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1 18: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1.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 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前202年
西汉建立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识,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民生困难,国无余财。
材料说明汉初存在哪些社会问题?
一、汉初的统治
(一)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
一、汉初的统治
(一)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
——陆贾《新语 无为》
阅读材料,西汉统治者是如何总结秦亡的教训?又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暴政失民心。
尊奉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一、汉初的统治
(一)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
“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不可校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一、汉初的统治
(二)汉承秦制与郡国并行
1.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继承自哪个朝代?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秦朝。
2.郡国并行
一、汉初的统治
(二)汉承秦制与郡国并行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
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乃益骄恣,公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逆。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七国之乱
前202年
西汉建立
前141年
武帝即位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一)巩固政治统治
1.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2.设刺史
3.任用酷吏
打击地方豪强,强化地方管理。
周行郡国,省查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汉书》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一)巩固政治统治
4.中外朝
材料一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上让曰:“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帝趣侯信也!”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
相权一分为二,加强皇权。
皇 帝
尚书令
侍中
常 侍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中 朝
(决策)
外 朝
(执行)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一)巩固政治统治
5.察举制
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征辟制、上书拜官、选用博士子弟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二)发展社会经济
1.改革币制
五铢钱
2.盐铁官营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dì,戴上脚镣)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 平准书》
“杨可告缗(反商人瞒产漏税)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史记·平准书》
3.均输平准
4.抑制工商业者
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工商业者,加强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四)开疆拓土与边疆管理
1.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道路。(丝绸之路)
3.设置西域都护府。
4.加强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郡县制
材料一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泰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一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3分)
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发展要求打破分裂带来的阻碍;
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日益强盛,军力强大。




郡县制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一)政治:“推恩令”;刺史;酷吏;中朝;察举制;
(二)军事与边疆治理: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对东南、西南地区的治理更有效
(三)经济: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财产税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四)思想大一统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春秋繁露》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国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四)思想大一统
董仲舒学说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天人感应”理论上。他将天塑造为一个具有人格神秘色彩的宇宙最高主宰,主张天人合一……另外董仲舒对法家思想也有所吸收,不否定刑法的统治作用,认为天有阳、阴,德为阳、行为阴,德主刑罚,不可偏废。
——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特点:儒学独尊,兼采各家,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统治)
(四)思想大一统
1.尊崇儒术
2.五经博士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
(一)巩固政治统治
(三)发展社会经济
(四)思想大一统
(二)开疆拓土与边疆管理
《轮台诏》
起义不断
痴迷神仙之道
巫蛊之祸
李广利兵败投降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政治日趋黑暗,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
西汉建立
前202年
武帝即位
前141年
前9年
昭宣中兴
王莽建新
西汉灭亡
文景之治
25年
刘秀重建汉朝
东汉开始
政治日趋黑暗,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流民激增,社会动荡不安。
三、东汉的兴衰
措施 目的(作用)
政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加强皇权
加强中央集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农民处境,缓和阶级矛盾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缓和阶级矛盾
继承西汉尊崇儒术的传统
(一)光武中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继位 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请观察上表,归纳统计表中东汉中后期的历史信息。
——参考《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第9页
(二)东汉衰亡
三、东汉的兴衰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继位 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幼主继位
外戚专权
宦官专权
皇帝驾崩
诛杀外戚
皇帝长大
母后临朝
宦官依靠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二)东汉衰亡
三、东汉的兴衰
(二)东汉衰亡
三、东汉的兴衰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失败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党锢之祸
汉代庄园
(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二)东汉衰亡
三、东汉的兴衰
政治上——影响地方政权
经济上——自己自足规模大
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
2.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进一步冲突。
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184年,张角率“黄巾军”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
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废立皇帝,此后各路诸侯佣兵自立,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东汉衰亡
三、东汉的兴衰
四、两汉的文化
类别 成就 特点或影响
史学 《史记》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 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 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 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科技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两汉的文化
类别 成就 特点或影响
史学 《史记》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 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 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 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科技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请说一说原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纪传体:是指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体例。
一、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二、表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三、书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四、世家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五、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的建立
黄老之学,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
政治: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酷吏
经济:均输平准、货币、赋税、盐铁官营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边疆:平匈奴、设立西域都护府、出使西域
汉初统治
武帝盛世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西汉
东汉
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王莽篡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