导到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领域)。
【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的整体性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文字、图片史料,从中提取、整合信息,启发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从而总结归纳规律,实现难点突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带领学生分析单元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学生解释新概念。
旧民主主义革命: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课讲授】
新文化运动之背景
师:我们现在学习到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展示材料:
材料一: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流的猖獗,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风复炽。到1915年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瘴气。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1.政治:袁世凯专制独裁,思想文化混乱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
——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材料三: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3.思想: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之内容
(一)兴起
阅读教材58页,回答:
时间:1915年
兴起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播放视频,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
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师:大家思考为什么新文化运动选择北京大学作为主要阵地呢?
展示资料:
人物扫描: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知识拓展:北京大学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出面请鲁迅设计北京大学校徽。
校徽"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以大气、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新青年》杂志的目录,来共同了解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二)内容
展示材料:
材料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核心内容:三纲五常
材料二:14岁的阿毛,成了望门寡。父亲将她关在屋里。为了贞烈的名声,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旧道德草菅人命
新道德: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方资产阶级道德思想。
(1)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三:《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
作者认为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缺乏民主思想
材料四:《药》鲁迅第六卷5号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为什么百姓买人血馒头治病? 缺乏科学思想
(2)思想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
材料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材料二:胡适:“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
请学生们根据我的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辜鸿铭: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干不了,谢谢。
旧文学:陈腐、雕琢、艰涩的文言文
新文学:新鲜、平易、通俗的白话文
影响: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3)文学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之影响
(一)积极性
出示表格: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统计表和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统计表
(1)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出示材料:
材料一: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2)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
——美国学者莫里斯者
(3)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二)局限性
材料: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总结: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四)问题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新”文化?究竟“新”在哪里?
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抨击的意思)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
宣扬的是君臣父子等观念,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拥护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孔教是≠孔子的个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