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单元教学规划 5.16《常见的岩石》课时教案(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单元教学规划 5.16《常见的岩石》课时教案(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岩石与矿物
单元主题 本单元《岩石与矿物》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特别是地球表面广泛分布的岩石与矿物,通过观察、分类、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岩石与矿物不仅是地球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学习这一主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和尊重。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理解岩石与矿物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与重要性。 掌握岩石的基本分类(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特征。 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及其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等)。 学习内容: 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分类。 常见矿物的识别方法。 岩石与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简单的岩石与矿物实验探究。 学业要求: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岩石进行初步分类。 能够识别并描述几种常见矿物的特征。 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探究岩石与矿物的性质。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岩石与矿物的多样性,同时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岩石样本、进行矿物硬度测试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岩石与矿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的年龄阶段,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然而,他们对岩石与矿物的了解可能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通过直观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岩石与矿物的清晰概念,并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岩石与矿物是地球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 理解岩石与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与变化。 科学思维: 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岩石与矿物的特征。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并验证关于岩石与矿物的假设。 探究实践: 能够独立完成岩石与矿物的观察、分类和实验探究活动。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科学探究。 态度责任: 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探索自然的热情。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合理利用岩石与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岩石与矿物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单元主题。 2. 理论学习: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分类及矿物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3. 观察实践:分组进行岩石样本的观察,记录其特征,尝试进行分类。 4. 实验探究:进行矿物硬度测试、光泽观察等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5. 综合应用:讨论岩石与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珠宝饰品等。 6. 总结反思: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达成评价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观察实践、实验探究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及问题解决能力。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岩石分类报告、矿物特征描述等作业的质量和创新性。 口头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岩石与矿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第十六课《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名称;理解岩石的基本分类(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特征;掌握通过观察颜色、纹理、硬度等特性来区分不同岩石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如放大镜、硬度计)进行科学探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并了解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等常见岩石的特征及分类。教学难点: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及其与地球环境的关系;能够准确运用观察结果对岩石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岩石地貌的精美视频或展示一系列壮观的岩石景观图片(如黄山奇石、石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壮观的景象是由什么构成的?你认识这些石头吗?”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设情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岩石,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初识岩石 分发预先准备好的岩石样本(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各一块),让学生初步观察其颜色、纹理、光泽等特征。 活动二:硬度测试 指导学生使用硬度计(或简单替代物如指甲、铜钥匙、小刀)测试不同岩石的硬度,并记录结果。 活动三:分类大挑战 小组合作,根据之前学习的岩石特征,尝试将岩石样本进行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活动四:岩石故事会 鼓励学生根据岩石的特征,想象并讲述这些岩石可能经历的故事或形成过程。 活动五:生活中的岩石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如建筑材料、雕塑、装饰品等,并尝试举例说明。 通过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对岩石产生初步认识,为后续分类打下基础。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岩石物理性质的理解,学会使用科学工具进行探究。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类思维,巩固对岩石分类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对岩石形成过程的理解。 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生活应用 展示几个利用岩石制作的物品(如石雕艺术品、混凝土建筑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品所用岩石的类型及其特性,并讨论岩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知识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岩石类型、特征、分类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构建知识框架。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常见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 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岩石是______。
答案:金刚石
3. 用于雕刻的大理石属于______岩。
答案:变质岩
4. 石灰岩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形成______。
答案:溶洞或喀斯特地貌
(二)、判断题
1. 所有的岩石都是坚硬的。( )
答案:×
花岗岩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
答案:×
砂岩是一种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沉积岩。( )
答案:√
(三)、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沉积岩?
A. 石灰岩 B. 砂岩 C. 花岗岩 D. 页岩
答案:C
2. 硬度可以用什么来简单测试?
A. 味道 B. 颜色 C. 密度 D. 指甲或小刀刻划
答案:D
哪种岩石的形成与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有关?
A. 石灰岩 B. 砂岩 C. 花岗岩 D. 大理岩
答案:C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区别。
答案: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具有结晶结构,如花岗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如砂岩、石灰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地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岩、片麻岩。
2. 举例说明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砖块常含有岩石成分;道路铺设用的石子、沙子多来自岩石破碎;雕塑、纪念碑等艺术品也常用到各种岩石材料;此外,岩石还是许多矿产资源的载体,如煤、石油、金属矿石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