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习要点】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 辽、夏、金、元的政权建立
国号 辽 大夏 金 大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结束时间
契丹族
916耶律阿保机
1125 亡于金
党项族
1038李元昊
1227 亡于蒙古
女真族
1115完颜阿骨打
1234 亡于蒙古
蒙古族
1206—1260—1271
1368 亡于大明
趋势:从政权并立到国家一统
【观察概括】辽夏金元政权在统治区域上有何特点?
特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治原居地的同时,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
(横跨农耕区和游牧区)
【思考】该特点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 辽、夏、金、元的政权建立
辽
夏
金
二、辽、夏、金、元的治国之策
南、北面官: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特点:
因俗而治
(蕃汉分治)
p58【学思之窗】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理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Q1:结合所学,说出材料反映了哪一制度设置?具体情况?
Q2:根据材料,指出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
主要地点 大概时间 主要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猎虎
【注】捺钵nà bō:契丹语译音,意为辽帝的行营。 四时捺钵[nà bō]
Q: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反映了辽帝和宫廷的哪一特点?
特点:依然保持草原习俗,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辽
夏
金
二、辽、夏、金的治国之策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汉号
皇帝
太后
大王
天大王
疏密
番号
乌珠、兀卒
乌尼
宁令
谟宁令
领卢
模仿北宋
一制两称
李元昊
↓
嵬名曩霄
↓
李元昊
Q:运用教材知识解读材料,可以得出西夏的哪些制度信息?
【概念解析】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女真民户每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各户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辽
夏
金
二、辽、夏、金的治国之策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模仿北宋
一制两称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制
特点:兵民合一,形成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组织。
Q:根据上述信息,概括猛安谋克制度的特点。
辽
夏
金
二、辽、夏、金的治国之策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模仿北宋
一制两称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
材料:辽夏金的这种特别的版图结构,推动它们去创制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间保持着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 ——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探究】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①结构:保留本民族特色 + 学习汉制→特点:因俗而治
②原因:统治区域扩大(原居地游牧区→中原农耕区)
→民族习俗、社会生活有差异(直接);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根本);
③影响:肯定并学习中原先进文明,同时保持
民族特色(开明务实)。
→促进本民族发展(汉化、封建化);
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
【认识三步曲】
一、是什么?
二、为什么?
三、怎么样?
/怎么办?
三、元的治国之策
大事略记(13世纪)
.1206年,铁木真建蒙古汉国,开始横扫亚欧。
.1260年,忽必烈开始推行中原传统制度。
.1271年,定国号大元。
.1276年,占领南宋临安。
.1279年,完成统一(地位?)
面对“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元朝的统治者面临哪些挑战?
【挑战1】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辽阔疆域?
【挑战2】如何处理好众多民族之间的关系?
元
地方管理:
行省制
三、元的治国之策
②“(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
③“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④“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元史·百官志七》
Q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行省制的特点。
特点:①辖区广阔;犬牙交错
②中央委派官员担任行省长官
③行省军政大权集中
④受制于中央:权力大而不专
【行省的性质】
①中央派出机构
↓
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双重性)
①
材料一: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行省也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元
地方管理:
行省制
三、元的治国之策
Q2:根据材料,概括行省制的影响。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③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制度上承前启后→
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元
地方管理:
行省制
三、元的治国之策
边疆管理:
宣政院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澎湖巡检司
【说一说】
除十大行省管辖之地和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今河北、山西、山东地区)外,元代在吐蕃、西域、台湾地区实行怎样的管理措施?
【西域】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尉司等管理
1
【吐蕃】
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辖
2
【台湾】
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台湾正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
元
地方管理:
行省制
三、元的治国之策
交通:
驿传制度
元代驿站分布图
驿传制度
1.驿道:
特点?
2.驿站:
功能?
3.急递铺:
作用?
边疆管理:
宣政院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澎湖巡检司
元
地方管理:
行省制
三、元的治国之策
交通:
驿传制度
民族:
“四等人制”
等级 名称 主要人员构成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
第三等 汉人 北方汉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特点:对不同民族差别对待
目的:保障蒙古统治者的统治利益
实质: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Q1:读教材最后一目,指出后人如何概括这一制度?
指出该政策的特点、目的、实质。
Q2:按正常逻辑推理,该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
.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不得回手。
.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边疆管理:
宣政院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澎湖巡检司
★探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如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如元朝行省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如经过西夏政权的开发建设,地处西陲的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3)学习汉制,民族交融
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加深民族交融。
1.用表格列出北京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时、空、生产生活状况。p2—4
2.写出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的概念及其主要实施时代。p6—7
3.写出商鞅变法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p12
4.分别用一个词指明秦、汉、隋唐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p15课题、p21课题、p25课题+p35学习聚焦 或参看课本目录
5.列举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巩固大一统的重要举措。p16
6.列举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重要举措。p22
7.列举汉武帝时期“开拓疆域”的主要举措。p22
8.写出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时间、地点。p23
9.写出西晋时内迁“五胡”的名称。p29
10.列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p30
11.写出曲辕犁的出现时间、改进之处、在耕犁发展史中的地位。p35
12.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p36“课堂笔记”
考后“查漏补缺”型知识记诵与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